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03-01)

作品数:3 被引量:79H指数:3
相关作者:汤良杰金文正郭彤楼万桂梅宁飞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南方分公司中国石化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断层
  • 1篇应力场
  • 1篇油气
  • 1篇油气保存
  • 1篇油气保存条件
  • 1篇黔南坳陷
  • 1篇黔中
  • 1篇黔中隆起
  • 1篇节理
  • 1篇构造应力
  • 1篇构造应力场
  • 1篇发育
  • 1篇发育特征
  • 1篇分带
  • 1篇分带性

机构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化

作者

  • 3篇汤良杰
  • 2篇万桂梅
  • 2篇宁飞
  • 2篇郭彤楼
  • 2篇金文正
  • 1篇田海芹
  • 1篇胡东风
  • 1篇孟涛
  • 1篇王鹏万
  • 1篇崔敏
  • 1篇董立
  • 1篇李儒峰
  • 1篇王鹏昊

传媒

  • 2篇地质学报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黔中地区多期构造演化、差异变形与油气保存条件被引量:40
2008年
黔中地区构造演化经历了基底、原特提斯、古特提斯和新特提斯等四大旋回,进一步划分为早期裂谷(前南华纪)、台地-被动大陆边缘(南华纪—志留纪)、台地-陆内裂谷(泥盆纪—二叠纪)、稳定台地(早、中三叠世)、陆相断陷(晚三叠世—古近纪)和断褶隆升(新近纪—第四纪)等6个阶段。控制黔中地区构造—沉积格局的关键构造变革期为:都匀运动、广西运动、印支中期运动、燕山晚期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黔中地区差异构造变形特征十分明显,自东往西可以划分为4个构造带,即雪峰构造带、麻江-凯里构造带、黔中构造带和黔西北构造带等。受NW—WNW向展布的构造转换带控制,黔中地区在南北方向上具有构造分段性特征。黔中地区具有盖层多样性特征,主要发育3类盖层,即盐岩、泥页岩和致密碳酸盐岩。盐岩类盖层分布局限。构成区域性封盖条件的泥页岩主要分布在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和金顶山组)和中下志留统(翁项群),分布较稳定。致密碳酸盐岩盖层可能以下寒武统清虚洞组灰岩和泥灰岩最为有利。
汤良杰郭彤楼田海芹金文正李儒峰万桂梅董立王鹏万
关键词:油气保存
黔中隆起及邻区分带性变形特征被引量:27
2008年
QZ2006-40地震测线的构造变形样式及其平衡剖面缩短量分析表明,黔中隆起及邻区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变形特征:自NW至SE依次可以划分为黔西北构造带、黔中构造带、麻江-凯里构造带、雪峰构造带,黔西北构造带的构造变形整体上以隔挡式褶皱及其组合为主,黔中构造带的构造变形样式以平缓的褶皱及其组合为主,麻江-凯里构造带以隔槽式褶皱及其组合为主,雪峰构造带以梵净山群、板溪群和南华系褶皱岩系变形为主。平衡剖面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经历了多期复杂的构造活动,不同构造带的缩短率揭示不同时期构造活动在不同带所表现的强度不同。总的来说,寒武纪以来麻江-凯里构造带构造活动最强烈,其次为黔中构造带,黔西北构造带构造活动最弱。整体体现出明显的分带性变形特征。
万桂梅汤良杰郭彤楼金文正胡东风崔敏宁飞
关键词:分带性黔中隆起
黔南坳陷节理发育特征及其对构造应力场转换的指示被引量:15
2009年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统计和分析黔南坳陷节理产状、几何样式及序列关系等,探讨古构造应力场特征。结果表明:根据节理切割及其与断层的先后关系,可将黔南坳陷节理组分为5个序列,NNE与SEE向'X'型平面共轭剪节理在加里东末期首先发育,在燕山晚期发育NW-NE方向共轭剪节理和NNE-NEE方向共轭剪节理,且前者发育时间先于后者,EW向节理在喜马拉雅期形成;构造应力场主方向经历了NEE-NS-NE-EW的先逆时针后顺时针的应力场转换;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在黔南坳陷构造应力场转换中起着重要作用。
宁飞汤良杰王鹏昊孟涛
关键词:黔南坳陷节理断层构造应力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