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09CM124)

作品数:11 被引量:49H指数:5
相关作者:王兴臣宗寿健程秋凤胡晓洁贺燕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缺血
  • 6篇脑缺血
  • 4篇短暂性
  • 4篇短暂性脑缺血
  • 3篇短暂性脑缺血...
  • 3篇血性
  • 3篇中风
  • 3篇脑缺血发作
  • 2篇短暂性脑缺血...
  • 2篇血管
  • 2篇缺血耐受
  • 2篇缺血性中风
  • 2篇中医
  • 2篇耐受
  • 2篇脑缺血耐受
  • 2篇NO
  • 1篇大枣
  • 1篇大枣汤
  • 1篇凋亡
  • 1篇凋亡相关

机构

  • 11篇山东中医药大...
  • 2篇山东中医药大...

作者

  • 11篇王兴臣
  • 5篇宗寿健
  • 3篇胡晓洁
  • 3篇程秋凤
  • 3篇贺燕
  • 2篇于丽红
  • 2篇姬琳
  • 1篇仉烈炜
  • 1篇尹艳艳
  • 1篇王忠琳
  • 1篇蔡敏
  • 1篇王新陆
  • 1篇吴春丽
  • 1篇孙海洋
  • 1篇于金平
  • 1篇周阳阳

传媒

  • 1篇山东中医杂志
  • 1篇江苏中医药
  • 1篇湖南中医杂志
  • 1篇中国民族民间...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中医药通报
  • 1篇天津中医药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环球中医药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中医干预研究概况被引量:8
2012年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缺血性卒中的高危因素,对TIA的干预可有效降低缺血性卒中发生的风险,近5年来中西医结合采用药物配合、针刺艾灸等措施,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的TIA的发生机制中的多因素、多时段进行干预,取得良好效果。但就目前研究来看,质量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方案的设计、数据的处理并不完善,特别是缺乏实验研究。
程秋凤宗寿健王兴臣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医干预
脑缺血耐受过程中NO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2年
缺血耐受现象自1970年由Maroko等[1]提出以来,随着研究深入,脑缺血耐受(ischemictolerance,IT)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课题。IT的形成过程涉及热休克蛋白、兴奋性氨基酸、腺苷、凋亡相关基因,以及信号传导通路等的变化。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作为血管活性物质,在IT的三个阶段[2](缺血预适应、药物预适应和缺血后适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在中枢神经系统中NOS来源不同。
冯慧程秋凤贺燕姬琳王兴臣
关键词:脑缺血耐受一氧化氮
从“化浊”入手浅述缺血性中风的二级预防被引量:5
2013年
缺血性中风是复发率、致残率、致死率均高的常见疾病,一旦罹患,防残、防复发、防致死就成为主要矛盾。"血浊"作为贯穿缺血性中风的病理基础,是缺血性中风二级预防的重要切入点之一。1中风先兆是缺血性中风二级预防的临床切入点 中风先兆是未发生中风而临床出现一些需要引起中风警觉的症状。刘完素指出,出现中风先兆后"三年内必有大风之至"。
胡晓洁宗寿健王兴臣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化浊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对后继脑梗死神经保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对后继脑梗死是否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方法根据脑梗死患者梗死前有无TIA史分为脑梗死Ⅰ组(梗死前无TIA)和脑梗死Ⅱ组(梗死前有TIA),分别从TIA持续时间、与脑梗死间隔时间及发作频次与梗死前无TIA患者比较,应用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评定患者预后情况。结果梗死前患者TIA持续时间≤10min、与梗死时间间隔≤7d及发作频次2~3次与梗死前无TIA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Ⅰ级预后较好。结论脑梗死前已发作TIA可能使大脑产生缺血耐受,对后继脑梗死有神经保护作用,且与TIA持续时间、脑梗死间隔时间及发作频次有关。
冯慧宗寿健王兴臣
关键词:脑梗死脑缺血神经保护
脑缺血耐受过程中NO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2012年
缺血耐受现象自1970年由Maroko等[1]提出以来,随着研究深入,脑缺血耐受(ischemictolerance,IT)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课题。IT的形成过程涉及热休克蛋白、兴奋性氨基酸、腺苷、凋亡相关基因,以及信号传导通路等的变化。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作为血管活性物质,
冯慧程秋凤贺燕姬琳王兴臣
关键词:脑缺血耐受NO兴奋性氨基酸凋亡相关基因信号传导通路血管活性物质
从“治未病”浅论缺血性中风的二级预防被引量:5
2013年
中医治未病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临床各科具有指导作用,缺血性中风的复发率、死亡率、致残率均较高,临床诊治中始终贯穿治未病的理念愈显重要,兹浅述如下:
胡晓洁仉烈炜王兴臣
关键词:治未病缺血性中风
构架中医血浊理论体系以早期有效干预缺血性脑血管病被引量:9
2011年
阐述血浊理论创立的背景,该理论的产生是当今疾病谱改变的必然,并探讨血浊的概念和病因病机,血浊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的关系,提出了以血浊理论为指导早期干预缺血性脑血管病可明显提高本病的疗效,体现中医"治未病"思想。
于丽红王兴臣王新陆
关键词:血浊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干预
化浊行血方减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次数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2015年
目的:系统评价化浊行血方减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次数和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试验注册库、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化浊行血方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并手工检索相关参考文献。由两位研究者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试验进行独立筛选、质量评价和原始资料提取并交叉核对。评价指标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次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愈率;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化浊行血方能显著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次数[WMD=-2.00,95%CI-2.41,-1.58),P<0.00001];化浊行血方并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化浊行血方能显著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次数,且相对安全。
于金平宗寿健胡晓洁孙海洋柴宗颖吴春丽于丽红王兴臣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安全性
化浊行血汤治疗短暂性脑缺血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观察化浊行血汤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TI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化浊行血汤,对照组予以西医综合治疗。两组疗程为3个月。结果:两组均能降低TIA的发作频率,但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低密度脂蛋白(LDL)、三酰甘油(TG)、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浆黏度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入组后脑梗死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化浊行血汤对TIA患者能够起到治疗及二级预防的作用。
宗寿健王兴臣蔡敏贺燕王忠琳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疗效观察
镇肝熄风汤合甘麦大枣汤治疗肝肾阴虚型中风后抑郁60例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观察镇肝熄风汤合甘麦大枣汤治疗肝肾阴虚型中风后抑郁的疗效。方法:选取123例肝肾阴虚型中风后抑郁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62例,试验组61例。对照组应用氟西丁治疗,试验组应用镇肝熄风汤合甘麦大枣汤,以HAMD量表评价治疗前后的抑郁程度。结果:两组治疗前HAMD评分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镇肝熄风汤合甘麦大枣汤能明显改善肝肾阴虚型中风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程度,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师庆彬于金平王兴臣
关键词:中风抑郁镇肝熄风汤甘麦大枣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