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00481358)
-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3
- 相关作者:朱德军吴亮更多>>
- 相关机构:西安文理学院西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军事更多>>
- 中晚唐直隶州制度的历史考察被引量:2
- 2011年
- 中唐以后,随着藩镇设置的普遍化,地方三级制逐渐取代两级制并成为行政的主体,而国家两级制的残余形态——直隶州则成为地方行政的"孤岛"。通过对唐代地方体制的演变、直隶州的产生、直隶州的内涵、直隶州刺史的来源、直隶州设置目的等相关问题的探讨,可发现唐代直隶州设置的初衷是为了确保中央对若干战略区域的有效控制。由于中央对此认识不足,措施不力,加上客观因素的制约,使得中晚唐直隶州制度没能成为遏制藩镇势力膨胀的重要工具,却为五代、北宋消弭割据隐患提供了直接的思路。
- 朱德军
- 觉醒与抗争:北洋军阀吴佩孚民族意识述评被引量:4
- 2012年
- 吴佩孚作为北洋军阀的直系首领,在激烈动荡的年代,曾纵横捭阖,翻云覆雨;或排斥异己,挑起战端,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的灾难。长期以来,被视作"反动军阀"与"人民公敌",然而,这并非其人生的全部。"五四"时期以"爱国将军"声名鹊起;北伐之后,落魄下野,即使处境艰难,仍以家国为念,面对日伪的威逼利诱,依然洁身自好,自全名节,浓厚的民族意识渗透其一生的方方面面,晚年演绎了一段失败英雄的悲壮传奇。
- 朱德军吴亮
- 关键词:北洋军阀吴佩孚民族意识
- 协调与制衡:中晚唐“一元双头”藩镇体制下的监军与藩帅——以中原藩镇为例被引量:2
- 2012年
- 安史之乱后,唐朝的藩镇化浪潮风起云涌,中央出于加强皇权、控制地方的政治需要,普遍在藩镇内设置监军使,由监军使与节度诸使共治藩镇,从而形成"一元双头"的藩镇体制。在该体制下,监军使在藩镇的存在既是调和各方面关系、协助藩帅的"合作伙伴",也是平衡、制约藩帅的重要力量。监军使存在的意义,其最突出的体现就是分享藩帅的决策权、参与藩镇具体事务的管理,从而确保中央对藩镇的有效统治。
- 朱德军
- 唐代中原藩镇军额与军费问题初探被引量:6
- 2011年
- 唐代中原藩镇,因处于国家地理位置的核心,并负有阻遏河朔、屏蔽江淮、保护运河、拱卫两京的特殊使命,养兵数量极为庞大。中唐以后,在军费本道自付的背景下,军队数量的庞大则意味着藩镇军费开支浩大,地方供军负担极为沉重,而争取中央的赏军费用不失为缓解供军难题的一条有效途径。因此,中原藩镇频繁派兵征伐,既是其政治上忠于唐廷的表征,更蕴含着获取中央军费支持的直接动因。
- 朱德军
- 中晚唐中原藩镇“防秋”问题的历史考察被引量:12
- 2011年
- 安史之乱爆发后,为了平叛的现实需要,大量征调西北边兵驰援中原战场,使得关中地区兵力空虚;而此时处于极盛时期的吐蕃王朝勾结边境诸胡趁势内侵,京师的安全形势极为严峻。随后,唐中央为弥补关中军力不足的难题,从地方大量征调军队进行防秋。本文以明确的史料记述为依据,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防秋"兵力的来源、"防秋"兵力的规模进行动态考察,并探讨中原藩镇在"防秋"中的价值与局限。
- 朱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