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军区重点课题资助项目

作品数:28 被引量:178H指数:8
相关作者:张诚华刘朝辉黎介寿范朝刚吴珊珊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0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技基金南京军区“十一五”计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肿瘤
  • 5篇切除
  • 5篇细胞
  • 5篇肝癌
  • 4篇胆管
  • 4篇切除术
  • 4篇肝切除
  • 4篇肝硬化
  • 4篇肝肿瘤
  • 3篇术后
  • 3篇淋巴
  • 3篇门静脉
  • 3篇静脉
  • 3篇黄疸
  • 3篇梗阻性黄疸
  • 3篇腹腔
  • 3篇肝切除术
  • 2篇胆道
  • 2篇胆管炎
  • 2篇蛋白

机构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南京大学
  • 4篇南京军区南京...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南京军区福州...
  • 1篇解放军第81...
  • 1篇解放军第17...
  • 1篇厦门大学
  • 1篇南京市第二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厦门大学附属...

作者

  • 6篇张诚华
  • 3篇刘朝辉
  • 2篇范朝刚
  • 2篇黎介寿
  • 2篇张少波
  • 2篇何谦
  • 2篇林亚忠
  • 2篇陈一杰
  • 2篇吴珊珊
  • 2篇刘卉芳
  • 1篇华海清
  • 1篇李宁
  • 1篇林金锋
  • 1篇潘建生
  • 1篇王陈海
  • 1篇鲍扬
  • 1篇姜军
  • 1篇林锦标
  • 1篇王锦鸿
  • 1篇郝刚

传媒

  • 8篇临床肝胆病杂...
  • 4篇临床误诊误治
  • 3篇医疗卫生装备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肿瘤防治研究
  • 2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计算机应用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世界临床药物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16
  • 10篇2015
  • 8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1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空气污染急性健康效应对急诊科组织管理的影响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空气污染问题不断加剧,严重危害着人体健康,是呼吸系统和心脑血管等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与人群发病率和死亡率有着密切联系[1-5]。空气污染的急性健康效应影响着全人群,同时其负面...
刘昌景聂时南
文献传递
慢性胆道感染对兔门静脉系统凝血环境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兔慢性胆道感染后门静脉血与外周血凝血功能的改变。方法:24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均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家兔均行经皮胆囊管置管。模型组兔经留置管注入大肠杆菌,每周1次,连续3周;对照组则以同样方式注射生理盐水。两组兔于末次注射后3 d取耳缘静脉及门静脉血,并取近第一肝门处肝组织样本,检测两处血液样本的凝血功能、D-二聚体(DD)水平,观察门静脉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动物造模后进食量明显减小,肛温升高,体质量下降,而对照组一般情况较造模前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耳缘静脉血DD明显升高(P<0.01),但凝血时间(C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无明显改变(均P>0.05),而门静脉血中除DD明显升高外,CT,PT,APTT均明显缩短(均P<0.01)。病理学检查可发现模型组门静脉微小血栓形成,而对照组未见。结论:慢性胆道感染可以导致门静脉系统局部高凝状态并微血栓形成,外周血DD的检测对诊断胆道感染并发门静脉血栓有一定的意义。
何谦张少波祝峰刘朝辉潘建生张诚华
关键词:门静脉胆道感染血液凝固
恶性梗阻性黄疸合并急性胆管炎患者术前胆道引流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MOJ)合并急性胆管炎(AC)患者术前胆道引流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2014年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医院治疗的MOJ合并AC,且术前行胆道引流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9例行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CD)(称为PTCD组),35例内镜下胆管塑料支架引流术(ERBD)(称为ERBD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Bil、DBil、ALT、住院总费用、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等情况,对比两种术前胆道引流治疗的优缺点。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Bil、DBil、ALT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ERBD组的3个生化指标的下降水平较PTCD组更明显(P值均<0.05)。ERBD组平均住院时间较PTCD组短(t=3.172,P<0.05),且住院总费用比PTCD组更少(t=2.562,P<0.05)。ERBD组急性胰腺炎发生率较PTCD组高(25.7%vs 3.45%,P<0.05),胆道出血、胆道感染和切开或穿刺点感染发生率均较PTCD组低(P值均<0.05)。结论术前胆道引流能显著控制AC症状,改善肝功能,ERBD治疗较PTCD治疗住院时间短、住院总费用低、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作为MOJ合并AC的首选治疗方案。
陈秋恋吴珊珊刘朝辉
关键词:胆管炎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后不同营养支持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方式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医院2009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5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5例。A组患者PTCD术后接受肠内营养支持,B组患者PTCD术后接受全静脉营养支持,分别于术前1 d、术后7 d比较两组患者的退黄效果、营养状况以及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50例接受PTCD术患者中39例引流效果理想,占78%,11例患者引流效果欠佳,占22%,其中A组5例(10%),B组6例(12%)。两种营养支持方法治疗后其营养指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B组治疗后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PTCD以及营养支持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均得到提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B组之间的免疫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例患者经过PTCD术后退黄效果不明显,这部分患者的虽然也接受相同方案的营养支持治疗,其免疫能力的提升幅度较术后退黄效果好的患者小(P均<0.05)。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退黄效果与PTCD术密切相关,与何种途径的营养方式关系不明显。
杨盛华张诚华杜凌红
关键词:肠道营养
慢性乙型肝炎孕妇妊娠晚期凝血及纤溶指标的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孕妇妊娠晚期凝血因子及纤溶指标,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该院妇产科2012年10月-2014年10月住院的60例妊娠晚期(33~40周)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的孕妇为妊娠肝炎组,并选择60例妊娠晚期(33-40周)的正常孕妇为正常妊娠组,同时随机选择该院60例同期的健康女性为健康体检组。观察3组孕妇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阳)、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Ⅲ(AT-Ⅲ)、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I)、;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PA)的区别。结果妊娠肝炎组盯、APTT、TT、FIB分别为(11.21±0.281)s、(28.17±2.171)s,(19.94±1.911)s、(3.17±0.191)g/L,正常妊娠组胛、APTT、TT、nB分别为(10.01±0.58)s、(26.22±1.98)s、(21.28±1.51)s、(3.27±0.32)g/L,健康体检组PrI’、APITr、TT、FIB分别为(12.62:1:0.782)s、(31.980-2.032)s、(18.11±1.122)s、(2.72±0.222)g/L,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妊娠肝炎组与正常妊娠组凝血功能及正常妊娠组与健康体检组凝血功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4.23、23.27、19.46、49.37,均P〈0.01)。妊娠肝炎组AT-Ⅲ、PAI-I、PA分别为(73.29±8.6)mg/L、(6.85±1.83)ng/ml、(86.27±9.83)ng/ml,正常妊娠组AT-Ⅲ、PAI-1、PA分别为(72.38±7.5)mg/L、(7.63±1.78)ng/ml、(75.35±11.27)ng/ml,健康体检组AT-Ⅲ、PAI-1、PA分别为(99.78±8.5)mg/L、(4.56±2.15)ng/ml、(103.25±10.55)ng/ml,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妊娠肝炎组与正常妊娠组抗凝和纤溶系统及正常妊娠组与健康体检组抗凝和纤溶系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4.77、56.51、99.42,均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孕妇孕晚期机体
严彦杨环文
关键词:妊娠慢性乙型肝炎凝血系统纤溶系统
不同程度急性胆管炎患者的胆汁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调查不同程度急性胆管炎患者的胆汁细菌培养及药敏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预防提供数据指导。方法对2010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230例急性胆管炎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VITEK2 Compact微生物仪对患者胆汁进行细菌种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230例患者中172例患者胆汁培养存在细菌,阳性率为74.78%(172/230);共检出病原菌237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135株,占56.96%,以肠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氏阴性菌96株,占40.51%,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肺炎杆菌为主;真菌6株,占2.53%,以酵母菌为主。轻度胆管炎与重度胆管炎细菌感染率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χ2=4.58,P=0.028)。革兰氏阴性菌是轻、中度急性胆管炎的主要细菌类别,多重细菌感染是重度急性胆管炎细菌感染的主要形式。细菌对万古霉素、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等的敏感率较高。结论革兰氏阳性菌是急性胆管炎的主要病原菌,应早期介入治疗,及时病原菌检测及药敏试验,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方向。
刘卉芳张诚华
关键词:胆管炎胆汁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JAK2/STAT3信号通路在应激性溃疡大鼠胃黏膜炎症反应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3(STAT3)信号通路在应激性溃疡(SU)的胃黏膜炎症反应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用雄性清洁级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NC组)、应激性溃疡组(SU组)、抑制剂组(AG490组)、二甲基亚砜组(DMSO组)。建立水浸束缚SU大鼠模型。4组大鼠分别于实验开始后2h、4h、8h、16h各取6只,测定胃黏膜血流量(GMBF),计算溃疡指数(UI)。观察胃黏膜组织学变化,测定TNF-α、IL-1β、IL-6以及JAK2、p-JAK2、STAT3、p-STAT3的表达量。结果:SU组GMBF明显低于NC组,而UI明显高于NC组(P<0.01);AG490组GMBF明显高于SU组,而UI明显低于SU组(P<0.01)。通过造模前给予抑制剂AG490,胃黏膜病理学变化明显改善。SU组TNF-a、IL-1β、IL-6以及p-JAK2、p-STAT 3表达量明显高于NC组(P<0.01),而AG490组较SU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JAK2/STAT 3信号通路参与了SU大鼠胃黏膜炎症反应过程,使用JAK2特异性抑制剂AG490可以减轻SU大鼠胃黏膜炎症反应。
薛翔刘红梅邵旦兵张炜任艺孙兆瑞林金锋聂时南
关键词:信号通路应激性溃疡炎症
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导致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今后临床治疗上采取相应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5年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医院肝病科就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286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n=36)和非感染组(n=250)。对可能引起术后肺部感染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年龄分布、吸烟史、糖尿病、术中输血量、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糖尿病、术中输血量和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为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麻醉相关因素中使用一次性器械和围手术期抗菌药的使用均使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下降(P值均〈0.05)。结论吸烟史、糖尿病、术中输血量、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麻醉使用一次性器械和围手术期抗菌药的使用情况均为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能够有效预防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
艾叶青张诚华刘卉芳
关键词:肝肿瘤
肝占位性病变患者行腹腔镜下肝左外叶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0
2014年
1958年黄志强教授根据肝左外叶独特的解剖结构首先创用了肝脏部分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有效的提高了远期治疗效果,也为肝脏切除术的适用范围开辟了新的疆域[1]。从肝脏的解剖结构可知,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含有丰富的血管系统,肝脏切除时如处理不慎将引起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安全,故尽量降低、避免对肝脏组织及血管的破坏是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随着1944年法国的 Raoul Palmerjiang 将腹腔镜技术首次运用于外科手术,微创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其在肝脏外科手术的运用报道亦日趋增多,腹腔镜下行肝左外叶切除术有望成为治疗部分肝脏疾病的金标准[2]。本文回顾性分析了近5年来本院收治的50例肝占位性病变患者的资料,旨在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行肝左外叶切除术的临床价值,具体汇报如下。
林建泉何谦黄灿坡
关键词:肝切除术腹腔镜
脾切除对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术前后外周血中Th17等免疫细胞的变化,分析脾切除于对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〇医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采取脾切除术治疗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25例作为观察组,同期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术前1 d、术后7 d、1个月、3个月,以及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Th17细胞比率,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IL-17、IL-23的变化情况。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LSD-t检验进行。结果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术前CD3、CD4、CD8、CD4/CD8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Th17细胞及其相关炎症因子IL-6、IL-17、IL-23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术后7 d、术后1个月、3个月的CD3、CD4、CD8、CD4/CD8值均先降低后升高,术后7 d的CD3、CD4、CD8、CD4/CD8值低于术前水平(P均<0.01),但术后3个月CD3、CD4、CD8、CD4/CD8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术后7 d、术后1个月、3个月的Th17细胞及其相关炎症因子IL-6、IL-17、IL-23水平均逐渐降低(P均<0.05)。结论脾切除术可以下调门静脉高压症患者Th17细胞及其相关炎症因子IL-6、IL-17、IL-23,使患者免疫功能得到改善。
刘朝辉陈一杰张诚华
关键词:脾切除术免疫活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