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WKJ2004-2-004)

作品数:5 被引量:33H指数:3
相关作者:曹克将陈明龙杨兵陈椿邹建刚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心房
  • 5篇心房颤动
  • 5篇消融
  • 5篇房颤
  • 3篇消融术
  • 3篇静脉
  • 3篇肺静脉
  • 2篇导管
  • 2篇导管消融
  • 2篇阵发
  • 2篇阵发性
  • 2篇阵发性心房颤...
  • 2篇房性
  • 1篇导管标测
  • 1篇导管消融术
  • 1篇电学隔离
  • 1篇动脉
  • 1篇心动过速
  • 1篇心房颤动消融...
  • 1篇异位房性

机构

  • 5篇江苏省人民医...

作者

  • 5篇杨兵
  • 5篇陈明龙
  • 5篇曹克将
  • 4篇徐东杰
  • 4篇单其俊
  • 4篇邹建刚
  • 4篇陈椿
  • 3篇陈红武
  • 2篇李闻奇
  • 1篇孙国珍
  • 1篇居维竹
  • 1篇陈凯
  • 1篇王琴

传媒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心房颤动消融术后二尖瓣峡部房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及消融治疗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环肺静脉左房线性消融术后二尖瓣峡部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的发生机制及其消融策略。方法122例房颤患者采用EnSite-NavX和环状电极行环肺静脉左房线性消融,术后32例复发房颤或房速,8例经EnSite-NavX激动标测及拖带标测证实存在二尖瓣峡部房速,在三维导航下于左下肺静脉口部下缘至二尖瓣环之间行线性消融,对不能成功阻断二尖瓣峡部传导者予以冠状静脉窦内消融。术中同时探查双侧肺静脉电位,如传导恢复予以再次隔离。结果8例中2例呈无休止性发作,6例为阵发性,可被程序刺激诱发。房速的周长217.5±20.6ms,其中顺钟向折返5例,逆钟向折返3例。二尖瓣峡部线性消融至完全性双向传导阻滞5例,3例心内膜途径失败者经冠状静脉窦内消融,其中1例获得成功。术后随访5.5±4.3个月,6例无房颤及房速发作,1例仍有阵发性房速发作。另1例术后房速呈无休止发作,予以胺碘酮及美托洛尔控制心室率治疗。结论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后发生的二尖瓣峡部房速与左房线性消融治疗房颤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有关,其主要的机制是消融线相关的大折返性心动过速,阻断峡部传导可以治疗此类房速。
陈凯陈明龙杨兵陈红武居维竹徐东杰陈椿邹建刚单其俊曹克将
关键词:心房颤动心动过速房性导管消融射频电流
心房颤动环肺静脉口外线性消融术后二次消融的电生理发现及随访结果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介绍三维导航下环肺静脉口外线性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术后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及房颤复发患者二次消融时的电生理发现、消融策略及随访结果。方法 2004年4月至2006年5月,采用左心房线性消融治疗房颤共91例。术后4例患者因心动过速反复发作或无休止发作于2周内行二次消融术。随访3个月后,25例患者有快速性心律失常发作,其中15例接受二次消融术。在所有接受二次消融的19例患者中,第一次消融前房颤为阵发性者11例,持续性2例,永久性6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2例,年龄25~65(53±12)岁。所有患者术中均使用环状电极行肺静脉电位探查。结果 5例患者发现窦律下左侧肺静脉延迟电位,1例出现右侧肺静脉延迟电位,2例患者双侧同时出现延迟肺静脉电位;此类患者于环状电极指导下标测原消融线径的传导"缺口"并再次隔离成功。3例患者左侧肺静脉内颤动样节律,递减传导至左心房出现不规则房性心动过速;此类患者再次于三维标测指导下行左侧环状消融隔离成功;1例患者左侧肺静脉心动过速并1:1传导至左心房,经终止心动过速后隔离成功。4例患者肺静脉探查未发现肺静脉电位,但诱发出其他心动过速,包括右房瘢痕性房性心动过速、隐匿性旁路介导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右后间隔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及三尖瓣峡部依赖的心房扑动。此4例患者在常规标测和三维标测指导下,心动过速均被成功消融。术中呈房颤节律者3例,再次于三维标测指导下行环肺静脉线性消融获成功。平均随访4~26(11.5±8.5)个月,16例患者无快速性心律失常发作,1例有频繁房性早搏,1例永久性房颤患者仍呈房颤节律,另1例永久性房颤患者转为阵发性房颤。结论肺静脉与左心房之间电传导恢复是消融术后出现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主要因素。肺静脉以外的心动过速在左心房线性消融术后可以�
陈明龙杨兵徐东杰邹建刚单其俊陈椿陈红武李闻奇曹克将
关键词:心房颤动异位房性肺静脉
ENSITE-NAVX和双LASSO指导下的左心房线性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被引量:21
2005年
目的在EnSite-NavX和双Lasso指导下环肺静脉口外线性消融,使肺静脉电活动与心房电活动分离,介绍这一手术方法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初步经验.方法 2004年4月至11月,共收治2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其中男性19例,女性3例,年龄25~67(48.5±11.4)岁,房颤病史0.5~13.0(4.3±3.3)年.3例有原发性高血压史,余均无器质性心脏病病史.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左心房直径为31~46(37.5±4.6)mm.所有患者在建立EnSite-NavX左心房几何构型后,于肺静脉开口外0.5~1.0 cm处设置环右侧肺静脉和左侧肺静脉的环状消融线径.盐水灌注导管沿拟定消融线逐点消融,完成右侧消融环线至Lasso电极上肺静脉电位消失;再完成左侧消融环线至肺静脉电位消失.术后服用普罗帕酮450 mg/d、培哚普利4 mg/d,共3个月.结果 22例患者,除1例术中因心包填塞未达消融终点外,余21例均达到消融终点;其中3例于房颤节律时消融,余18例于窦性节律下消融.手术时间5.0~10.0 (6.6±1.3) h,X线时间为30~84(56.1±18.0)min.随访3~11(5.3±2.7)个月,10例患者术后症状消失,Holter示偶见房性早搏.2例经再次手术后未再有房颤发作.3例术后1个月内有阵发性房颤发作,但1个月后未再有发作.2例术后仍有心悸症状,但无房颤发作,Holter示频繁房性早搏,少数组成短阵房性心动过速;3例仍有房颤发作;1例患者房颤发作更趋频繁.术中共2例发生心包填塞.本研究组总成功率为81%.结论 EnSite-NavX和双Lasso指导下的左心房线性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具有较高成功率,其长期结果有待于更多病例的积累和更长时间的随访.
陈明龙邹建刚徐东杰杨兵陈椿单其俊李闻奇曹克将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肺静脉
肺静脉口外环状消融并电学隔离左上腔静脉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一例
2005年
左上腔静脉起源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是少见的,本文值得一读。但对作者们所用的标测方法—三维导航和双Lasso导管指导下的标测,有点看法。采用Lasso导管标测是需要的,有助于较准确地发现和确定消融靶点,但是何必用双Lasso导管呢?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只用一根Lasso导管已可达到标测的目的。编者参加了今年九月在北京举办的“国际心血管病论坛”,有幸与来自德国的Kuck KH教授相聚,编者曾问Kuck教授(双Lasso导管标测的创导者之一)请教“双Lasso导管标测的主要益处是什么?”Kuck教授回答说双Lasso导管标测是“研究性”(investigational)的,有利于发现线性消融线上的漏点(gap)。鉴于Lasso导管价格昂贵(2万多人民币一根),我国的医保制度尚待完善,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房颤的费用许多患者难以承受。更何况双Lasso导管!因此,在射频导管消融房颤的操作中,作为“常规”,没有必要采用双Lasso导管标测技术。
陈明龙徐东杰杨兵陈椿邹建刚单其俊欧阳非凡曹克将
关键词:阵发性心房颤动消融靶点电学隔离肺静脉导管标测口外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假性动脉瘤的形成及护理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射频消融术后假性动脉瘤形成原因及护理要点。方法对2004年1月-2007年12月共409例AF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对术后假性动脉瘤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假性动脉瘤形成原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AF射频消融术后共7例发生假性动脉瘤形成,假性动脉瘤发生率1.7%;左下肢2例(28.5%),右下肢5例(71.5%)。在超声引导下压迫假性动脉瘤后,6例动脉瘤颈部闭合,1例术后假腔形成。随访半年6例B超检查正常,1例假腔明显缩小,无需外科干预,所有患者患肢均无功能障碍。结论加强早期观察,明确渗血来源部位,早期局部压迫,针对不同原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降低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加速其愈合。
王琴孙国珍陈红武陈明龙杨兵曹克将
关键词: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假性动脉瘤护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