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0343)
- 作品数:5 被引量:69H指数:3
- 相关作者:邓文洪杨丽媛刘文李臻周春发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教育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霍英东教育基金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栖息地破碎化与鸟类生存被引量:57
- 2009年
- 栖息地破碎化给野生动物带来的不良后果是全球生态学家和保护生物学家共同关心的问题。自从提出栖息地破碎化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关键因素之一的论点后,近20年来,栖息地破碎化研究一直是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最活跃的前沿研究领域之一。栖息地破碎化是一动态过程,可在多尺度上发生并蕴涵着复杂的空间模式变化。栖息地破碎化对鸟类的生态学效应主要体现在面积效应、隔离效应和边缘效应等。这些效应影响着鸟类的分布、基因交流、种群动态、扩散行为、种间关系和生活史特征等,最终影响着鸟类的生存。介绍和总结了栖息地破碎化过程、研究的理论依据及栖息地破碎化对鸟类生存产生的诸多影响。
- 邓文洪
- 关键词:栖息地破碎化
- 北京地区洞巢鸟类的种群密度和群落特征
- 2014年
- 洞巢鸟是鸟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于2006和2007年夏季对北京地区洞巢鸟类的种群数量和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在调查中共记录到15种洞巢鸟,其中留鸟9种,夏候鸟6种.研究结果表明,黄腹山雀(Parus venustulus)和褐头山雀(Parus songarus)有明显的种群数量优势,其次为北红尾鸲(Phoenicurus auroreus)、普通?(Sitta europaea)和大山雀(Parus major).北京地区洞巢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为2.03,均匀性指数为0.81.对小龙门林区不同生境类型的鸟类群落进行分析,发现公路两侧生境洞巢鸟多样性指数最大,落叶阔叶林次之,针阔混交林最低.
- 滕文竹邓文洪
- 关键词:种群密度均匀度指数
- 黑枕黄鹂巢址选择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于2008和2009年4—8月,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和土门岭地区对黑枕黄鹂(Oriolus chinensis)的巢树和巢址特征进行了研究.运用逐步判别分析的方法对25处巢址和30个对照样方的生态因子进行分析,通过对Wilksλ值的检测确定各因子对判别模型的贡献率,根据生态因子的重要性和贡献率大小确定影响黑枕黄鹂选择的主要生态因素.在黑枕黄鹂选择的巢树中,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所占比率最高,黑枕黄鹂偏爱选择树身高大、树冠体积较大的阔叶树筑巢.巢均位于水平侧枝上,距树主干平均距离为(3.5±0.9)m.逐步判别分析结果表明,树冠盖度、胸径、乔木密度和乔木高度是影响黑枕黄鹂巢址选择的重要生态因素.
- 孟晓静张克勤邓文洪
- 关键词:黑枕黄鹂巢址
- 人工巢箱对次级洞巢鸟类多样性及繁殖鸟类群落稳定性的作用被引量:8
- 2008年
- 人工巢箱在鸟类研究与保护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但是人工巢箱对鸟类群落的影响并不清楚,人工巢箱在鸟类群落保护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仍然值得商榷。我们于2007年3-8月,在北京门头沟区小龙门国家森林公园选择两块海拔及植被情况相似的样地,一块悬挂50个人工巢箱,另一块作为对照。我们调查了巢箱利用情况、巢箱内鸟类的繁殖情况及两样地的植被群落和鸟类群落。50个巢箱中有20个分别被褐头山雀(Parus songarus)、白眉姬鹟(Ficedula zanthopygia)、普通鳾(Sitta europaea)及大山雀(Parus major)占用。通过比较分析得知,人工巢箱使实验样地白眉姬鹟的种群密度显著增加,使实验样地次级洞巢鸟类群落的多样性指数(H')和群落种间相遇率(PIE)显著高于对照样地,而优势度指数(λ)显著低于对照样地。同时,繁殖鸟类群落的相应指数也呈现出相同变化。这种变化更多地应该归因于人工巢箱的调节作用。通过这次研究,我们认为人工巢箱影响了一部分次级洞巢鸟的分布模式,并通过影响鸟类多度影响了次级洞巢鸟的多样性,增加了一部分利用巢箱鸟类的种群密度,进而使得实验样地繁殖鸟类多样性增加,个体数量差异降低,而群落均匀性增加。巢箱的悬挂对次生林鸟类群落保护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李臻杨丽媛刘文邓文洪
- 关键词:人工巢箱次级洞巢鸟鸟类群落
- 潜在洞巢资源差异对次级洞巢鸟及繁殖鸟类群落的影响被引量:3
- 2009年
- 为了解次生林中潜在洞巢资源(包括各种啄木鸟的啄洞和人工巢箱)的多寡对次级洞巢鸟集团及繁殖鸟类群落结构的影响,2007年11月至2008年7月,我们在吉林省吉林市大岗林场选择洞巢密度不同的样地,对其次级洞巢鸟及鸟类群落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根据洞巢资源密度我们将9块样地分为3组,即巢箱区(啄洞密度最低,悬挂人工巢箱使其潜在洞巢资源总密度大幅提高)、低密度区(啄洞密度较低,无巢箱)和高密度区(啄洞密度较高,无巢箱),调查了3组样地内鸟类的组成和密度、潜在洞巢资源的利用情况等。3组样地中均调查到4种初级洞巢鸟,其种类组成略有不同;4种次级洞巢鸟在3组样地广泛分布,分别为白眉姬鹟(Ficedula zanthopygia)、大山雀(Parusmajor)、沼泽山雀(P.palustris)和普通鳾(Sitta europaea)。巢箱区和高密度区的次级洞巢鸟总密度显著高于低密度区。巢箱区同高密度区一样,大山雀和白眉姬鹟的密度显著高于低密度区,这是由于大山雀和白眉姬鹟是人工巢箱的主要利用鸟种,而沼泽山雀和普通鳾的密度在三组样地间差异不显著。初级洞巢鸟总密度与啄洞密度、次级洞巢鸟总密度与潜在洞巢资源总密度都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潜在洞巢资源丰富的样地中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潜在洞巢资源贫乏样地中的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人为增加洞巢资源可以改变鸟类群落组成并显著提高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三组样地中鸟类群落的均匀性、丰富度指数和种间相遇率没有显著差异,群落相似性指数也相近。高密度区和低密度区鸟类群落集团结构相似。次级洞巢鸟密度的增加短时期内未对群落内其他主要鸟种的密度产生显著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初级洞巢鸟的密度决定了啄洞的丰富程度,而洞巢资源的差异会对次级洞巢鸟集团的分布模式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整个繁殖鸟类群�
- 周大庆周春发邓文洪
- 关键词:人工巢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