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1003) 作品数:10 被引量:30 H指数:4 相关作者: 刘斌 王进敏 董宏波 徐志红 韩金涛 更多>> 相关机构: 长江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吉林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化学工程 理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历史地理 更多>>
PTEN蛋白的翻译后修饰 2014年 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PTEN)基因所编码的PTEN蛋白兼具有脂质和蛋白磷酸酶活性,它的表达、活性和稳定性受到各种结合蛋白、酶和因子的调节。结合最新研究,本文将集中对PTEN上氨基酸残基位点的各种翻译后修饰进行一综述。 冯子聪 文笛 蒋建伟关键词:PTEN 翻译后修饰 新石器晚期祭祀彩石的多种谱学方法研究 被引量:4 2013年 作为"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工程"在淮河流域确定的唯一一处重要的龙山文化时期遗址,安徽省蚌埠市禹会遗址出土了大量彩石,引起考古学界广泛关注。本文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SR-XRF)、X射线衍射(XRD)、激光拉曼光谱(LRS)、热释光光谱(TL)等多种光谱分析手段,并结合电子探针(EPMA)分析结果,对禹会遗址出土"红-黄"彩石不同颜色区域的元素、物相组成及经热历史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矿石主体为褐铁矿,有大量石英夹杂,表层黄色物质主要为针铁矿(α-FeOOH),红色物质主要为赭石(α-Fe2O3+粘土+硅土);内部主要是隐晶质针铁矿,并含有一定数量铬铁矿、二氧化锰,及少量重晶石和金属铋。该类彩石并无人工热历史,应属于一种性质独特、地质起源复杂的多金属天然矿石,大量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之中,可能与某种原始信仰和特殊祭祀活动有关。 汪海港 金正耀 谢治 范安川 闫立峰 朱炳泉 王吉怀关键词:光谱分析 强流脉冲电子束作用下纯镍表层中织构及结构缺陷的演化行为 被引量:3 2010年 利用强流脉冲电子束(HCPEB)装置对金属纯Ni进行轰击,采用X射线衍射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技术详细分析了受轰击样品的变形结构和缺陷。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经强流脉冲电子束处理后,在{111}和{200}晶面出现了择优取向。TEM表层微观结构分析表明:强流脉冲电子束轰击1次和5次后,晶粒内部形成了大量的(111)[112]型波状条带结构,在波状条带内部包含大量平行的(200)[110]型微条带;10次轰击后,样品变形结构发生变化,除大量的条带状结构外,变形孪晶的数量明显增多。这些变形微结构不仅影响表层的织构演化行为,而且还能细化晶粒,强流脉冲电子束技术为制备表面纳米材料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李艳 顾倩倩 邱冬华 彭冬晋 关庆丰关键词:强流脉冲电子束 纯镍 织构 含咪唑啉2,4-二酮的新型磷酰胺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和生物活性 被引量:12 2013年 在合成含咪唑啉2,4-二酮磷酸酯和磷酰胺类化合物的基础上,根据Hydantocidin在植物体内的作用形式是Hydantocidin 5'-phosphate的特点,将5-[4-羟基-3-硝基-苯(苄)基]-2,4-咪唑啉二酮中间体与O,N-二烷基硫代磷酰氯反应合成得到了18个结构新颖的O-烷基-N-烷基-5-[4-羟基-3-硝基-苯(苄)基]-2,4-咪唑啉二酮硫代磷酰胺酯类化合物,其结构通过IR,1H NMR,31P NMR和元素分析表征.初步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O-乙基(丙基)-N-异丙基-5-(4-羟基-3-硝基苄基)-2,4-咪唑啉二酮硫代磷酰胺酯(B10,B16)在100μg/mL浓度下对油菜的抑制率为64.1%和69.6%,O-甲基-N-正丁基-5-(4-羟基-3-硝基苄基)-2,4-咪唑啉二酮硫代磷酰胺酯(B15)对蚜虫和小菜蛾均表现了良好的杀虫活性,在300μg/mL浓度下24 h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和95%. 韩金涛 王进敏 董宏波 徐志红 刘斌 王明安关键词:生物活性 双色中波红外点目标成像特性差异分析 被引量:4 2011年 在深入分析双色中波红外被动热成像过程的基础上,明确了双色中波红外成像的影响因素,建立了点目标的双色中波红外图像的形成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仿真实验,揭示了双色中波红外点目标成像特性差异的形成机理,明确了双色中波红外点目标成像在灰度值、目标受环境影响和目标背景对比度等三个方面存在的差异,通过实验图像的差异特征验证了这些成像特性差异存在的普遍性,为双色中波图像特征提取、融合规则和融合权重确定等提供了依据。 蔺素珍 杨风暴 周萧 贺栋关键词:红外成像 点目标 新型含咪唑啉2,4-二酮的磷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和生物活性 被引量:5 2013年 在合成含咪唑啉2,4-二酮磷酸酯和磷酰胺酯类化合物的基础上,将5-[4-氨基-苯(苄)基]-2,4-咪唑啉二酮中间体与O,O-二烷(芳)基硫代磷酰氯反应合成得到了38个结构新颖的O,O-二烷(芳)基-5-[4-氨基-苯(苄)基]-2,4-咪唑啉二酮硫代磷酰胺类化合物,其结构通过1H NMR,31P NMR,IR,元素分析和X射线衍射表征.化合物9b:C14H20N3O3PS21/3H2O,Mr=379.43,三斜晶系,P-1空间群,a=0.82092(5)nm,b=1.79810(14)nm,c=2.0153(2)nm,α=72.289(8)°,β=79.355(7)°,γ=77.288(6)°,V=2.7421(4)nm3,Dc=1.379 g/cm3,Z=6,F(000)=1196,μ(Mo Kα)=0.397 mm-1,S=1.031,final R=0.0426,wR=0.0797.初步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O,O-二甲基-5-(4-氨基苯基)-2,4-咪唑啉二酮硫代磷酰胺(7a),O-乙基-O-苯基-5-(4-氨基苄基)-2-硫代-2,4-咪唑啉二酮硫代磷酰胺(9n)和O,O-二甲基-5-(3-氨基苯基)-2-硫代-2,4-咪唑啉二酮硫代磷酰胺(11a)在100μg/mL浓度下对油菜的抑制率分别为75.4%,80.5%,81.7%,其中11个化合物对蚜虫的LD50值在182.41~368.52μg/mL之间,表现了良好的杀虫活性. 王进敏 徐志红 韩金涛 董宏波 刘斌 王明安关键词:咪唑啉 硫代磷酰胺 生物活性 基于形态学变换和FFCM聚类的灰度图像颜色迁移算法 被引量:2 2012年 针对传统颜色迁移算法计算量大、对图像无法准确进行颜色迁移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形态学变换和快速模糊C均值聚类(FFCM)的灰度图像颜色迁移算法。首先对目标图像进行腐蚀膨胀运算,消除亮度不均匀的区域,通过FFCM聚类算法对目标图像进行准确聚类,然后在目标图像与源图像中选取对应样本块,完成样本块的颜色迁移,并以已上色的样本块为参考,完成图像的全局颜色迁移。实验结果表明:与Welsh和FCM算法相比较,本文算法处理时间分别缩短64.29%和54.25%,结果图像在类间交界处的颜色过渡更加自然,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贺栋 杨风暴 蔺素珍 周萧关键词:形态学变换 图像处理 基于指数变增益迭代学习控制的机械臂轨迹跟踪研究 被引量:1 2013年 针对一类具有强耦合、参数时变、不确定干扰性质的机械臂系统,提出了一种指数变增益的闭环D型迭代学习控制算法.该算法主要解决机械臂轨迹跟踪精度以及迭代学习速度问题,可以实现机械臂轨迹的快速精确跟踪.最后通过MATLAB对机械臂轨迹跟踪系统进行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孙盛骐 赵志超 尹红艳关键词:机械臂 3/2主接线方式中电子式互感器及母线保护方案配置 被引量:1 2013年 阐述了电子式互感器的定义、分类及与MU的连接方式.根据"面向间隔实施监控"的互感器配置原则,结合IEC 61850标准协议和数字化变电站过程层的特点,提出了3/2接线系统中电子式互感器的实施配置方案.指出采用了面向间隔分布式母线保护方案,既能简化CU逻辑功能,又能增强母线保护的可靠性. 尹红艳 高峻峰关键词:电子式互感器 合并单元 IEC 母线保护 强流脉冲电子束作用下20钢的微观结构状态 被引量:4 2011年 为了研究金属材料的超快变形行为,利用强流脉冲电子束(HCPEB)装置对20钢进行轰击,采用X射线衍射、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镜等技术分析了受轰击样品的变形组织与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强流脉冲电子束能够在材料表层诱发幅值为1 GPa量级的应力,快速的加热和冷却过程在近表层诱发了强烈的塑性变形,并在材料表层内形成了复杂的位错缠结结构和位错胞结构,同时还伴随位错圈等空位簇缺陷的形成,多次轰击导致局部区域形成纳米和非晶结构。HCPBE轰击诱发的幅值极大的应力和极高的应变速率而导致的整个原子平面的位移可能是非晶结构形成的关键原因。 李艳 蔡杰 邹阳 万明珍 关庆丰关键词:强流脉冲电子束 20钢 微观结构 非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