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卫生局青年科技人才启动项目
- 作品数:11 被引量:64H指数:4
- 相关作者:许惠娟毕志刚陈文琦陆澄王凤良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妇幼保健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15例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永久起搏器的应用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越来越多的瓣膜病患者在接受开放手术后需要植入起搏器。文中通过分析1组瓣膜置换术后植入永久起搏器的瓣膜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而探讨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永久起搏器植入的方法及经验。方法连续选择2008年2月至2010年12月换瓣术后,因房室传导阻滞而需植入永久起搏器的15例患者。根据心律特点及患者经济情况选择双腔或单腔起搏器,术中利用已植入的人工瓣膜作为间隔部定位的参考,并评估导丝回撤前后电极位置的稳定性。比较该类患者在换瓣手术前后纽约心功能分级及超声指标。短期随访观察该组患者的起搏器参数情况。结果 15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同非起搏依赖组相比,起搏依赖组换瓣术前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较多(P<0.05),心肺转流术时间较多(P<0.01)。起搏依赖组与非依赖组之间在性别、年龄、瓣膜疾病种类、起搏部位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起搏依赖组术后1个月随访,除阻抗轻度增高外,阈值、感知较术后即刻均无显著改变。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值、左室舒张末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dimesion,LVEDD)等指标也无显著变化。所有间隔部起搏患者,术中使用人工瓣膜参考辅助电极定位,手术顺利完成。结论换瓣术后永久起搏器植入安全、有效。推测术前Ⅱ度以上房室传导系统疾病、较长时间的心肺转流术等是换瓣术后起搏依赖的危险因素。参考人工瓣膜辅助电极定位可成为起搏器植入术中新的间隔部定位方法。
- 肖平喜胡作英翁川晴张航潘昌戴振林
- 关键词:心脏起搏心脏瓣膜置换术心律失常
- 妇科手术围麻醉期体温监测方法探讨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比较围麻醉期全身麻醉患者两种常用体温监测方法的应用效果,探讨妇科手术中体温监测的选择.方法选择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择期妇科手术的3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19~72岁,全身麻醉后进行妇科手术.使用飞利浦MX600监护仪201075A温度探头2根,同时进行鼻咽部和腋窝处体温持续监测.麦迪斯顿手麻系统自动记录体温,间隔时间2 min,记录1 h内同一例患者的体温变化.对比同一例患者在全身麻醉后的鼻咽温度和腋窝温度变化.结果腋窝温度上升的速度斜率比为1.5954,鼻咽温度上升斜率比为1.5984,二者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腋窝温度持续监测中鼻黏膜损伤出血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0;鼻咽温度持续监测中出现鼻黏膜损伤出血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4.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85,P<0.05).鼻咽温度平均值较腋窝温度高0.188℃(36.114℃±0.056℃比35.926℃±0.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鼻咽温度和腋窝温度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0.9808,P<0.01).结论围麻醉期腋窝温度与鼻咽温度上升速度相似,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呈显著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围麻醉期腋窝温度监测安全可靠,可以进行持续体温监测.
- 薄靳华郑旭蒋忠
- 关键词:体温监测
- 乳腺钼靶X线及B超对乳腺癌诊断价值的比较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比较乳腺钼靶X线和乳腺B超对女性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4例乳腺癌患者的乳腺钼靶X线及乳腺B超检查结果,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乳腺钼靶X线和乳腺B超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79.27%(130/164)、82.32%(135/164),而假阴性率分别为20.73%(34/164)、17.68%(29/16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钼靶X线与乳腺B超的联合诊断正确率为92.07%(151/164),与单纯钼靶X线或B超检查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乳腺B超可作为钼靶X线的重要补充,以提高诊断正确率,降低假阴性率。
- 王凤良沈慧陆澄
- 关键词:钼靶X线B超乳腺癌
- 中药导入气流弥散法治疗便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比较中药导入气流弥散法治疗便秘和口服西药治疗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门诊治疗的便秘患者82例,分为气弥组56例(中药导入气流弥散法治疗);西药组26例(口服西药比沙可啶片治疗),分别记录临床症状,经统计学处理比较两种方法治疗便秘的有效率和复发率。结果:两种方法治疗便秘的有效率和复发率经统计学检验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导入气流弥散法治疗便秘疗效明显优于口服西药治疗便秘,且疗效确切,治疗方法无痛苦,值得广泛应用。
- 赵璟
- 关键词:便秘
- 353例主动脉夹层中以腹泻为首发表现的临床病例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以腹泻为首发表现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主动脉夹层患者353例,寻找以腹泻症状为首发表现的临床病例,分析其发病特点及临床转归。结果仅发现3例主动脉夹层以腹泻为首发表现,该3例患者以腹泻求治急诊科,均发生不同程度、不同时间的误诊,均在住院期间死亡。3例患者的死亡原因得到确诊,其中1例因主动脉造影确诊,1例因床边超声心动图确诊,1例因尸检确诊。结论以腹泻为首发表现的主动脉夹层主诉不典型,具有较高的误诊率及院内死亡风险,临床医师应具备较高的警惕性。
- 肖平喜戴振林胡作英张航陈绍良柳剑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腹泻误诊
- 胰管支架预防困难胆管插管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27
- 2014年
-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置入胰管支架对困难胆管插管患者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PEP)的预防效果。方法120例行ERCP诊疗发生困难胆管插管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2组,一组术中置入胰管支架(观察组),另一组未置入(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PEP的发生率以及术后患者腹痛评分结果。结果观察组发生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15例(27.3%),PEP5例(8.3%),无一例重症PEP,术后患者腹痛评分(3.82±1.48)分;对照组发生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18例(30.0%),PEP14例(23.3%),重症PEP2例(3.3%),术后患者腹痛评分(4.78±1.93)分。2组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EP、重症PEP发生率以及术后患者腹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置入胰管支架可以有效降低胆管插管困难所引起的PEP的风险,并能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李运红姚玉玲贺奇彬曹俊吴寒吴毓麟邹晓平
- 关键词: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胰管支架
- 亚毒性剂量UVB照射和过表达p53对皮肤细胞光致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亚毒性剂量的中波紫外线(UVB)照射和过表达p53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在光致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反复多次的亚毒性剂量UVB照射正常HSF细胞株和已构建成功的p53稳定过表达HSF细胞株,定制实时定量PCR芯片,检测光致癌发生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 UVB照射和过表达p53在促进衰老基因表达方面,UVB照射的作用更为显著;过表达p53使抑凋亡基因bcl-2下调,促凋亡基因bax上调,UVB照射则可加强过表达p53的诱导凋亡作用;过表达p53可下调癌基因HIF-1α,VEGF和hdm2的表达,UVB照射可促进p53的肿瘤抑制作用。结论过表达p53可使p53依赖的细胞凋亡和抑制肿瘤作用明显增强,亚毒性剂量的UVB还可加强这种作用,从而有助于抑制皮肤肿瘤发生。在UVB作用下,过表达p53可能更倾向于诱导凋亡,而非衰老。
- 陈文琦毕志刚许惠娟
- 关键词:P53UVB人皮肤成纤维细胞
- RNA干扰p53基因表达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衰老的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建立抑制p53基因表达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探讨抑制p53表达对HSF衰老的影响。方法脂质体转染法将针对p53的shRNA的真核表达质粒pGCsi—p53导入HSF中,经G418筛选抗性克隆,扩大培养,建立稳定转染克隆细胞系。用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印迹法分析目的基因及其蛋白表达。通过SA β—gal染色法检测细胞衰老,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结果成功建立RNA干扰抑制p53表达的HSF细胞系,转染细胞中p53基因及蛋白水平明显下调(P〈0.01)。sAB—gal染色结果显示,转染组衰老细胞百分比(13.47%±1.01%)与对照组(18.10%±0.66%)相比降低(P〈0.05),MTF检测结果显示,转染组细胞增殖能力较对照组加快(P〈0.05)。结论抑制p53表达能够延迟HSF的衰老,促进细胞增殖。
- 陈文琦许惠娟毕志刚
-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细胞衰老基因P53RNA干扰
- RNA干扰p53基因对中波紫外线诱导的早衰和光致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2014年
- 目的探讨RNA干扰p53基因对中波紫外线(UVB)诱导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早衰和光致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已构建成功的RNA干扰抑制p53表达的HSF细胞系,加以反复多次亚毒性剂量UVB照射,衰老相关的B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法检测细胞衰老,定制实时定量PCR芯片,检测多种光致癌发生相关基因的表达,包括:参与细胞衰老通路的p53、p21、p19、p16、pRb,衰老相关基因纤维结合素(FN)、骨结合素(ON)、平滑肌22(SM22),p53依赖的细胞凋亡相关基因hax和bcl-2,UVB诱导的癌基因缺氧诱导因子1a(HIF-1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负性调控p53的人双微球蛋白2基因(hdm2)。使用SPSS10.0软件对各组间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抑制p53表达的HSF经UVB照射后SA β-gal活性(19.70%±0.85%)较照射前(12.77%±0.81%)有所增加(t=6.45,P〈0.05),但显著低于正常HSF经UVB照射后(50.48%±5.30%,t=7.86,P〈0.05),与正常HSF组(18.50%±0.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57,P〉0.05)。基因检测结果表明,抑制p53表达可抑制衰老基因p21、p19、FN、ON、SM22等的表达,但p16通路并不受之影响,在UVB作用下,p16、pRb的表达显著增加,分别上调。抑制p53的表达可使抑凋亡基因bcl-2上调及促凋亡基因bax下调,癌基因HIF-1a、VEGF、hdm2表达明显增加。UVB照射对这些基因表达改变无明显影响。结论抑制p53表达能够延缓UVB诱导的早衰。UVB诱导的早衰具有p53依赖的相关肿瘤抑制作用。
- 陈文琦毕志刚戴洁张晓荣许惠娟
- 关键词:基因RNA干扰紫外线
- 中药独活及其单体蛇床子素体外抗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探讨独活醇提物及其单体蛇床子素对体外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MTT法观察中药独活醇提物及蛇床子素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和人肠癌LoVo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小室趋化实验、体外小管形成实验以及流式细胞术,观察并比较独活醇提物及蛇床子素对HUVEC迁移、小管形成、凋亡及周期的影响。结果:3.75-30μg/ml的独活醇提物及蛇床子素作用48h时对HUVEC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在5.16%-10.15%和22.64%-65.56%之间,对LoVo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在2.86%-7.29%和5.15%-24.39%之间。体外小管及小管迁移实验显示,3.75-30μg/ml的蛇床子素作用24h时HUVEC小管形成数目减少,且管腔不完整。3.75-30μg/ml的独活醇提物和蛇床子素处理12h对HUVEC迁移抑制率分别在-2.16%至8.00%和13.70%至63.04%之间。3.75-30μg/ml的独活醇提物和蛇床子素诱导HUVEC细胞凋亡率分别在6.1%-14.4%和18.8%-89.5%之间。独活醇提物和蛇床子素作用HUVEC 24h后,使内皮细胞周期主要阻滞在G0-G1期,蛇床子素对细胞周期影响强于独活醇提物。结论:蛇床子素在体外抑制血管生成作用强于独活醇提物,说明蛇床子素可能是独活醇提物中发挥抗血管生成作用的主要成分,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HUVEC增殖、迁移和小管形成,诱导HUVEC凋亡,阻滞HUVEC细胞周期有关。
- 胡静林黎钱晓萍刘宝瑞张国铎胡文静谢丽禹立霞
- 关键词:独活蛇床子素抗血管生成人脐静脉内皮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