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14DFA31850)

作品数:12 被引量:126H指数:6
相关作者:方秀才朱丽明辛海威王承党柯美云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协和医院福建医科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肠易激
  • 13篇易激综合征
  • 13篇综合征
  • 13篇肠易激综合征
  • 8篇腹泻型
  • 8篇腹泻型肠易激...
  • 5篇抑郁
  • 5篇焦虑
  • 3篇症状
  • 3篇抗体
  • 3篇肠道
  • 2篇心理
  • 2篇神经系
  • 2篇神经系统
  • 2篇生命
  • 2篇生命质量
  • 2篇胃肠
  • 2篇胃肠病
  • 2篇细胞
  • 2篇疗效

机构

  • 12篇北京协和医院
  • 4篇福建医科大学
  • 4篇北京协和医学...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杭州师范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2篇方秀才
  • 8篇朱丽明
  • 4篇王承党
  • 4篇辛海威
  • 3篇柯美云
  • 3篇费贵军
  • 3篇陆佳
  • 2篇杨爱明
  • 2篇陈玲玲
  • 2篇许东
  • 2篇史丽丽
  • 2篇臧玉峰
  • 2篇黄丹
  • 2篇李晓青
  • 2篇李田
  • 2篇樊文娟
  • 1篇姚方
  • 1篇粱列新
  • 1篇陈卫
  • 1篇孙钢

传媒

  • 4篇中华消化杂志
  • 3篇胃肠病学和肝...
  • 2篇胃肠病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年份

  • 3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抗HuD抗体阳性血清对神经细胞自噬的影响
背景与目的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痛伴有排便频率和/或粪便性状改变的功能性胃肠病,目前发病机制仍待阐明。研究发现IBS患者存在多层面免疫系统激活,尤其是部分IBS患者血清中存在多种抗神经元抗体(aNA),可引起针...
陈伽
关键词:病理生理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乙状结肠黏膜肥大细胞与肠道症状和精神心理状态的关联性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调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肠道症状、精神心理状态,探讨乙状结肠黏膜肥大细胞及其活化与症状和心理状态的关系。方法 连续纳入2009年7月至2012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符合罗马Ⅲ诊断和分型标准的IBS-D患者,面对面问卷调查IBS症状,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心理状态;用类胰蛋白酶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乙状结肠黏膜肥大细胞,盲法计数肥大细胞和活化肥大细胞,以每高倍视野(HPF)细胞数表示,计算肥大细胞活化百分比。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共纳入97例IBS-D患者,平均年龄(44±11)岁。其中70.10%(68例)患者合并焦虑和(或)抑郁。所有患者乙状结肠黏膜肥大细胞总数的中位数为11.60(7.09)个/HPF,活化的肥大细胞数中位数为2.00(1.40)个/HPF,肥大细胞活化百分比中位数为17.50%(10.90%)。排便前腹痛/腹部不适的"频度为每日都有、程度为中~重度"的患者乙状结肠黏膜肥大细胞的总数明显高于"〈每日都有、轻度"患者[13.80(4.85)比7.60(5.90)个/HPF,P=0.019];"经常"出现排便急迫感和排黏液便的患者结肠黏膜活化肥大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偶尔-有时"患者[18.75%(9.12%)比14.50%(13.14%),P=0.031;21.33%(7.43%)比11.51%(10.65%)比18.42%(8.61%),P=0.030];IBS-D症状发作时患者排便次数和乙状结肠黏膜肥大细胞活化百分比呈正相关(r=0.221,P=0.030)。合并与不合并焦虑抑郁的患者比较,二者肥大细胞总数、活化肥大细胞百分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55、0.315)。HAMA、HAMD评分与乙状结肠黏膜肥大细胞总数、活化肥大细胞百分比间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结论 多数IBS-D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乙状结肠黏膜肥�
许东陈卫周炜洵王承党费贵军朱丽明辛海威钟定荣孙钢方秀才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肥大细胞肠道症状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血清抗肠神经元抗体免疫反应特点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通过检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血清中抗肠神经元抗体(AENA),分析与症状的相关性,探讨AENA在IBS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纳入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IBS-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采集血清,以豚鼠黏膜下神经丛为底物,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AENA,盲法判断免疫反应染色结果;比较AENA阳性和阴性/弱阳性IBS-D患者临床症状的差别。结果 1)127例IBS-D患者AENA阳性率为85.8%;86名健康对照者阳性率为7.0%。109例AENA阳性的IBS-D患者血清分别为强阳性23.6%、阳性43.3%、弱阳性18.9%,表现为单纯胞质染色、单纯胞核染色、胞质和胞核染色、核膜染色、胞质和核膜染色;6名AENA阳性的健康对照血清均为单纯胞质染色。2)AENA强阳性的IBS-D患者,其肠道症状重于抗体阴性和弱阳性患者,表现为肠道症状计分高分(>10分者,58.8%比38.1%)、平素腹痛频发(91.7%比60.0%)、排便前腹痛/腹部不适严重的患者比例数高(24.7%比9.5%);AENA阳性IBS-D患者排便急迫感更常见(87.3%比57.1%)。结论 AENA在IBS发病中可能起一定作用,其有望成为IBS-D的生物学标志。
陈玲玲文平费贵军王承党辛海威朱丽明方秀才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肠神经系统生物学标志物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直肠气囊扩张刺激的脑功能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 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在不同症状发作状态时直肠气囊扩张刺激的脑区激活,以及其与肠道症状、精神心理状态、生命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症状发作情况将IBS-D患者分为发作组(7例)、缓解组(5例)和持续组(6例),同时纳入健康对照者6名。以初始感觉阈值、持续便意感阈值和80%最大耐受量作为直肠气囊扩张刺激容量进行fMRI检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对差异脑区进行两两比较,Pearson相关分析差异脑区和IBS-D患者肠道症状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肠易激综合征专用生命质量量表(IBS-QOL)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各组受试者初始感觉阈值、持续便意感阈值和80%最大耐受量等直肠感觉阈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组受试者直肠容量刺激状态下差异脑区为前扣带回皮质、顶下小叶和额中回。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发作组患者前扣带回皮质、顶下小叶和额中回激活减低(P均〈0.05)。持续组患者额中回的活动性和肠道症状计分呈正相关(r=0.823,P=0.048);持续组患者额中回(r=-0.816,P=0.048)和顶下小叶(r=-0.860,P=0.028),缓解组患者额中回(r=-0.892,P=0.042)的活动性与HAMD评分呈负相关;持续组患者额中回(r=0.818,P=0.047)和顶下小叶(r=0.907,P=0.013)的活动性,缓解组患者额中回(r=0.914,P=0.030)的活动性与IBS-QOL得分呈正相关。结论 IBS-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在直肠气囊扩张时均存在脑区激活,患者不同症状发作状态时发生改变的脑区有差异。
李田季公俊辛海威臧玉峰侯波朱丽明方秀才柯美云
肠神经系统退行性变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4年
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ENS)可独立调节胃肠道感觉、分泌和运动功能,ENS退行性变可导致胃肠道功能的异常,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其与胃肠动力性疾病和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病有关。本文就导致ENS退行性变的原因、肠神经元退行性变引起的功能异常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联性、可能的治疗靶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陈玲玲费贵军王承党方秀才
关键词:肠神经系统退行性变肠道动力肠易激综合征治疗靶点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腹痛和腹部不适病理生理机制的异同
背景与目的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在我国主要为腹泻型IBS(IBS-D)。本病诊断依据罗马标准,腹痛和腹部不适是罗马Ⅲ诊断标准中的主要症状,我国IB...
陆佳
关键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腹痛腹部不适病理生理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文献传递
焦虑及其结构因子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症状的相关性被引量:14
2019年
背景: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常合并焦虑,焦虑可影响IBS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目的:了解腹泻型IBS(IBS-D)患者的临床总体症状、精神心理状况,并探讨焦虑及其结构因子与患者症状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符合罗马Ⅲ标准的IBS-D患者,以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估患者症状,并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测评。分析HAMA及其结构因子与IBS-D患者肠道主要症状、排便症状、重叠上消化道症状、胃肠道外症状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410例IBS-D患者,264例(64.4%)患者合并焦虑。与无焦虑患者比,合并焦虑的患者肠道主要症状评分、排便后腹痛/腹部不适评分明显升高,腹胀、排便费力、排黏液便、重叠胃食管反流病和胃肠道外症状的比例均显著升高(P<0.05)。精神性焦虑与肠道症状评分、排便后腹痛/腹部不适改善程度存在相关性(P<0.05);躯体性焦虑与排便前腹痛/腹部不适程度相关性较强(P<0.05);HAMA各结构因子与患者平时(非发作期)和IBS发作时排便次数和粪便性状变化无明显相关性。腹胀、排黏液便、重叠胃食管反流病、重叠胃肠道外症状者的HAMA总分、精神性焦虑和躯体性焦虑因子评分显著高于无相应症状者(P<0.05)。结论:焦虑及其结构因子主要与IBS-D患者腹痛/腹部不适严重程度有关,与排便次数和粪便性状无关。
陆佳史丽丽朱丽明樊文娟杨爱明方秀才
关键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焦虑问卷调查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合并心理异常对肠道症状的影响被引量:20
2018年
目的 调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临床症状、精神心理状态,分析腹泻型IBS合并心理异常的特点及其对肠道症状的影响.方法 连续纳入2009年7月至2012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腹泻型IBS患者.采用IBS症状发作规律调查表调查IBS症状,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精神心理状态.比较合并心理异常与无心理异常患者肠道症状的差异,以及HAMA和HAMD评分与肠道症状的相关性.统计学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 共纳入231例腹泻型IBS患者,其中男133例,女98例,年龄为(42.8±11.1)岁,病程为4.5年(8.0年).H A M A评分为(17.00±7.12)分,H A M D评分为(14.05±6.00)分,72.29%(167/231)的患者合并心理异常,32.90%(76/231)为中重度焦虑和(或)抑郁,以焦虑为主.合并心理异常的患者中,平时腹痛或腹部不适的比例及中重度腹痛或腹部不适的比例均高于无心理异常的患者[53.29%(89/167)比34.37%(22/64),49.44%(44/89)比18.18%(4/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634、7.002,P=0.010、0.009);且排便前腹痛或腹部不适每日发作比例高,在排便后难以完全缓解,更常伴发排便相关症状.HAMD评分与IBS发作的频度呈正相关(r=0.172,P=0.009),HAMA评分与排便前腹痛或腹部不适的程度呈正相关(r=0.134,P=0.042).HAMA评分、HAMD评分与患者排便后腹痛或腹部不适改善程度均呈负相关(r=-0.215,P=0.001;r=-0.251,P〈0.01),与改善等待时间均呈正相关(r=0.175,P=0.008;r=0.219,P=0.001).结论 大多数腹泻型IBS患者合并心理异常,焦虑抑郁广泛影响IBS患者肠道症状.
许东王承党李晓青朱丽明史丽丽黄丹柯美云方秀才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抑郁焦虑心理异常肠道症状
抗抑郁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荟萃分析及治疗适应证探讨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通过对抗抑郁药疗效的荟萃分析来探讨抗抑郁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适应证。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和Cochrane对照研究登记库中IBS患者抗抑郁药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发表时间为2000-01-01-2018-03-31)。以成年IBS患者为研究人群,将抗抑郁药与安慰剂或常规治疗进行对比。以IBS的总体症状或腹痛症状无改善为结局指标,获得抗抑郁药治疗后IBS症状无改善的相对危险度(RR)和95%可信区间(CI),并根据危险差的倒数计算出所需要治疗的患者数(NNT)。对可能影响疗效的主要临床特征(即是否合并心理障碍、腹痛或腹部不适的严重程度、是否难治性IBS)和疗程进行亚组分析。结果纳入12项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荟萃分析。与安慰剂或常规治疗相比,当合并抑郁或焦虑时,抗抑郁药治疗后IBS症状无改善的相对危险度是0.45(95%CI 0.26~0.80),NNT为3.7。在抑郁和焦虑未知组,难治性IBS患者抗抑郁药治疗后IBS症状无改善的相对危险度是0.58(95%CI 0.46~0.73),NNT为3.6;中-重度腹痛或腹部不适患者抗抑郁药治疗后IBS症状无改善的相对危险度是0.64(95%CI 0.44~0.93),NNT为4.7。抗抑郁药疗程≥3个月时,治疗后IBS症状无改善的相对危险度是0.66(95%CI0.54~0.81)。结论 IBS患者抗抑郁药治疗的适应证为合并抑郁或焦虑、难治性IBS、表现为中-重度腹痛或腹部不适的IBS患者;推荐疗程至少为3个月。
吴艳芳方秀才贾艳楠李晓青朱丽明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抗抑郁药适应证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血清差异性抗体的临床意义探讨
背景与目的: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发病机制包括脑-肠互动异常、内脏高敏感、肠道动力异常、炎症免疫激活、肠道菌群失调等。IBS患者血清中存在自身抗体、肠黏膜存在免疫活化状态,提示自身免疫因素可能对IBS发生、发展产生影响...
肖棋匀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症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