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Z121107001012036)

作品数:4 被引量:41H指数:3
相关作者:杨文李雪刘靖齐军慧王慧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大庆油田总医院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孤独症
  • 3篇儿童
  • 2篇学龄
  • 2篇学龄期
  • 2篇孤独症儿童
  • 1篇学龄期儿童
  • 1篇社会
  • 1篇社会适应
  • 1篇社会适应性
  • 1篇社交技能
  • 1篇社交技能训练
  • 1篇疗效
  • 1篇共病
  • 1篇共病现象
  • 1篇孤独性障碍
  • 1篇干预
  • 1篇干预研究
  • 1篇高功能孤独症

机构

  • 3篇北京大学第六...
  • 1篇大庆油田总医...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3篇刘靖
  • 3篇李雪
  • 3篇杨文
  • 2篇周娱菁
  • 2篇齐军慧
  • 2篇王慧
  • 1篇姚丽
  • 1篇曹白丹
  • 1篇王玉凤
  • 1篇贾美香
  • 1篇刘靖
  • 1篇李雪

传媒

  • 3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中华精神科杂...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高功能孤独症儿童的统合型房树人绘画测验特征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探讨高功能孤独症儿童的统合型房树人(S-HTP)绘画测验特征及其社会性发展。方法:对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ourth Edition,DSM-Ⅳ)的35例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和年龄、性别、智商相匹配的70例正常对照儿童进行S-HTP绘画测验,分析高功能孤独症儿童S-HTP绘画测验特征(整体评价15个项目、房屋评价9个项目、树木评价5个项目和人物评价14个项目)。结果:在S-HTP绘画测验中,高功能孤独症儿童绘画特征与正常儿童存在明显差异。在主要反映社交互动水平的整体评价中有8个项目存在差异,如孤独症患儿绘画的画面统合性强的比例明显低于正常儿童[5.7%(2/35)vs.67.1%(47/70),P<0.05];在主要反映家庭关系的房屋评价中的有4个项目存在差异,如孤独症儿童绘画中人只在房屋外面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儿童[100%(35/35)vs.85.7%(60/70),P<0.05];在主要反映无意识的自我形象的树木评价中有4个项目存在差异,如孤独症儿童树木简化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儿童[73.5%(25/35)vs.24.3%(17/70),P<0.05];在主要反映有意识的自我形象和人际关系的人物评价中有8个项目存在差异,如孤独症儿童绘画人物数目2人以上的比例明显低于正常儿童[20.0%(7/35)vs.68.6%(48/70),P<0.05]。结论:高功能孤独症儿童统合型房树人绘画测验绘画特征反映出其社会性发展落后于正常同龄儿童,主要表现在社交互动、人际关系、自我概念和家庭关系方面。
李雪曹白丹杨文齐军慧刘靖王玉凤
关键词:高功能孤独症
学龄期儿童孤独障碍共患病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 了解学龄期儿童孤独障碍共患病的发生情况.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对2011年9-11月在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儿科门诊连续就诊的62例年龄6~16周岁、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中孤独障碍诊断标准的儿童进行调查和评定.内容包括:一般状况调查及《学龄儿童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问卷》(K-SADS-PL)、《儿童总评评定问卷》(C-GAS)、《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的评定(不能进行韦氏测查者进行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比奈测验或图词测验评定).结果 孤独障碍患儿共患病的终生共患率为100% (62/62),其中:7例(11.3%)患有1种共患病,16例(25.8%)患有2种共患病,11例(17.7%)患有3种共患病,28例(45.2%)患有4种或4种以上共患病.98.4%(61/62)目前存在共患病,其中:11例(17.7%)患有1种共患病,16例(25.8%)患有2种共患病,17例(27.4%)患有3种共患病,17例(27.4%)患有4种或4种以上共患病.各种共患病的终生患病率和现患率分别为:精神发育迟滞53.2%(33/62)、53.2%(33/62);未特定的精神病性障碍22.6% (14/62)、21.0%(13/62);情感障碍中抑郁障碍12.9%(8/62)、9.7%(6/62),双相障碍1.6%(1/62)、1.6% (1/62);焦虑障碍中广泛性焦虑障碍21.0% (13/62)、19.4% (12/62),分离焦虑障碍6.5% (4/62)、3.2%(2/62),惊恐障碍3.2%(2/62)、0(0/62),强迫障碍45.2% (28/62)、45.2% (28/62),恐怖症30.6%(19/62)、29.0% (18/62);注意缺陷多动障碍62.9%(39/62)、58.1%(36/62),对立违抗障碍12.9%(8/62)、11.3% (7/62),品行障碍4.8% (3/62)、4.8% (3/62);抽动障碍14.5% (9/62)、11.3%(7/62);遗尿症16.1%(10/62)、4.8% (3/62),遗粪症9.7%(6/62)、1.6%
余明刘靖李雪贾美香
关键词:儿童孤独性障碍共病现象
学龄期孤独症儿童社交技能训练的疗效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探讨社交技能训练对学龄期孤独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的改善作用,为建立我国学龄期孤独症儿童的社交技能训练模式奠定基础。方法:共入组49例6~16岁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孤独症诊断标准的儿童,其中训练组30例,对照组19例,两组年龄、性别、智商相匹配。对训练组患儿进行为期14周的社交技能训练,每周训练1次,每次90 min,家长接受同期团体训练以了解患儿训练的内容。在训练开始前和训练14周结束时,分别对训练组和对照组患儿用异常行为量表评估患儿孤独症症状的变化程度。结果:训练组训练14周后,异常行为量表总分[(53.1±27.6)vs.(37.0±23.4)]和社会退缩[(14.6±8.7)vs.(10.0±6.6)]、不恰当言语[(3.8±2.7)vs.(2.8±2.7)]、情绪不稳[(12.3±8.9)vs.(7.5±6.3)]、刻板行为[(4.9±3.7)vs.(3.8±3.0)]、多动[(17.4±9.4)vs.(12.8±8.2)]等5个因子分均较训练前下降(Ps〈0.05)。训练前两组间异常行为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s〉0.05),训练14周后训练组异常行为量表总分[(16.1±14.3)vs.(1.1±15.5)]和社会退缩[(4.6±6.2)vs.(-0.9±5.1)]、情绪不稳[(4.8±5.3)vs.(-0.7±4.3)]、多动[(4.6±5.5)vs.(0.8±6.0)]等3个因子的基线-终点减分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s〈0.05)。结论:社交技能训练能够有效改善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障碍,并能够有效改善孤独症儿童的情绪不稳和多动症状。对不恰当语言和刻板行为的疗效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
周娱菁刘靖李雪杨文齐军慧王慧刘静然
关键词:孤独症社交技能训练疗效干预研究
孤独症儿童社会适应性与心理推理能力和执行功能的相关性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孤独症儿童社会适应性与心理推理能力和执行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孤独症诊断标准的6.0—12.9岁儿童38例,采用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修订本,以及心理推理能力、执行功能测查,评定孤独症儿童的适应行为商(hDQ)、智商、心理推理能力和执行功能情况。结果.ADQ为(85.4±20.9),其独立因子T分(40.2±17.3),认知因子T分(43.3±15.7),社会自制因子T分(42.0±16.0)。总智商为(102.1±24.0)。控制年龄和智商因素后,心理推理能力测试中一级错误信念得分与社会责任分量表评分、社会自制因子T分呈正相关(r=0.50、0.45,Ps〈0.05)。执行功能中,复杂图形即刻细节评分和延迟细节评分均与社会责任分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46、-0.47,Ps〈0.05),Stroop第2试所需时间、第4试所需时间、第4试错误个数、数字字母连线错误个数均与经济活动分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63、-0.57、-0.45、-0.57,A〈0.05),第2试所需时间与个人取向分量表评分和社会自制因子T分呈负相关(r=-0.46、-0.50,Ps〈0.05)。结论:孤独症儿童的社会适应性与心理推理能力和执行功能呈中度相关,心理推理能力和执行功能越好,社会适应性越好。
姚丽刘靖李雪杨文周娱菁王慧
关键词:孤独症儿童社会适应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