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1CB512110)

作品数:7 被引量:15H指数:3
相关作者:金宁一杜寿文李昌王茂鹏李沂更多>>
相关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吉林大学延边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病毒
  • 2篇真核
  • 2篇细胞
  • 2篇HIV-1
  • 2篇PRIME-...
  • 1篇痘苗
  • 1篇痘苗病毒
  • 1篇痘苗病毒天坛...
  • 1篇真核表达
  • 1篇真核细胞
  • 1篇人免疫缺陷病...
  • 1篇人树突状细胞
  • 1篇生理
  • 1篇树突
  • 1篇树突状
  • 1篇树突状细胞
  • 1篇提呈
  • 1篇诺贝尔生理或...
  • 1篇缺陷病
  • 1篇重组DNA

机构

  • 6篇军事医学科学...
  • 3篇吉林大学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延边大学
  • 1篇吉林省畜牧兽...

作者

  • 6篇李昌
  • 6篇杜寿文
  • 6篇金宁一
  • 5篇王茂鹏
  • 4篇秦艳青
  • 4篇李沂
  • 3篇孙丹丹
  • 3篇刘存霞
  • 3篇朱娜
  • 2篇任大勇
  • 2篇任静强
  • 2篇朱羿龙
  • 1篇田宇飞
  • 1篇王宇航
  • 1篇李霄
  • 1篇尹荣兰
  • 1篇郭焱
  • 1篇李太元

传媒

  • 4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Scienc...
  • 1篇中国科学:生...
  • 1篇军事医学

年份

  • 1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人树突状细胞分离与鉴定最新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3年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是最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在许多疾病过程中发挥免疫调节作用。DC的发现者Steinman对它在获得性免疫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Beutler深人探讨了DC在固有免疫中的作用.2011年他们以此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充分表明DC在免疫学领域的重大意义。
王茂鹏杜寿文李昌金宁一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细胞分离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抗原提呈细胞获得性免疫疾病过程
IFITM3基因的克隆及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与定位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干扰素rhIFN-α2B体外诱导人胚胎肾细胞系293T细胞获得IFITM3基因,观察IFITM3基因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与定位。方法:利用干扰素rhIFN-α2B体外诱导293T细胞获得IFITM3基因,采用RT-PCR技术扩增获得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IFITM3全长cDNA,扩增产物连接至pMD18-T载体上,测序正确后,将IFITM3基因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VAX1中获得重组质粒pV-IFITM3,通过转染293T细胞进行表达与定位研究。结果: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获得的目的基因IFITM3能够表达,且具有良好抗原活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IFITM3基因表达后主要分布于细胞膜上。结论:成功获得IFITM3基因,并验证了其表达。该研究为基于IFITM3的抗病毒药物以及探讨其抗病毒机制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朱娜李昌郭焱李沂孙丹丹任静强杜寿文秦艳青王茂鹏田宇飞金宁一
关键词:克隆
HIV-1 B亚型假病毒的制备与鉴定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制备携带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和ENV包膜蛋白的HIV-1 B亚型假病毒用于感染研究,并建立可行的鉴定方法。方法双质粒共转染HEK293T细胞后收获病毒上清,TRIzol法提取病毒基因组并采用RT-PCR进行报告基因扩增,Western印迹和ELISA法检测病毒P24抗原。假病毒感染HIV-1允许细胞,进行报告基因检测、病毒滴度测定以及单轮感染活性实验研究。结果与结论建立了HIV-1假病毒制备与鉴定方法,制备获得了B型HIV-1假病毒,经鉴定具备感染SupT1和TZM-bl细胞能力,为HIV-1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王茂鹏李昌杜寿文朱羿龙朱娜孙丹丹金宁一
关键词:HIV-1
IFITM2的克隆表达及其抗病毒作用初探
2013年
目的:构建含有ifitm2基因的重组质粒,在人胚肾HEK293T细胞中表达,并验证IFITM2蛋白的抗病毒作用。方法:参照Genbank ifitm2基因序列,设计上下游引物,通过RT-PCR技术扩增ifitm2基因,并将扩增产物连接至pMD18-T-sim-ple载体上,目的基因测序正确后进一步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VAX1上,转染HEK293T细胞,通过RT-PCR,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激光共聚集显微镜(LCSM)验证外源基因在细胞内的表达情况。同时HEK293T细胞过表达IFITM2蛋白,利用含有EGFP基因的VSV-G假膜病毒感染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检测IFITM2蛋白对病毒的抑制作用。结果:成功获得ifitm2基因,测序正确,将其连接到pVAX1载体中,经酶切鉴定,证明含有ifitm2基因的重组质粒构建成功,Western blot和LCSM分析表明,目的基因能够在HEK293T细胞中表达,且呈广泛分布。过表达IFITM2蛋白后,荧光蛋白分析表明,该蛋白对病毒感染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成功构建了含有ifitm2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该质粒可以在真核细胞中得到有效表达,且对VSV-G假膜病毒具有一定抑制作用,该研究为进一步探讨IFITM2蛋白的抗病毒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提供了实验及理论基础。
李沂李昌杜寿文王茂鹏朱羿龙刘存霞秦艳青金宁一
关键词:克隆表达抗病毒作用
Immunogenicity analysis following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recombinant DNA and recombinant vaccinia virus Tian Tan prime-boost immunization被引量:7
2013年
This study assessed and compared the immunogenicity of various immunization strategies in mice using combinations of re- combinant DNA (pCCMp24) and recombinant attenuated vaccinia virus Tian Tan (rddVTT_ccMpe4). Intramuscular immuniza- tion was performed on days 0 (prime) and 21 (boost). The immunogenicity of the vaccine schedules was determined by meas- uring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specific binding antibody levels and cytokine (interleukin-2 and interleukin-4) concentrations in peripheral blood, analyzing lymphocyte proliferation capacity against HIV epitopes and CD4~/CD8+cell ratio, and monitoring interferon-gamma levels at different times post-immuniz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CCMp24, rddVTT.ccMp24 and their prime-boost immunization induced humoral and cellular immune responses. The pCCMp24/ rddVTT.ccMp24 immunization strategy increased CD8+ T cells and induced more IFN-7-secreting cells compared with sin- gle-shot rDNA. The prime-boost immunization strategy also induced the generation of cellular immunological memory to HIV epitope peptides.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prime-boost immunization with rDNA and rddVTT_ccMp24 had a tendency to induce greater cellular immune response than single-shot vaccinations, especially IFN-7 response, providing a basis for further studies.
LIU CunXiaDU ShouWenLI ChangWANG YuHangWANG MaoPengLI YiYIN RongLanLI XiaoREN DaYongQIN YanQingREN JingQiangJIN NingYi
关键词:PRIME-BOOSTIMMUNOGENICITY
HIV复合表位DNA重组体和痘苗病毒疫苗联合免疫实验研究
2013年
应用自行构建的包含HIV复合表位重组DNA疫苗(pCCMp24)和重组减毒天坛株痘苗病毒(rddVTT-CCMp24),通过小鼠实验开展免疫原性研究.采用肌肉注射方式于第0和21天分别进行初次(prime)和加强(boost)免疫.根据既定的免疫程序,在加强免疫后10天,通过检测外周血中HIV特异性抗体IgG,IL-2和IL-4水平,分析针对HIV表位肽的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及CD4+/CD8+细胞的比例,监测淋巴细胞分泌IFN-γ的水平,综合评价疫苗的免疫原性.结果显示,pCCMp24,rddVTT-CCMp24单独免疫及pCCMp24/rddVTT-CCMp24prime-boost联合免疫策略均可诱导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而且相对于重组DNA单独免疫,pCCMp24/rddVTT-CCMp24联合免疫可诱导较多的CD8+T细胞及IFN-γ分泌细胞产生.而且联合免疫策略也可诱导针对HIV表位肽的细胞免疫记忆的产生.综上表明,rDNA-rddVTT-CCMp24prime-boost免疫策略倾向于诱导较强的细胞免疫应答,尤其是IFN-γ反应,为下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刘存霞杜寿文李昌王宇航王茂鹏李沂尹荣兰李霄任大勇秦艳青任静强金宁一
关键词:痘苗病毒天坛株人免疫缺陷病毒重组DNAPRIME-BOOST
HIV-1包膜蛋白ENV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表达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构建表达HIV-1包膜蛋白ENV的慢病毒载体,感染人胚肾细胞HEK293T,观察env基因在HEK293T中的表达。方法:通过点突变获得HIV-1 env完整基因,将env基因亚克隆至慢病毒穿梭载体pLVX-IRES-ZsGreen1的EcoRⅠ、XhoⅠ位点,构建重组质粒pLV-env,采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HEK293T,经RT-PCR、Western blot检测目的基因表达,同时利用激光共聚焦技术对env基因的表达进行了定位。结果:成功获得了HIV-1 env基因,构建了重组慢病毒质粒pLV-env,RT-PCR、Western blot检测均表明外源基因能够表达,并具有抗原性,同时env基因表达后可以分泌到细胞膜表面膜上。结论:成功构建了含有HIV-1包膜蛋白env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质粒,并验证了其表达,为下一步慢病毒的包装以及细胞模型和动物模型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孙丹丹李昌李太元朱娜杜寿文任大勇刘存霞秦艳青李沂金宁一
关键词:ENVHIV-1慢病毒载体真核表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