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3CB430200)

作品数:21 被引量:219H指数:10
相关作者:张强张红丽张祖强李建平王莺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兰州大学甘肃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天文地球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气候
  • 5篇地表
  • 5篇干旱
  • 4篇降水
  • 3篇灾害
  • 3篇气候变化
  • 3篇气候变暖
  • 3篇夏季
  • 3篇季风
  • 3篇变暖
  • 2篇地表能量
  • 2篇多时间尺度
  • 2篇时空分布特征
  • 2篇土壤
  • 2篇土壤湿度
  • 2篇年际
  • 2篇气象
  • 2篇夏季风
  • 2篇黄土高原
  • 2篇函数

机构

  • 11篇中国气象局兰...
  • 10篇兰州大学
  • 8篇甘肃省气象局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中国气象局国...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气象局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江苏省气象服...
  • 1篇堪萨斯州立大...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淮阴师范学院
  • 1篇教育部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广西气象减灾...
  • 1篇西北区域气候...
  • 1篇贵州省气候中...

作者

  • 13篇张强
  • 5篇张红丽
  • 2篇李建平
  • 2篇王莺
  • 2篇张祖强
  • 1篇陈燕丽
  • 1篇马鹏里
  • 1篇姚玉璧
  • 1篇张良
  • 1篇韩兰英
  • 1篇夏露
  • 1篇姚小英
  • 1篇刘婷
  • 1篇吴战平
  • 1篇赵福年
  • 1篇匡昭敏
  • 1篇张立阳
  • 1篇李丽平
  • 1篇周广胜
  • 1篇李耀辉

传媒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气象科学
  • 2篇物理学报
  • 2篇干旱气象
  • 2篇中国科学:地...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气象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高原气象
  • 1篇作物学报
  • 1篇气象学报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第33届中国...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7
  • 7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干燥程度的变化特征及差异性分析
随着全球变暖,干旱频发已经成为最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本文基于Climatic Research Unit(简称CRU)的高分辨率月值平均潜在蒸发量和降水资料,构建我国近112年干燥度指数,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orlet小...
张红丽张强刘骞颜鹏程
关键词:气候变化干旱
文献传递
SPI指数分布函数在中国适用性的讨论
干旱是对人类社会影响最严重的气候灾害之一,为了监测和研究干旱及其变化,可利用较易获取的气温、降水量等资料建立干旱指数,来准确、定量的描述旱情。近年来,标准化降水指数SPI由于其计算时只依赖于降水数据、适用于多个时间尺度(...
吴子君张强
关键词:SPI分布函数多时间尺度
文献传递
甘肃冬小麦主产区40年干旱变化特征及影响风险评估被引量:12
2014年
干旱是影响甘肃省冬小麦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运用1971-2010年甘肃省冬小麦主产区8县(区)气象站降水资料及冬小麦产量资料,分析了40 a 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建立了干旱影响冬小麦产量的风险评估指数,对冬小麦在不同季节受不同等级干旱风险进行了分析评估。结果表明,春旱以陇东黄土高原出现频率最高,为0.35~0.39次?a -1;徽成盆地及两江流域出现频率最少,为0.18次?a -1;初夏旱出现频次最高的地区为环县,为0.35次?a -1,最少为西峰、成县及秦安;伏旱出现频率最高地区为环县及麦积,最低为张家川;秋旱出现频率最高为环县,最低为武都。各地干旱均以轻旱为主,其次为中旱。40 a 中,20世纪90年代干旱出现频次最多,80年代最少。进入21世纪,秋旱发生频次明显减少,春旱则有相对增多的趋势。冬小麦全生育期徽成盆地及两江流域受旱灾影响风险最小,种植保险率最高,为92%~93%;其次为关山区,种植保险率为91%,干旱风险较小;渭河流域及渭北旱区风险较大,种植保险率为88%~89%;陇东黄土高原种植保险率最低,为83%~85%,冬小麦生长受干旱胁迫最大。
姚小英张强王劲松王莺周忠文马杰
关键词:干旱灾害风险评估
中国雨日数的气候特征及趋势变化被引量:22
2017年
使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整编的全国2 425个观测站1961年1月—2013年2月的52 a逐日降水观测资料,美国气象环境预报中心(NCEP)和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资料。通过计算气候场、雨日概率、倾向值、M-K突变检验等现代统计诊断方法,研究了中国各等级雨日数的年、季节的时空分布特征和不同等级雨日数的趋势变化特征以及相关的背景环流。得到以下结论:(1)中国年总雨日数高值区在四川东部、贵州、江南及云南西南部,以小雨日数占比最高;中雨、大雨日数高值区在江南东部和云南西南部;50 mm以上雨日数中心分别在华南沿海和闽—浙—赣交界,前者强后者弱;(2)年内总雨日概率分布表现为3类:平缓型、单峰型、双峰型,南方地区除云南外均为平缓型;西藏东部、川西、陕甘宁3省南部、青海东部为双峰型;全国其余地区为单峰型;(3)中国季风区小雨日数在1970s末—1980s初发生突变,呈趋势性显著减少,除东北外,四季均减少,以秋冬季云南、上海等地减少最显著,而干旱半干旱区小雨日数呈增加趋势;(4)西南地区东部的年中雨日数在2000年后显著减少,秋季减少最明显,而京、沪、粤3大城市群年中雨日数呈增加趋势;西南地区东部秋季、云南夏季大雨以上日数在2003年后显著减少,而夏冬两季长江中下游中雨以上等级的雨日数明显增加;(5)川东、贵州、江南中部的雨日高值区与青藏高原东部低层回流冷空气形成的静止锋或辐合带相联系。
汪卫平杨修群张祖强吴战平
关键词:气候特征静止锋
21世纪以来西南地区干季降水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年代际变化的关系被引量:8
2016年
利用1961-2011年观测资料分析了西南地区干季(11月至次年4月)降水的变化特征,发现西南地区干季降水在2000年前后发生了年代际尺度的转折,其前后降水空间分布呈现相反的分布特征,特别是21世纪以来降水显著偏少,干旱加剧,降水量显著减少的区域主要在云南大部及其周边地区。西南干季降水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负相关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明显加强,而21世纪以来副热带高压表现出明显的年代际增强,即面积增大、强度增强、西伸脊点位置偏西。西南干季降水与副热带高压关系的增强,以及副热带高压本身的年代际增强,对西南干季降水减少造成显著的影响,是西南干旱加剧的可能原因。
蒋薇张祖强刘芸芸
关键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年代际
我国北方不同类型下垫面地表反照率特征被引量:15
2014年
地表反照率反映了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能力,在地表能量平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中国北方协同观测"的资料,分析了不同下垫面10个站点7-9月的反照率变化特征和对降水的响应,并讨论了榆中、通榆草地、通榆农田、密云、玛曲和锦州站地表反照率与太阳高度角和土壤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反照率的相对关系是东北干旱草甸>西北高寒草甸>西北绿洲农田>黄土高原自然植被>东北半干旱草甸>东北农田>东北果林,并且反照率基本上和降水对应,降水量大的站点反照率小,降水量小的站点反照率大,反照率的日变化曲线分为早晚对称型,早上比较大、中午下午比较小和晚上最大、早上最小的不对称型三种,选取的6个观测站反照率的谷值一般出现在降水日,峰值一般出现在没有降水、太阳辐射比较强的日子,地表反照率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增大而减小,当太阳高度角大于40°时,地表反照率基本不变,榆中和通榆农田地表反照率随着土壤湿度增大减小较明显,其次是通榆草地,玛曲、密云和锦州地表反照率随着土壤湿度变化不明显。
姚彤张强
关键词:地表反照率太阳高度角土壤湿度
中国干旱状况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28
2016年
基于高分辨率CRU数据集1950-2009年的逐月资料,计算湿润指数,采用回归分析和偏相关方法分析中国区域干湿变化特征及原因.结果表明,1950-2009年中国总体呈现明显的干旱化趋势,以秋季最为显著;中国降水量呈现微弱的增加趋势(0.04 mm/10 a),潜在蒸发量呈现显著增加趋势(0.71 mm/10 a),潜在蒸发量的显著增加促进了中国干旱化.湿润指数变化的空间分布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呈相反的趋势,降水量减少而潜在蒸发量增加的共同作用成为东部地区干旱化的直接原因;降水量增加而潜在蒸发量减少(微弱增加)为西部地区干旱适度缓解的直接原因.太阳短波辐射对潜在蒸发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平均温度、水汽压、温度日较差、云量和降水量.
张红丽张强刘骞柴艺淳闫昕旸
关键词:干旱湿润指数
江苏省夏季暴雨的时空变率特征及其与不同类型ENSO的联系被引量:7
2020年
利用1961—2016年江苏省70个站点的逐日降水资料和暴雨定义,分析了江苏省半个世纪以来暴雨发生的年代际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了不同分布型El Nino发展年份对江苏省夏季降水和暴雨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江苏省暴雨主要集中在6—8月,暴雨日数占全年的73.6%,尤其又以7月为最多;暴雨总的分布特点为苏北多于苏南,淮北西北部及苏南东部最少;江苏暴雨发生频次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且各地区暴雨的年代际变化有一定差异,频发期为1960s、1990s至今,尤其是1990s以来,全省暴雨增多趋势明显,且2011年之后雨带明显南移;东部型El Nino发展年份较中部型El Nino年份的环流形势更有利于导致江苏夏季降水偏多,尤其是沿江苏南地区与常年同期均值有显著性差异。
项瑛巩庆艾文文蒋薇程婷
关键词:暴雨经验正交函数EL
华北河套地区气候干燥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2
2016年
利用中国1961—2013年661个气象台站观测资料以及亚洲夏季凤指数,通过旋转正交分析(REOF)等方法,选择华北河套干旱气候区的代表站,分析了该区域气候干燥度的变化特征,发现该地区整体呈现干旱化趋势。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夏季风与气象因子对气候干燥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南亚西区夏季风的年际及整体减弱趋势对华北河套地区气候干燥度的年际趋势变化影响最为显著,主要影响期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随着区域气候变暖,这种影响程度减弱。各气象要素对气候干燥度的影响存在年际与年代际差异,热力因子的年际变化对干燥度影响较小,而热力因子的年代际变化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对干燥度的影响十分显著。这说明区域气候长期变暖导致当地水汽压差增大,相对湿度减小,空气需要更多的水分才能达到饱和,同时增大了潜在蒸发能力,加剧了华北河套气候区的干旱化。
张红丽张强刘晓云
关键词:夏季风气候变暖
黄土高原地表能量平衡分量年际变化及其对气候波动的响应被引量:7
2014年
本文利用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SACOL站)2006—2012年陆面过程观测资料和榆中站气象资料,分析了7年间榆中气温降水的气候变化背景,讨论了陆面地表能量平衡分量的年际变化,研究了波文比、能量闭合度的年际波动,探讨了地表能量平衡分量以及各陆面过程参数对黄土高原气温、降水年际波动的反馈.结果显示,地表各能量分量都对气候背景的波动做出响应,但敏感性各有不同,净辐射与气温相关性最强,感热潜热与降水相关性较好.分为冬夏半年讨论后得出,冬半年地表平衡分量与气候波动的相关性更好.冬半年中,各分量又与气温有着较高的相关,可见该地区地表能量各分量对冬半年气温波动的响应更为敏感.波文比的上升趋势与该地区降水量减少的背景响应,说明干旱程度的加深.能量闭合度的波动变化显示了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该地区陆面能量不闭合程度的加深.
夏露张强
关键词:气候波动气候响应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