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项目

作品数:25 被引量:389H指数:12
相关作者:凌洪飞章邦桐吴俊奇陈培荣韩善楚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东华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十一五”基础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13篇花岗岩
  • 7篇印支期
  • 6篇侵位
  • 5篇岩体
  • 5篇岩系
  • 5篇造山运动
  • 5篇侵位年龄
  • 5篇锆石
  • 5篇矿床
  • 5篇黑色岩系
  • 4篇地球化
  • 4篇地球化学
  • 4篇岩浆
  • 4篇铀矿
  • 4篇早寒武世
  • 4篇寒武世
  • 3篇岩基
  • 3篇同位素
  • 3篇花岗岩基
  • 3篇成矿

机构

  • 28篇南京大学
  • 3篇东华理工大学
  • 3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核工业二九〇...
  • 1篇中广核铀业发...

作者

  • 19篇凌洪飞
  • 13篇吴俊奇
  • 13篇章邦桐
  • 12篇陈培荣
  • 4篇沈渭洲
  • 4篇胡凯
  • 4篇曹剑
  • 4篇韩善楚
  • 3篇边立曾
  • 2篇邓平
  • 2篇施春华
  • 2篇姚素平
  • 2篇孙立强
  • 1篇任纪舜
  • 1篇周启友
  • 1篇丁俊英
  • 1篇潘君屹
  • 1篇马东升
  • 1篇谭正中
  • 1篇倪培

传媒

  • 6篇地质论评
  • 6篇高校地质学报
  • 2篇科学通报
  • 2篇矿物学报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地质找矿论丛
  • 1篇地学前缘
  • 1篇资源调查与环...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2篇2014
  • 7篇2013
  • 4篇2012
  • 8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花岗岩中原生与次生白云母的鉴别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以赣南富城强过铝质花岗岩体为例被引量:19
2010年
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发现赣南富城强过铝质花岗岩中存在3种类型白云母,即原生白云母、交代型白云母和次生白云母,其平均晶体化学式分别为:K1.62Na0.06Fe0.32Mg0.39Ti0.02Al4.89Si6.54O10(OH)4(原生白云母)、K1.55Na0.07Fe0.43Mg0.24Ti0.03Al4.96Si6.50O10(OH)4(交代型白云母)、K1.51Na0.07Fe0.27Mg0.21Ti0.00Al4.98Si6.65O10(OH)4(次生白云母)。根据富城花岗岩主要造岩矿物的结晶顺序(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白云母→石英),结合白云母、黑云母稳定曲线及合成花岗岩初融曲线对比分析,富城强过铝质花岗岩中交代型白云母是在花岗岩结晶过程中交代较早晶出的黑云母形成的,其形成温度高于花岗岩熔体的固相线温度(~650℃),故应归属于原生白云母。本文提出根据岩石学宏观特征、岩石化学特征及岩相学微观特征区分花岗岩中原生白云母与次生白云母的综合鉴别方法。
章邦桐吴俊奇凌洪飞陈培荣
关键词:强过铝质花岗岩
关于Shoshonite中译名的商榷和建议被引量:7
2011年
1Shoshonite系列火山岩中译名回顾Shoshonite系列火山岩是由Iddings(1895)在研究美国黄石公园Shoshone河地区中基性火山岩时发现并确认命名的,主要包括①Absarokite(SiO2=45%~52%);
章邦桐吴俊奇凌洪飞陈培荣
关键词:中译名中基性火山岩黄石公园
赣南富城花岗岩中显微-超显微晶质铀矿的厘定及成因被引量:7
2011年
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厘定了存在于赣南富城强过铝质产铀花岗岩黑云母、白云母、长石中的显微晶质铀矿。根据其成分及矿物组合特征并结合U-Pb同位素年龄测定判明其属原生成因。此外,采用核诱发裂变径迹法,根据白云母探测器上存在的星点状裂变径迹中心,判断造岩矿物(长石、石英)中可能存在超显微级的晶质铀矿核晶。花岗岩中原生晶质铀矿的存在一方面印证了U在Si-O聚合程度增高的花岗岩浆中易与O2-结合形成铀-氧配位多面体的化学键能理论,另一方面也成为花岗岩具有较高产铀能力的地球化学标志之一。
章邦桐吴俊奇凌洪飞陈培荣
Na2CO3-H2O体系人工流体包裹体中CO3^2-离子的显微拉曼光谱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本实验利用显微激光拉曼光谱技术,采用可视融合SiO2毛细管样品,在室温(293K)下,针对200cm-1~4000cm-1光谱区间,原位采集了Na2CO3-H2O体系水溶液包裹体的拉曼光谱.并且,在分析包裹体特征拉曼光谱基础上,对流体包裹体中的CO23-离子浓度开展定量分析工作.实验结果显示,水溶液包裹体中CO23-离子具有明显的拉曼特征峰,且其特征峰强度随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对CO23-离子的定量分析结果,揭示CO23-离子特征峰的强度参数(I)———CO23-离子特征峰和水O-H伸缩振动特征峰面积比———与CO23-离子浓度(c(CO23-))之间存在函数关系:c(CO23-)=-1244(I)2+132.4(I)+0.042;同时,也证实水是盐水体系水溶液包裹体拉曼定量分析的合适内标,其与检测物的拉曼强度比是具有定量分析价值的参数;此外,还反映排除主矿物拉曼信号干扰,准确获取CO23-离子拉曼特征峰有助于流体包裹体中CO23-离子的精确定量.此次研究结果表明显微激光拉曼光谱技术能够有效应用于水溶液流体包裹体中CO23-离子的定量分析,其不失为流体包裹体成分定量分析的一种实用手段.
潘君屹丁俊英倪培
关键词:拉曼光谱
华南早寒武世黑色岩系重晶石矿床环带钡冰长石新发现及其意义被引量:17
2013年
华南早寒武世黑色岩系重晶石矿床是全球著名的沉积型层状矿床。本文报道了我们最近的一项新发现,在该区天柱大河边重晶石矿床中首次发现了环带钡冰长石,环带的外带BaO含量16.53%~17.86%,K2O含量7.77%~8.19%,相比而言,核部BaO含量12.04%~14.21%,K2O含量8.60%~9.79%。结合成矿地质背景和已有工作报道,讨论了这一新发现的地质意义。认为这种环带钡冰长石的出现,反映了重晶石成矿受到热水作用影响,且其形成过程中经历了不同期富钡流体的影响,成矿可能属于一种热水、断控、幕式、渐进的过程,这不仅进一步揭示了矿床的热水(液)喷流沉积成因,而且加深了对成矿过程的刻画。该认识还可供全球沉积型重晶石矿床成因研究时类比参考。
韩善楚胡凯曹剑
关键词:重晶石矿床热水早寒武世
华南早寒武世黑色岩系Ni-Mo多金属矿床成因研究进展被引量:25
2011年
通过调研分析我国华南早寒武世黑色岩系Ni—Mo多金属矿床成因研究的现状,述评了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深化研究值得加强的方向。将已有提出的矿床成因模式总体归纳为5种观点:陨石撞击同沉积、岩浆火山碎屑、海水、热水、多源,并且认为目前主要侧重于对热水和海水两种成因的研究,这两方面积累的证据较多,争议也较大。结合生物有机质在矿床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即生物有机成矿作用,认为矿床成因复杂,受到热水、海水、生物有机质的多元复合作用。总体而言,各种矿床成因观点均各有证据支持,但因成矿过程复杂,成矿地质作用多样,所以尚不能够完全全面、合理地揭示成矿过程,仍有待进一步深入工作;建议加强原位实验分析测试技术的应用和矿床成因研究的时空对比。这些认识为存在诸多争议和不确定性的该领域研究提供了参考,并且因这一分析对象是全球黑色岩系矿床的一个典型实例,所以认识可望具有普遍参考意义。
施春华曹剑胡凯韩善楚边立曾姚素平
关键词:黑色岩系热水成矿下寒武统
南岭骑田岭花岗岩基属印支期侵位的岩浆动力学佐证:对《关于南岭花岗岩侵位年龄问题》一文的答复与讨论被引量:7
2010年
影响花岗岩熔体冷却-结晶时间长短的因素虽然较多,如花岗岩熔体的初始温度、结晶温度、侵位深度、围岩温度、体积、放射成因热以及其他各种热物理参数,但计算表明,花岗岩体积大小是决定花岗岩体侵位-结晶时差的最主要因素。采用与骑田岭花岗岩体相同参数计算得出不同出露面积花岗岩体的侵位-结晶时差(△tECTD)分别为42.1Ma(骑田岭花岗岩体,520km2);0.7Ma(50km2花岗岩体);0.05Ma(4km2花岗岩体)。采用板状模型,结合骑田岭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值(161Ma),通过反演计算得出骑田岭花岗岩基侵位年龄值(tE)为206Ma,与立方体模型计算结果(203Ma)差别不大,从而为骑田岭花岗岩基属于印支期侵位提供了重要的岩浆动力学佐证。对国内外花岗岩体205对锆石U-Pb年龄和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进行的相关分析,拟合出相关系数很高(R=0.997),回归系数接近l的线性回归方程(tRb=0.9928×tZr+2.1584)。△t(tZr-tRb)频数统计分析表明:Δt呈对称正态分布(偏度系数CSK=-0.148;峰度系数CKU=6.771),其中位值为0Ma,众数值为2Ma。这表明花岗岩体锆石U-Pb定年的测定结果与全岩Rb-Sr等时线定年测定结果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是一致的,从而得出"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不能代表花岗岩侵位年龄(tE)"的结论。对Lee等(1997)和Cherniak等(2000)所进行天然锆石中U和Pb扩散系数实验条件的分析,判明他们得出的"锆石U-Pb同位素体系封闭温度>900℃"结论,只可应用于解释源区岩石升温产生部分熔融形成花岗岩浆过程中残留锆石U-Pb同位素的行为,但不适用于解释直接从花岗岩熔体中晶出锆石U-Pb同位素体系封闭温度。华南同熔型花岗岩(龙塘花岗闪长岩体,长泰花岗闪长岩体)与其同源火山岩全岩Rb-Sr年龄存在较大的差别(ΔtRb-Rb=15.7~32Ma)以及华南部分花岗岩体锆石中存在差别较大的2组U-Pb年龄(ΔtZr-Zr=24~50Ma)的实例为花岗岩存在较大侵位
章邦桐吴俊奇凌洪飞陈培荣
关键词:侵位年龄岩浆动力学
黑色岩系矿床成因及其海水、热水与生物有机成矿作用被引量:20
2013年
黑色岩系型矿床是矿床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对象,其成因由于成矿作用复杂而存在争议。为深入理解这种复杂性并为解决争议提供参考信息,通过深入剖析国内外这类矿床的典型实例,述评了矿床成因研究的现状与进展,并进一步提出了值得加强研究的方向。全球黑色岩系矿床分布广泛,矿床形成过程中受多种地质作用影响,并可主要归纳为3种:海水、热水与生物有机成矿作用。其中,海水和热水为成矿提供元素及有利的成矿条件(如还原的沉积环境)。相比而言,生物有机质的成矿作用则主要体现在对海水和/或热水提供的元素进行富集,并在合适条件下成矿。可见,这3种成矿作用的多元复合作用使得成矿过程极其复杂,这是导致很多矿床成因至今未完全确定的一个重要原因。今后可从两方面开展深化研究:一是揭示多期复杂成矿演化过程;二是剖析生物有机成矿作用。这些认识对沉积岩型矿床的研究同样具有普遍参考意义。
施春华曹剑胡凯边立曾韩善楚姚素平
关键词:热水成矿作用
花岗岩体高温热年代学研究的新思路、方法及计算实例被引量:4
2013年
对国内外花岗岩体723对锆石U-Pb年龄(tZr)和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tRb)进行的相关分析,拟合出相关系数很高(R=0.997),回归系数接近l的线性回归方程(tZr=1.0005×tRb+0.493041)。ΔtZr-Rb(tZr-tRb)频数统计分析表明:ΔtZr-Rb呈对称正态分布(偏度系数CSK=0.193;峰度系数CKU=6.722),其均值为0.624 Ma,众数值为1.0 Ma。这表明花岗岩体锆石U-Pb定年的测定结果与全岩Rb-Sr等时线定年测定结果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是一致的。不存在花岗岩体锆石U-Pb年龄必定大于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的规律表明,同位素热年代学方法只适用于研究花岗岩结晶固结后的低温热演化史。前人根据锆石U-Pb年龄和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差值及相应同位素体系封闭温度研究的10个花岗岩体的冷却速率(CRZr-Rb)表明,它们与岩体体积尺度不相关,这有悖于"热物体的体积(质量)愈大,则在相同热物理条件下其冷却速率愈小"的热物理学基本定律。根据热传导理论及本文作者(2010)提出的侵位结晶时差概念我们得出"在相同热物理学条件下,体积尺度是决定花岗岩体冷却速率最主要因素"的结论。以上述10个花岗岩体为例,本文计算得出它们在结晶固结前高温阶段的冷却速率(CRECTD)并拟合出冷却速率与岩体体积尺度呈幂函数关系:CRECTD=7544.7×D-2.1686,计算结果符合热物理学基本定律。
章邦桐凌洪飞吴俊奇
论花岗岩型铀矿床热液来源--来自氧逸度条件的制约被引量:78
2011年
本文根据已有的关于熔体—流体氧逸度的实验数据和理论计算结果,综述了铀在熔体中的价态及其地球化学行为,以及铀进入流体的氧逸度条件和其它条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花岗岩型热液铀矿床矿—岩时差的原因,阐述了对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床铀源和热液来源的新认识。地幔岩浆和花岗岩浆的氧逸度都低于磁铁矿—赤铁矿氧缓冲剂(MH)所确定的氧逸度,而流体相六价铀稳定的氧逸度都远高于MH,即地幔和地壳岩浆都达不到六价铀的氧逸度条件,因此在岩浆中铀以四价形式存在;在岩浆演化晚期,四价铀进入含铀副矿物或/和晶质铀矿,很少进入岩浆分泌的热液中(除非在富F的碱性岩浆条件下),这就是花岗岩很少有岩浆热液铀矿床的原因所在。由于流体中铀的运移形式主要是六价的铀酰离子及其络合物,因此高氧逸度流体对富铀花岗岩中铀的浸取作用,是花岗岩型热液铀矿床形成的关键过程;高氧逸度流体的终极来源为地表的氧化性水流体。对华南花岗岩型铀矿而言,印支期富铀的过铝浅色花岗岩是铀源岩,燕山晚期的构造伸展—地壳拉张作用和脉岩浆活动,为含铀成矿热液的形成提供了热源和源自地表的高氧逸度水体下渗循环的裂隙系统。
凌洪飞
关键词:氧逸度花岗岩热液铀矿床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