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802112)

作品数:9 被引量:44H指数:4
相关作者:潘文胜沈虹张顽军武良琴徐翔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浙江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肿瘤
  • 5篇黏膜
  • 5篇内镜
  • 3篇病理
  • 2篇肿瘤浸润
  • 2篇黏膜剥离
  • 2篇黏膜剥离术
  • 2篇胃癌
  • 2篇胃肿瘤
  • 2篇胃黏膜
  • 2篇息肉
  • 2篇膜剥离
  • 2篇膜剥离术
  • 2篇内镜下黏膜
  • 2篇内镜下黏膜剥...
  • 2篇内窥镜
  • 2篇内窥镜检
  • 2篇内窥镜检查
  • 2篇镜检
  • 2篇窥镜

机构

  • 7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浙江省人民医...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7篇潘文胜
  • 6篇沈虹
  • 4篇武良琴
  • 4篇张顽军
  • 3篇徐翔
  • 2篇朱一苗
  • 2篇王娜娜
  • 2篇胡雯
  • 2篇艾新波
  • 2篇陈丽荣
  • 1篇李敏静
  • 1篇袁瑛
  • 1篇付燕飙
  • 1篇王国凤
  • 1篇赵仲生
  • 1篇徐文娟
  • 1篇李博
  • 1篇章亚娣
  • 1篇周海燕
  • 1篇李青松

传媒

  • 4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年份

  • 2篇2012
  • 6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极微小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的探讨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极微小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296例早期胃癌患者中肿瘤直径≤10mm的34例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中5例直径≤2mm的早期胃癌(极微小胃癌组)与29例直径在2-10mm的早期胃癌(对照组)进行分组比较研究。结果极微小胃癌占同期早期胃癌病例的2%;黏膜内癌在极微小胃癌组和对照组中分别占100%和45%;高、中分化型腺癌在极微小胃癌组和对照组分别占100%和55%;极微小胃癌组淋巴结转移率为0,对照组为3%;极微小胃癌组和对照组均未见脉管浸润;极微小胃癌组和对照组肿瘤表层部与浸润部病理组织学一致率分别为100%(5/5)和86%。结论极微小胃癌常局限于黏膜内,组织学类型比较单一,以高、中分化腺癌为主,不伴淋巴结转移及脉管浸润,浸润部与表层部组织学分化程度较一致。极微小胃癌是内镜治疗的良好适应证。
沈虹袁瑛郑树潘文胜
关键词:胃肿瘤黏膜内癌
十二指肠球部胃黏膜异位的内镜与病理探讨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球部胃黏膜异位的内镜下表现、分型和病理特征。方法收集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4年1月~2009年10月经内镜和病理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胃黏膜异位的27例病人进行内镜下分型并观察其病理特征。结果(1)根据内镜下表现可分为3型,结节型13例(12例为单发小结节,1例为单个大结节);平坦隆起型9例;颗粒型5例。(2)27例病人中26例异位的胃黏膜上Hp(幽门螺旋杆菌)阴性,1例为阳性。(3)27例病人均伴有慢性胃炎,6例伴有十二指肠球部炎。(4)27例病人的内镜和病理学检查有3例合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7例均无癌变。结论十二指肠球部胃黏膜异位在内镜下肉眼观察可分为3型,其中结节型最为常见,异位的胃黏膜多不合并HP感染,但会发生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一般不会发生癌变。
章亚娣潘文胜沈虹王海军许晶虹张顽军武良琴徐翔
关键词:十二指肠胃黏膜内镜病理
内镜下结直肠息肉摘除术后急诊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8
2012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经内镜下摘除后并发急诊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处理措施。方法对2004年11月至2009年11月行内镜下结直肠息肉摘除术的3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16软件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13例结直肠息肉患者行内镜下息肉摘除术,共摘除息肉373颗。其中11例急诊出血,出血率为3.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内镜下结直肠息肉摘除后急诊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是高血压(P〈0.01),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息肉大小、息肉形态、病理类型和摘除方式无关(P〉0.05)。结论高血压是结直肠息肉摘除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章亚娣潘文胜沈虹张顽军武良琴胡雯朱一苗徐翔
关键词:结直肠息肉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成功治疗早期大肠癌1例被引量:1
2009年
潘文胜沈虹陈函清高慧萍王国凤陈丽荣艾新波任萍萍李敏静
关键词:内镜黏膜剥离术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早期食管癌1例
2009年
潘文胜周海燕付燕飙沈虹武良琴张顽军王娜娜马振华胡雯朱一苗
关键词:食管肿瘤内窥镜检查黏膜
微小胃癌、小胃癌31例临床病理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微小胃癌和小胃癌临床、独特的生长模式及病理组织学变迁的特点,利于选择治疗方案。方法对31例微小胃癌和小胃癌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微小胃癌及小胃癌组占同期早期胃癌病例的10.6%;微小胃癌组、小胃癌组高、中分化型分别为72.7%、55.0%;黏膜内癌分别为81.8%、35.0%;微小胃癌组不伴淋巴结转移,小胃癌组淋巴结转移率为5%;两组脉管浸润均阴性;微小胃癌组、小胃癌组癌肿表层部与浸润部病理组织学同型性分别为90.1%、85.0%;微小胃癌组及小胃癌组浸润部较表层部分化程度趋向低下者9.7%,趋向高分化3.2%。结论微小胃癌组较小胃癌组高、中分化型比例高、浸润浅;小胃癌可出现淋巴结转移;随着肿瘤的发展,微小胃癌及小胃癌自表层部向浸润部发展,病理组织学多趋低分化变迁;绝大部分微小胃癌及半数以上(高、中分化型、无淋巴结转移、无脉管浸润者)的小胃癌,可选择内镜下微创治疗。
汪春付潘文胜艾新波仲华李青松
关键词:肿瘤浸润淋巴转移
大肠息肉内镜下治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根据大肠息肉的不同大小、形态、病理类型,探讨其内镜下治疗方法的不同。方法对288例患者行结肠镜下息肉摘除术405颗,根据不同大小、形态、病理类型与内镜下治疗方法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非肿瘤性息肉共52颗,热活检钳以及高频电凝电切除术摘除49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 R)摘除3颗;肿瘤性息肉中隆起型息肉260颗,热活检钳以及高频电凝电切除术摘除250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 R)摘除10颗;平坦型和凹陷型息肉共85颗,热活检钳以及高频电凝电切除术摘除66颗,EM R摘除19颗;早期癌8颗,高频电凝电切除术摘除3颗,EM R摘除4颗,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摘除1颗。结论大肠息肉治疗根据息肉不同大小、形态、病理类型可采取不同的内镜下治疗方法。
王娜娜潘文胜沈虹陈丽荣张顽军武良琴徐翔
关键词:腺瘤性息肉大肠
IGF-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浸润转移的关系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胃癌中IGF-1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436例胃癌组织及92例邻近正常胃黏膜组织石蜡标本中IGF-1的表达。[结果]IGF-1在正常胃黏膜组织的表达低于胃癌组织(0 vs 49.5%,χ2=77.132,P<0.001);IGF-1表达与胃癌患者肿瘤大小、分化、侵犯深度、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脉管侵犯、Lauren分型相关,而与组织学类型、性别无关。胃癌患者中肿瘤大小≥5cm患者的IGF-1阳性表达率为64.4%,明显高于<5cm的患者(39.1%,χ2=27.238,P<0.001);弥漫型胃癌患者IGF-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肠型患者(85.0%vs 15.7%,χ2=209.184,P<0.001);T3、T4期胃癌患者的IGF-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7%、92.3%,明显高于T1、T2期的10.5%、30.3%(χ2=86.830,P<0.001);脉管侵犯患者的IGF-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脉管侵犯者(71.5%vs 19.1%,χ2=116.710,P<0.001);淋巴结转移患者的IGF-1阳性表达率为70.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16.3%,χ2=118.740,P<0.001);远处转移患者的IGF-1阳性表达率为95.1%,明显高于无远处转移者(42.1%,χ2=58.841,P<0.001)。[结论]IGF-1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参与胃癌的浸润转移进程。检测IGF-1的表达可作为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参考指标。
罗祖炎李博徐文娟赵仲生
关键词:胃肿瘤肿瘤浸润肿瘤转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