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014119039)

作品数:1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王永武刘华邵杰张倞蔡建志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塞
  • 1篇心肌梗死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生长因子治疗
  • 1篇内皮
  • 1篇基因
  • 1篇急性心肌梗死
  • 1篇梗塞
  • 1篇梗死

机构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作者

  • 1篇周永新
  • 1篇张杨杨
  • 1篇王敏蕾
  • 1篇孙林
  • 1篇蔡建志
  • 1篇张倞
  • 1篇邵杰
  • 1篇刘华
  • 1篇王永武

传媒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年份

  • 1篇2006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穿心室壁内支架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确定穿心室壁内支架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治疗在猪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中的治疗作用。方法中国小型猪30头随机分为四组:心肌梗死组(MI);支架组(ST);内皮生长因子基因组(VEGF)和支架+基因组(ST+VEGF)。MI组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形成AMI模型,其余三组在形成梗死模型后分别采用穿心室壁支架置入、直接心肌内注射携带hVEGF165的质粒载体以及联合治疗。4周后行心脏超声、心肌血管密度检测和免疫组化等检查。结果4周后ST组、VEGF组、ST+VEGF组的血管密度均明显多于MI组,其中ST+VEGF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在促进血管生长方面有明显优势(P<0.01)。VEGF组和ST+VEGF组较MI组在VEGF蛋白表达方面明显提高。结论穿心室壁内支架联合VEGF治疗综合了支架形成通道、机械刺激促进血管生成以及携带促血管生成因子基因的载体的输送作用,提供了一种比任何单独治疗心肌梗死技术更有效的手段。
王永武刘华孙林王敏蕾张杨杨张倞周永新蔡建志邵杰
关键词:基因心肌梗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