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90461107)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3
相关作者:陈树东张云升余红发孙伟李启华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东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建筑科学

主题

  • 5篇混凝土
  • 5篇粉煤灰
  • 5篇粉煤灰混凝土
  • 3篇碳化
  • 1篇弹性模量
  • 1篇动弹性模量
  • 1篇冻融
  • 1篇冻融循环
  • 1篇冻融循环作用
  • 1篇三维碳化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酸雨
  • 1篇相对动弹性模...
  • 1篇氯离子
  • 1篇氯离子传输
  • 1篇煤灰
  • 1篇径向基
  • 1篇径向基神经
  • 1篇径向基神经网...

机构

  • 4篇南京航空航天...
  • 3篇浙江建设职业...
  • 2篇东南大学
  • 1篇江苏省交通规...
  • 1篇伟基建设集团...

作者

  • 5篇陈树东
  • 2篇孙伟
  • 2篇余红发
  • 2篇张云升
  • 1篇李国辉
  • 1篇李启华

传媒

  • 2篇粉煤灰综合利...
  • 2篇工业建筑
  • 1篇混凝土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径向基神经网络在粉煤灰混凝土二维和三维碳化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0年
研究了不同粉煤灰掺量(0%,15%,40%,60%)、不同水灰比(0.3,0.35,0.4)、不同强度等级下(C30~C50)高性能混凝土二维和三维碳化深度;应用多因子输入向量的径向基神经网络(RBF)进行二维和三维碳化深度的预测。试验表明,采用多因子输入向量的径向基神经网络能够在试验样本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建立高效准确的预测网络,可以较好地预测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其二维和三维碳化深度预测精度比一维精度高,其一维,二维和三维碳化深度的预测值和试测值相对误差分别为10.9%,5.6%,7.1%。混凝土二维和三维碳化研究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和寿命预测具有现实意义。
陈树东李国辉
关键词:混凝土三维碳化径向基神经网络
粉煤灰混凝土抗酸雨侵蚀的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不同粉煤灰掺量(0,20%,40%,60%)高性能混凝土经不同pH值(1、2、4)硫酸溶液浸泡后,研究其相对动弹性模量和质量损失规律。试验表明,随着溶液酸性的增加,混凝土破坏严重;粉煤灰掺量为20%~60%时,混凝土抗酸性能有所增加;高掺量粉煤灰混凝土在酸性环境中浸泡,当粉煤灰掺量为60%时,混凝土以相对动弹性模量损失形式遭到破坏,粉煤灰掺量为0~40%时都是以质量损失形式遭到破坏。粉煤灰混凝土的抗酸性研究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和寿命预测具有现实意义。
陈树东费治华
关键词:粉煤灰混凝土酸雨相对动弹性模量
冻融循环作用下粉煤灰混凝土碳化规律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研究不同粉煤灰掺量(0%、20%、40%、60%)下高性能混凝土经快速冻融试验后的碳化现象;定义冻融循环作用下混凝土碳化判定新准则;采用图像处理技术定量分析不同粉煤灰掺量、不同冻融破坏程度对碳化的影响规律。试验表明:经冻融破坏后混凝土碳化现象和传统碳化现象有所不同,碳化深度测试法已不能表征其新特征,而碳化面积法能较好阐述混凝土冻融破坏后的碳化规律;冻融破坏后的碳化面积与粉煤灰掺量呈二次抛物线关系;碳化面积与冻融破坏程度服呈线性相关;混凝土冻融循环作用下的碳化研究对冻融地区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和寿命预测具有现实意义。
陈树东孙伟余红发张云升
关键词:粉煤灰混凝土冻融循环碳化
荷载作用下粉煤灰混凝土一维、二维碳化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对不同粉煤灰掺量(0%,20%,40%,60%)、不同应力比(0.20,0.35,0.50,0.65,0.80)下高性能混凝土一维和二维碳化规律展开研究;建立了荷载作用下二维碳化测试方法;定义了二维碳化交互系数;研究了不同应力比对交互系数的影响规律。试验表明:一维、二维碳化深度随着应力比的提高而增加,碳化28 d时(相当于自然碳化50 a),应力比为0.8时的一维、二维碳化深度分别是应力比为0时的1.61倍、1.39倍;同时,碳化深度服从应力比的指数函数关系;混凝土二维碳化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荷载作用下的二维交互系数明显小于不受力时的交互系数,并且随着应力比的增加,其数值有变小的趋势。混凝土加载状态下的一维和二维碳化研究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和寿命预测具有现实意义。
陈树东钱纯玉李启华丁天庭
关键词:碳化荷载
干湿交替作用下粉煤灰混凝土氯离子扩散规律被引量:3
2011年
对干湿交替作用下的混凝土,研究其不同粉煤灰掺量(0、20%、40%、60%)、不同水胶比(0.30、0.35和0.40)和不同养护制度(28、90 d)对氯离子传输行为的影响规律。试验表明:粉煤灰掺量和水胶比对氯离子浓度的影响规律随着干湿交替次数的增加而改变,循环5次时粉煤灰掺量为20%的氯离子浓度最大,而15次时掺量为40%的氯离子浓度最大;循环5次时水胶比为0.40的氯离子浓度最大,循环次数大于10次时水胶比为0.35的氯离子浓度最大;不同循环次数下都是养护28 d的氯离子浓度大于养护90 d的氯离子浓度。混凝土干湿交替作用下氯离子传输规律研究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和寿命预测具有现实意义。
陈树东孙伟余红发张云升
关键词:粉煤灰混凝土干湿交替氯离子传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