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07-004)

作品数:45 被引量:819H指数:17
相关作者:赵靖舟田景春曹青刘新社王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西安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石油与天然气...
  • 1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8篇盆地
  • 38篇鄂尔多斯盆地
  • 19篇储层
  • 16篇致密砂岩
  • 16篇砂岩
  • 14篇上古生界
  • 14篇古生界
  • 14篇成藏
  • 10篇气田
  • 10篇储层特征
  • 7篇盒8段
  • 6篇致密砂岩气
  • 6篇气藏
  • 5篇孔隙
  • 5篇奥陶系
  • 4篇延长组
  • 4篇致密砂岩储层
  • 4篇砂岩储层
  • 4篇苏里格
  • 4篇苏里格气田

机构

  • 31篇中国石油天然...
  • 25篇西安石油大学
  • 13篇成都理工大学
  • 8篇低渗透油气田...
  • 4篇西北大学
  • 4篇中国石油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石油长庆...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陕西省煤田地...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化

作者

  • 18篇赵靖舟
  • 12篇田景春
  • 11篇曹青
  • 9篇刘新社
  • 7篇王峰
  • 5篇范立勇
  • 4篇吴伟涛
  • 4篇张锦泉
  • 4篇王晓梅
  • 3篇张辉
  • 3篇胡维强
  • 3篇赵小会
  • 3篇姚泾利
  • 3篇李军
  • 3篇肖晖
  • 3篇杨华
  • 3篇王怀厂
  • 2篇王红伟
  • 2篇陈永波
  • 2篇刘军锋

传媒

  • 11篇石油与天然气...
  • 5篇成都理工大学...
  • 4篇天然气地球科...
  • 3篇天然气工业
  • 3篇石油学报
  • 3篇石油地质与工...
  • 2篇西北大学学报...
  • 2篇地质科技情报
  • 2篇岩性油气藏
  • 2篇第八届中国含...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沉积学报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物探化探计算...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石油化工高等...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8篇2016
  • 14篇2015
  • 8篇2014
  • 12篇2013
  • 6篇2012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准连续型气藏气源条件被引量:33
2013年
通过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源条件的综合分析,确定优质烃源岩是控制致密砂岩大气田形成分布的主要因素,并结合试气结果分析致密砂岩大气田形成的生气强度下限。首先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烃源岩的厚度、有机碳含量和热演化程度等参数进行对比;接着在类比分析的基础上计算求取生气强度,并将其与试气成果结合进行综合分析。气源条件分析结果显示,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烃源岩品质好、分布广、热演化程度高,其生气强度介于10×10^8~40×10^8 m^3/km^2,具有高强度、大范围的供气特点;盆地西部生气强度介于10×10^8~20×10^8 m^3/km^2,而盆地东部生气强度相对较高,多大于16×10^8 m^3/km^2。综合分析认为:优质烃源岩是形成致密砂岩大气田的主要因素之一,从宏观上控制了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内气、水的空间分布状态;由于为近距离成藏,其天然气聚集效率高,因此上古生界准连续型致密砂岩气藏的生气强度下限可降低至10×10^8 m^3/km2左右。
曹青赵靖舟付金华姚泾利刘新社赵会涛侯云东范立勇
关键词:致密砂岩上古生界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准连续型气藏天然气运移机制被引量:33
2013年
基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主要产气层段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和运移基本地质条件的分析,对上古生界准连续型致密砂岩大气田的天然气运移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准连续型致密砂岩大气田天然气组分和碳同位素组成在平面上的变化主要受烃源岩热成熟度控制,纵向上受到烃源岩热成熟度和天然气运移分馏作用的共同影响。结合运移动力和输导条件进一步分析认为,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大气田主要为初次运移直接成藏和短距离二次运移近源成藏。运移的动力主要为异常高压和气体分子浓度差产生的扩散作用力,浮力作用弱或无。运移方式主要为异常高压驱动下的幕式涌流和扩散作用引起的扩散流。其中,位于生烃体系内的太原组、山2段主要为异常高压驱动下的幕式涌流运移;生烃体系外的山1段、盒8段及以上层段扩散作用引起的扩散流运移对于天然气的成藏具有重要贡献,苏里格气田天然气组分和碳同位素纵向上的规律变化就是其直接反映。
李军李军赵靖舟凡元芳曹青王倩
关键词:地球化学特征上古生界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意义被引量:7
2013年
采用单偏光、荧光显微镜、显微冷热台测温观察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等方法,以成岩矿物世代内流体包裹体组合(FIA)及其伴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等参数来综合判定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天然气充注特征,对东南部上古生界石盒子组盒8段、山西组储层流体包裹体进行系统研究,归纳流体包裹体岩组分、相学、均一温度和冰点温度特征,结合盆地热埋藏史分析研究储层内烃类充注史.研究认为,与气态烃伴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00~170℃.赋存在第一期石英加大边内的包裹体可反映第一期充注特征,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105~120℃,包裹体气相组分以CO2为主,少量CH4,推测充注时间为190~170 Ma;赋存第二期石英加大边内的包裹体可反映第二期充注特征,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135 ~155℃,包裹体气相组分以CH4为主,推测充注时间为145~110 Ma.研究区上古生界天然气运移富集成藏是一个相对漫长且连续的过程,以早白垩世为主要充注期.
曹青赵靖舟柳益群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天然气成藏上古生界鄂尔多斯盆地
鄂托克旗地区上古生界优质储层控制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20年
鄂托克旗地区是长庆油田增储上产的重点开发区域,发育上古生界盒8、山1段致密砂岩气储层。为系统性地研究本地区优质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应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及其他常规分析资料,在优质储层的物源条件、沉积特征、成岩作用、烃类充注、微裂缝发育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近源母岩的供给环境物源充足,石英含量高,为优质储层的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相对高孔渗储层砂体主要沿三角洲平原的主河道方向展布,辫状河心滩、曲流河边滩是优质储层发育的优势相带;储层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明显,溶蚀作用有效地改善了储层的物性,中-强等压实下的弱胶结相带、强溶蚀区是研究区优质储层的主要分布区带;高饱和度烃类流体充注促进了优质储层内溶蚀作用的发生,抑制了胶结作用;微裂缝构成了优质储层的疏导体系,在储层增孔扩容、天然气运聚成藏方面作用明显。
张新新
关键词:优质储层成岩作用微裂缝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原生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靖边气田气源的意义被引量:20
2013年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余探1井奥陶系天然气气源分析,来重新认识靖边气田风化壳气藏气源。余探1井奥陶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天然气碳同位素对比分析发现,中奥陶统乌拉力克组有机碳含量(TOC)在0.30%~1.16%,平均为0.51%,暗色泥岩厚度52.59 m,可以成为有效烃源岩;天然气甲烷的碳同位素组成明显偏轻,δ13C1值在-39.11‰^-38.92‰,乙烷的碳同位素较偏重,δ13C2在-27.26‰^-27.17‰,如果根据乙烷碳同位素来判别,应具有煤成气特征。然而,烃源岩热模拟实验计算的天然气成熟度(R o=1.86%~1.89%)与烃源岩实测的热成熟度(R o=1.83%~1.92%)基本一致,都具高热演化特征。从气藏储、盖配置关系上看,气藏上覆奥陶系泥岩厚度大,上古生界煤成气难以混入;天然气偏轻的甲烷碳同位素特征与碳酸盐岩生油岩的甲烷热解气碳同位素组成相似。这些证据表明,余探1井奥陶系天然气应具有油型气的特征。以余探1井奥陶系天然气作为鄂尔多斯盆地油型气端元,对靖边气田中-北部及南部地区天然气碳同位素组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甲烷碳同位素应作为判识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天然气气源的主要指标,δ13C1小于-38‰是靖边气田风化壳气藏油型气的判别标志;(2)靖边气田整体仍以高成熟混合型煤成气为主,但油型气混入比例南部地区大于中部及北部地区;(3)乙烷次生裂解作用可能是造成奥陶系油型气乙烷碳同位素偏重的主要原因。
肖晖赵靖舟王大兴任军峰马占荣吴伟涛
关键词:气源甲烷碳同位素油型气奥陶系靖边气田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现今地层压力分布特征及成因被引量:17
2013年
现今地层压力分布是地史过程中盆地构造演化、沉积环境、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等多种地质因素在孔隙流体中综合作用的最终结果。抽水实验和试井获得的地层压力资料显示,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三叠系均具有低压特征。盆地东部上古生界正常压力、异常低压和异常高压并存,正常压力类型比例达56.76%,异常低压类型比例为30.63%,高压最少;下石盒子组、山西组、太原组和本溪组随地层深度增加,压力系数总体呈现降低趋势。以子洲气田为例,采用压力梯度曲线法,将山2段划分为多个压力系统,单个压力系统之间互相分隔、互不连通。流体包裹体实验表明,早白垩世末期地层压力为超压,地层压力系数为1.14~1.66。现今盆地东部正常压力是盆地压力演化过程中的最后一幕。地层抬升剥蚀和构造热事件消退引起地层温度下降,从而导致压力下降了8.6~11.1 MPa,占整个压力降幅的32%~40%;天然气散失引起压力降低占整个压力降幅的20%~30%。盆地东部压力系数较高的主要原因是,东部现今地层埋藏深度浅;而沟壑纵横的地形和天然气富集程度的差异,导致了气田内压力系数各异。
王晓梅赵靖舟刘新社赵小会曹青
关键词:地层压力上古生界鄂尔多斯盆地
姬塬地区长9油层组储层成岩作用特征与孔隙演化定量评价被引量:1
2016年
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分析等测试分析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9油层组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进行定量研究。研究表明:姬塬地区长9储层主要以岩屑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和长石砂岩为主,残余粒间孔发育;砂岩储层经历了复杂的成岩作用,其中,压实作用使孔隙度减小10.8%~14%,平均降低13.1%;胶结作用和交代作用使孔隙度损失11.4%~17.2%,平均损失为12.8%;而溶蚀作用使孔隙度增加1.9%~7.2%,平均增加2.87%。现令储层的孔隙度约为15%,具有良好的孔渗能力。
陈淑娜刘翰林田景春范立勇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储层特征孔隙演化
鄂尔多斯盆地高桥地区盒8段沉积相及砂体展布特征研究
高桥地区是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重要产气区,中二叠统统下石盒子组盒8段沉积相类型复杂多变,成为制约该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对高桥地区盒8的岩心观察、钻井资料及地球化学测试资料,在相标志的分析基础上,结合区域构...
周丝雨王峰张涛田景春
关键词:沉积相特征鄂尔多斯盆地
文献传递
马岭地区P89井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藏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以鄂尔多斯盆地马岭地区P89井区长7油藏为研究对象,利用岩芯薄片、粘土矿物X衍射、扫描电镜等方法进行分析,对长7油层组储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马岭地区P89井区长7油藏中构成储层的岩石类型为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填隙物含量较高;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粒间孔隙、溶蚀粒内孔隙、微溶孔、残余的粒间孔隙以及微裂缝;喉道主要有收缩喉道、片状或弯片状喉道、管束状喉道。孔隙结构可划分为四种类型:①低排驱压力-细喉型;②中排驱压力-细微-喉型;③中高排驱压力-微喉型;④高排驱压力-微喉型。总体上看,研究区长7油藏储层整体为超低渗-致密层储层。
王胜华朱晓燕冯春艳李文伟
关键词:储层特征孔隙结构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含气层系古超压成因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含气层系在早白垩世末期从烃源岩层段的太原组和山西组到非烃源岩层段的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都普遍都存在不同程度地的古超压,目前这一点已基本达成共识,流体包裹体分析(如王震亮等,2004;李剑等,20...
李军赵靖舟王倩胡维强
关键词: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