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85-915-01-01)
- 作品数:5 被引量:115H指数:4
- 相关作者:赵连成武阳丰李莹郭敏吴勇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腰围身高比值评价严重中心性肥胖及体质量过低的适宜切点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腰围身高比值(WHtR)评价我国成年人群严重中心性肥胖和体质量过低的适宜切点。方法采用国家“八五”和“九五”攻关课题2次横断面调查的资料,共人选35~59岁人群30630名。以预测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异常(包括高血压、空腹血糖异常、总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及危险因素聚集(同一个体同时具有上述2个及以上危险因素)的特异度超过90%时所对应的WHtR值,作为严重中心性肥胖的WHtR切点值;通过计算人群WHtR分布,采用医学参考值百分位数的方法,以第5百分位数WHtR值作为体质量过低的WHtR切点值。结果WHtR评价男性、女性严重中心性肥胖的切点值分别为0.54和0.57。WHtR对各危险因素单独进行评价,WHtR切点值男性为0.54~0.55,女性为0.57~0.58。评价体质量过低的WHtR切点男性和女性均为0.40。结论综合WHtR对危险因素聚集及各独立危险因素的预测效果,并根据实用方便的原则,建议评价我国男女性成年人群严重中心性肥胖和体质量过低的WHtR适宜切点值分别为0.57和0.40。
- 彭亚光李莹郭敏田野李响李淑红武阳丰赵连成
- 关键词:肥胖症
- 夜尿钠钾比值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关系
- 2018年
- 目的探讨8 h夜尿钠钾比值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从中美心肺血管疾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前瞻性随访调查)中抽取10%小样本人群(年龄35~59岁),分别于1983至1984年秋季和1985至1986年春季进行2次连续3 d的夜尿收集,测定8 h夜尿钠和钾等指标。1987至1988年对研究对象进行第1次随访,记录心血管事件,之后每2年随访1次,随访截止到2005年12月31日。根据夜尿钠钾比值三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第一分位组、第二分位组和第三分位组,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讨夜尿钠钾比值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关系。此外,根据8 h夜尿钠和尿钾中位数,分别将研究对象分为高低两组,并两两组合为低钠-低钾组、低钠-高钾组、高钠-低钾组和高钠-高钾组。以低钠-高钾组为参照,探讨不同尿钠钾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最终纳入分析的研究对象共954名,其中男性459名(48.1%)。第一、二、三分位组的研究对象均为318名;低钠-低钾组和高钠-高钾组研究对象各为347名,低钠-高钾组和高钠-低钾组研究对象各为130名。研究对象的随访时间为18.6(18.3,19.3)年,共发生心血管事件81例,包括卒中64例和冠心病事件20例。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与第一分位组比较,第二和第三分位组发生心血管事件的HR分别为2.04(95%CI 1.06~3.95,P=0.034)和2.07(95%CI 1.07~4.03,P=0.032)。以低钠-高钾组为参照,低钠-低钾组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2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5);而高钠-高钾组和高钠-低钾组的心血管事件风险均显著增加,HR分别为3.32(95%CI 1.26~8.76,P=0.015)和3.04(95%CI 1.05~8.83,P=0.041)。结论夜尿钠钾比值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独立正相关;与尿钾水平相比,尿钠水平与心血管事件的关联更密切。
- 刘欢欢高向民李莹吴勇周龙麦劲壮郭敏聂志强欧艳秋武阳丰刘小清赵连成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卒中
- 成人中心性肥胖的腰围切点分析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 探讨我国成人中心性肥胖和严重中心性肥胖的腰围切点值.方法 利用中美心肺血管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1993至1994年的横断面调查资料,纳入其中年龄在35~69岁且资料完整者的10 265名作为研究对象.以腰围的每个整数厘米值为切点,计算各切点检出危险因素聚集(同一个体同时具有2个及以上主要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距左上顶点的距离,以距离最短的腰围切点值作为诊断中心性肥胖的腰围切点,以特异度≥90%的腰围切点值作为诊断严重中心性肥胖的腰围切点.结果 男性腰围为(80.5±9.9)cm,女性腰围为(77.8±10.0)cm.男女性危险因素聚集率分别为18.1%(890/4 921)和14.5% (776/5 344).当男性腰围≥84 cm、女性腰围≥80 cm时,对应的ROC曲线距左上顶点距离最短,分别为0.430和0.450;当男性腰围≥93 cm、女性腰围≥91 cm时,预测危险因素聚集的特异度≥90%.结论 本研究的成人中心性肥胖和严重中心性肥胖的腰围切点值与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推荐的切点值相同或相近.
- 温潇潇麦劲壮高向民郭敏吴勇刘小清赵连成
- 关键词:肥胖症
- 中国成人中心性肥胖腰围身高比值的适宜切点的研究被引量:56
- 2012年
- 目的探讨我国中年人群腰围身高比值(WHtR)诊断中心性肥胖的适宜切点。方法选用国家"八五"和"九五"攻关课题的两次横断面调查,共30 630名35~59岁人群资料,比较不同WHtR切点对高血压、空腹血糖异常、血清总胆固醇升高(高TC)、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低HDL-C)以及危险因素聚集(危险因素个数≥2)的检出效果,并分析各危险因素及其聚集的人群归因危险度。结果预测4种危险因素的WHtR最佳切点范围在0.48~0.52,预测危险因素聚集的WHtR最佳切点在男性、女性及男女合并人群中分别为0.49、0.50及0.49。人群WHtR控制在0.50以下,可防止人群中约2/5的高血压,1/5空腹血糖异常和高TC,1/3的低HDL-C,以及约一半的危险因素聚集。结论 WHtR为0.50可作为我国中年人群中心性肥胖评价的适宜切点。以"腰围不超过身高一半"作为体重控制理念,促进心血管病的预防。
- 赵连成李莹彭亚光张林峰郭敏武阳丰
- 关键词:腰围身高比中心性肥胖
- 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42
- 2019年
- 目的:探讨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中美心肺血管疾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于1983~1984年在北京和广州的工、农人群中进行基线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水平,并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血脂等指标。于1987~1988年开始,每隔2年随访一次,随访截止到2005年底,登记并核实研究对象ASCVD(包括冠心病事件和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发生情况。根据基线血清TG水平的四分位数分为四组(切点值分别为0.69 mmol/L、0.95 mmol/L、1.36 mmol/L),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讨基线不同TG水平与ASCVD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基线共调查35~59岁的研究对象11 336人,剔除有心血管疾病或肿瘤病史(181人)、未采集空腹血标本(1 709人)及其他关键变量缺失者(12人)后,共有9 434人纳入最终分析(其中1~4分位组分别为:2 371人、2 348人、2364人、2 351人)。其中男性4 621人,女性4 813人,基线平均年龄(45.8±6.0)岁,中位血清TG水平为0.95(0.69,1.36)mmol/L。对研究对象平均随访19年后,共发生ASCVD事件632例(6.70%)。从TG第1至第4分位组,ASCVD的发生率依次为4.09%、5.37%、 6.68%和10.68%,呈明显上升趋势(趋势检验P<0.001)。多因素分析调整基线年龄、性别、工农、南北、工作类型、吸烟、饮酒、体育锻炼、体重指数、收缩压、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后,随着TG水平的升高,ASCVD发生风险呈明显上升趋势(趋势检验P=0.0038),与第1分位组相比,第4分位组ASCVD发病风险增加40%(HR=1.40,95%CI:1.07~1.82)。结论:血清TG水平与ASCVD发生风险呈显著正关联。
- 刘欢欢吴勇李莹高向民周龙麦劲壮夏艳杰曲艳吉武阳丰刘小清赵连成
- 关键词:血清甘油三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