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0349)

作品数:25 被引量:209H指数:13
相关作者:牟长城孙晓新石兰英吴云霞程伟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林业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黑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生物学
  • 9篇农业科学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4篇沼泽
  • 7篇森林沼泽
  • 7篇气体排放
  • 7篇温室气体
  • 7篇温室气体排放
  • 5篇温度
  • 5篇火干扰
  • 4篇植物
  • 4篇植物多样性
  • 4篇土壤
  • 4篇采伐
  • 4篇N
  • 3篇甲烷排放
  • 3篇CH
  • 3篇CO
  • 2篇择伐
  • 2篇日变
  • 2篇日变化
  • 2篇湿地
  • 2篇水位

机构

  • 25篇东北林业大学
  • 4篇牡丹江师范学...
  • 2篇黑龙江科技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内蒙古民族大...

作者

  • 25篇牟长城
  • 14篇孙晓新
  • 9篇石兰英
  • 7篇吴云霞
  • 6篇程伟
  • 6篇刘霞
  • 6篇冯登军
  • 6篇顾韩
  • 5篇倪志英
  • 4篇张娜
  • 4篇杨明
  • 4篇田新民
  • 3篇于丽丽
  • 3篇周文昌
  • 3篇刘夏
  • 3篇李婉姝
  • 2篇张博文
  • 1篇金建丽
  • 1篇韩丽冬
  • 1篇徐蕊

传媒

  • 8篇生态学报
  • 5篇东北林业大学...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林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中国林副特产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湿地科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5篇2007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兴安岭典型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呼吸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9
2009年
2007和2008年在植物生长季内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小兴安岭典型修氏苔草(Carexschmidtii)沼泽和油桦-修氏苔草(Betula ovalifolia-C.schmidtii)灌丛沼泽生态系统呼吸排放CO2通量的季节动态、年际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估算了排放总量。结果表明:草丛沼泽和灌丛沼泽2007年生长季排放CO2总量分别为17841.78和20130.56kg.hm-2;2008年分别为16331.78和18294.24kg.hm-2。草丛沼泽和灌丛沼泽排放CO2通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最大排放量出现在夏季,其中,2007年CO2排放平均通量分别为487.89和549.62mg.m-2.h-1;2008年分别为391.53和438.31mg.m-2.h-1,年际间差异不显著,不同类型间排放差异显著。温度是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关键因子,CO2排放通量和空气温度、箱内温度、0-20cm的地温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潜水位是不同类型间排放差异的主要控制因子。
石兰英牟长城田新民
关键词:CO2排放温度
小兴安岭修氏薹草沼泽和油桦—修氏薹草沼泽CO_2排放通量日变化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于2007年8月4~5日、9月24~25日和2008年6月4~5日,在小兴安岭修氏薹草沼泽和油桦—修氏薹草沼泽中,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在晴天观测了CO_2排放通量。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沼泽的CO_2排放通量日变化曲线都为单峰型曲线。2007年8月4~5日,修氏薹草沼泽CO_2日排放通量最高值出现在15︰00,2007年9月24~25日和2008年6月4~5日,其最高值出现在12︰00;2007年8月4~5日和2008年6月4~5日,修氏薹草沼泽CO_2日排放通量最低值出现在3︰00,2007年9月24~25日最低值出现在6︰00。2007年8月4~5日和2007年9月24~25日,油桦—修氏薹草沼泽CO_2日排放通量最高值出现在15︰00,2008年6月4~5日最高值出现在12︰00;2007年8月4~5日,油桦—修氏薹草沼泽CO_2日排放通量最低值出现在6︰00,2007年9月24~25日和2008年6月4~5日最低值出现在3︰00。油桦—修氏薹草沼泽的CO_2日排放通量明显高于修氏薹草沼泽。2007年9月24~25日和2008年6月4~5日,修氏薹草沼泽和油桦—修氏薹草沼泽CO_2日排放通量主要受气温和地表温度的影响。0~5 cm深度土壤温度是油桦—修氏薹草沼泽CO_2日排放通量的主要影响因子。
石兰英田新民牟长城孙晓新
关键词:日变化温度
采伐对小兴安岭森林沼泽甲烷通量的影响被引量:14
2011年
采伐干扰是森林湿地遭受的主要干扰类型之一。采伐引起的温度和水位条件的改变,会导致森林湿地甲烷通量发生变化。本文选择小兴安岭3种森林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利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观测它们在择伐和皆伐干扰下甲烷通量的变化,探讨采伐对天然森林沼泽甲烷通量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采伐前3种森林沼泽都为大气甲烷的汇(-0.19~-1.85mgm-2d-1),择伐和皆伐都导致3个类型的森林沼泽作为大气甲烷汇的功能降低(-0.22~-1.29mgm-2d-1),或者由大气甲烷的汇转变为甲烷的源(0.50~157.37mgm-2d-1)。温度和水位的共同作用导致采伐后森林沼泽甲烷通量的变化。为减少甲烷气体的排放,在有必要对森林沼泽的树木资源进行利用时,采伐方式应该尽量避免皆伐,只能进行适当的择伐。
孙晓新牟长城宋长春吴云霞
关键词:森林沼泽择伐皆伐
排水造林对小兴安岭沼泽甲烷排放的影响被引量:14
2009年
沼泽排水造林是近年来小兴安岭湿地遭受到的主要干扰类型之一。以小兴安岭天然沼泽湿地-苔草(Carexschmidtii)沼泽和灌丛沼泽,以及沼泽排水后营造(大垄排水造林)的10a和20a兴安落叶松(Larixgmelinii)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观测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甲烷通量与天然苔草沼泽和灌丛沼泽的差异及其相关环境影响因子,探讨排水造林对甲烷通量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天然沼泽和落叶松人工林甲烷通量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但人工林甲烷通量峰值出现的时间和频率与天然沼泽不同,峰值相对较小,有吸收甲烷的现象出现。10a和20a落叶松人工林甲烷排放通量显著(10a落叶松人工林p=0.005,20a落叶松人工林p=0.009)低于天然苔草沼泽和灌丛沼泽的平均值。苔草沼泽、灌丛沼泽、10a和20a落叶松人工林生长季(150d)甲烷排放总量分别为(6.66±8.31)g.m-.2a-1,(0.32±0.31)g.m-.2a-1,(0.13±0.50)g.m-.2a-1和(-0.11±0.20)g.m-.2a-1。沼泽排水造林后甲烷排放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为水位下降和维管植物的减少;此外,排水沟相对面积减少也是导致人工林甲烷排放速率降低的原因之一。
孙晓新牟长城冯登军刘霞程伟石兰英
关键词:沼泽甲烷排放
不同恢复途径对大兴安岭森林沼泽群落结构与生产力的影响被引量:6
2007年
采用样带网格调查方法和标准木解析法,研究了大兴安岭林区天然森林沼泽群落、演替森林沼泽群落和人工森林沼泽群落的树种组成结构、径级分布、蓄积量、生物量、生产力及其沿过渡带环境梯度的变化规律,定量评价了人工造林途径和自然演替途径的恢复效果,以探讨退化森林沼泽群落的有效恢复途径,为退化森林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演替群落与天然群落建群种沿森林沼泽过渡带环境梯度具有明显更替规律性,人工森林沼泽群落建群种却比较单一;演替群落与天然群落的径级分布均以较小径级林木占绝对优势,人工群落径级分布却以较大径级林木占优势地位;演替群落(6.006~1.316m3/hm2)与天然群落(6.690~2.137m3/hm2)的蓄积生产力沿沼泽至森林方向过渡带环境梯度呈递减趋势,人工群落蓄积生产力(4.350~6.991m3/hm2)则呈递增趋势;演替群落(453.7~113.0g·a-1·m-2)与天然群落(335.7~195.6g·a-1·m-2)的生产力沿沼泽至森林方向过渡带的环境梯度呈递减趋势,人工群落(198.8~334.0g·a-1·m-2)的生产力呈递增趋势。干扰森林沼泽群落生产力与天然沼泽林群落生产力有所不同,并与干扰后的恢复途径和森林沼泽过渡带的环境梯度存在密切的相关性。
牟长城杨明倪志英孙晓新张娜
关键词:结构特征生产力
小兴安岭落叶松沼泽林土壤CO_2,N_2O和CH_4的排放规律被引量:21
2010年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小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油桦-修氏苔草沼泽林、兴安落叶松-油桦-笃斯越橘-藓类沼泽林和兴安落叶松-狭叶杜香-中位泥炭藓沼泽林生长季节土壤温室气体(CO2,N2O和CH4)排放通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季节排放量及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1)3种落叶松沼泽林土壤CO2排放通量均呈现夏季高(651.4~823.6mg·m-2h-1)春秋季低(233.3~310.0mg·m-2h-1)的单峰型季节变化,N2O排放通量(0.010~0.049,0.012~0.020和0.010~0.080mg·m-2h-1)分别呈现夏季>春季>秋季,春季>夏季>秋季和秋季>春季>夏季的变化规律,CH4排放通量(-0.083~0.037,-0.122~0.078和-0.05~0.026mg·m-2h-1)分别呈现春秋季排放、夏季吸收,春季排放、夏秋季吸收和春夏季排放、秋季吸收的交替式季节变化;2)表层土壤(0~30cm)温度是土壤CO2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低水位与较高表层土壤温度是N2O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水位是CH4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高水位时土壤排放CH4,低水位时土壤吸收CH4;3)3种落叶松沼泽林土壤在生长季节均为CO2排放源(20.8~25.2t·hm-2),且夏季为强排放源、春秋季为弱排放源,3者均为N2O排放源(0.192~1.128kg·hm-2),兴安落叶松-油桦-修氏苔草沼泽林为强排放源,另2者为弱排放源,兴安落叶松-油桦-修氏苔草沼泽林和兴安落叶松-油桦-笃斯越橘-藓类沼泽林土壤为CH4强吸收汇(1.152~1.200kg·hm-2),兴安落叶松-狭叶杜香-中位泥炭藓沼泽林土壤为CH4弱排放源(0.168kg·hm-2);4)兴安落叶松-油桦-修氏苔草沼泽林土壤温室气体CO2排放强度最高(25.4t·hm-2),另2者相对较低(20.8~21.2t·hm-2),但均以CO2排放占绝对优势地位(99.63%~99.93%),N2O和CH4排放占次要地位(0.19%~0.92%和0.02%~0.10%)。
牟长城程伟孙晓新吴云霞
关键词:温室气体排放
采伐对小兴安岭落叶松-泥炭藓沼泽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被引量:25
2010年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择伐和皆伐对小兴安岭落叶松-泥炭藓沼泽CH4、CO2、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采伐改变了落叶松-泥炭藓沼泽CH4和N2O的季节排放规律,其中对照样地的CH4为夏季吸收、秋季排放,N2O夏秋季吸收;择伐样地的CH4和N2O在夏季集中排放;皆伐样地的CH4在夏秋季排放,N2O则在夏季吸收、秋季排放.但采伐对CO2季节排放规律的影响,均为夏季>春季>秋季.采伐改变了CH4、CO2和N2O的源汇功能,对照样地为CO2的排放源、CH4和N2O的弱吸收汇;采伐地的CO2排放量下降了1/4,并转化为N2O弱排放源,为CH4的弱排放源或强排放源.择伐样地温室效应贡献潜力较对照样地下降了24.5%,皆伐地则提高了3.2%.
牟长城吴云霞李婉姝徐蕊
关键词:温室气体采伐
小兴安岭天然森林沼泽生态系统碳汇功能被引量:12
2012年
为了定量评价小兴安岭森林沼泽生态系统碳汇潜力,在伊春市友好林业局岭峰林场设立了标准地,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测量土壤CO2和CH4的排放通量,调查小兴安岭5种天然森林沼泽生物量,并建立了生物量回归模型,以推测乔木净初级生产力。研究结果表明:5种森林沼泽各类植被物种碳质量分数范围为40.2%~49.3%,毛赤杨(Alnus sibirica)沼泽、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沼泽、落叶松(Larix gmelinii)—苔草(Carex schmidtii)沼泽、落叶松—藓类(Moss)沼泽和落叶松—泥炭藓(Sphagnum spp.)沼泽植被净固碳分别为161.202、73.562、42.18、205.02、295.33 g.m-2.a-1,小兴安岭天然毛赤杨沼泽、白桦沼泽、落叶松—苔草沼泽、落叶松—藓类沼泽、落叶松—泥炭藓沼泽土壤排放的碳(包括CH4折算成的碳)分别为226.49、253.57、191.86、169.53、127.33 g.m-2.a-1,小兴安岭天然白桦沼泽、落叶松—苔草沼泽、落叶松—藓类沼泽、落叶松—泥炭藓沼泽生态系统分别是大气CO2净吸收碳汇19.99、50.323、5.491、68.00 g.m-2.a-1,毛赤杨沼泽为大气CO2净排放碳源(65.29 g.m-2.a-1)。
周文昌牟长城刘夏顾韩
关键词:二氧化碳甲烷碳汇功能森林沼泽
小兴安岭森林沼泽甲烷排放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27
2009年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小兴安岭5种森林沼泽生长季甲烷(CH4)排放通量进行研究,并探讨了温度、地下水位和植被等主要环境因子对CH4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毛赤杨(Alnus sibirica)沼泽、落叶松(Larix gmelinii)-藓类(Moss)沼泽和落叶松-泥炭藓(Sphagnum spp.)沼泽的CH4排放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而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沼泽和落叶松-苔草(Carex schmidtii)沼泽CH4通量的季节变化相对较小。落叶松-泥炭藓沼泽有爆发式CH4通量现象出现,对生长季CH4排放通量影响较大。在生长季内落叶松-泥炭藓沼泽、毛赤杨沼泽和白桦沼泽为大气CH4的源,而落叶松-苔草沼泽和落叶松-藓类沼泽为大气CH4的汇,生长季CH4的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56.08±200.38)、(15.34±14.89)、(0.64±0.88)、(–0.88±1.76)和(–0.94±3.00)mg·m–2·d–1。除落叶松-泥炭藓沼泽外,不同森林沼泽类型间CH4排放通量随地下水位升高而增大;地下水位在–34.5~–30.8cm之间可能存在CH4源与汇的临界点,季节平均地下水位低于这一位置的森林沼泽为大气CH4的汇。温度对森林沼泽CH4通量的影响比较复杂,二者间可能为正或负的显著(p<0.05)或非显著(p>0.05)相关关系。CH4通量与乔木地上生物量有较强的负相关性,这有可能成为小兴安岭森林沼泽CH4通量的最佳预测因子。
孙晓新牟长城石兰英程伟刘霞吴云霞冯登军
关键词:甲烷排放森林沼泽地下水位温度植被
大兴安岭林区沼泽-森林人工造林效果综合评估被引量:7
2007年
采用样带网格调查方法,研究大兴安岭22年生人工兴安落叶松沼泽林的群落结构、蓄积量、植物多样性及其沿沼泽-森林过渡带水分环境梯度的变化规律,并与天然沼泽森林进行对比分析,结合经济效益及环境影响,对沼泽-森林人工造林效果进行综合评估,提出沼泽-森林的分类经营模式。结果表明:1)天然沼泽林群落建群种沿沼泽-森林过渡带环境梯度发生明显的更替,而人工落叶松沼泽林均以落叶松为优势种;天然沼泽林的垂直结构比人工落叶松沼泽林完整;2)人工落叶松沼泽林的蓄积量沿着沼泽到森林方向的环境梯度呈增加趋势(4.3497~6.99050·hm^-2a^-1),而天然沼泽林呈减少趋势(6、6898~1、41180·hm^-2a^-11;3)人工落叶松沼泽林的物种丰富度指数较相应生境地段天然沼泽林提高9~25种,而其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Jsw均匀度指数却较天然沼泽林下降了0,2214~0.8582和0.2343~0.4042;4)人工落叶松沼泽林的地下水位和泥炭层厚度较天然沼泽林有所下降(分别下降15.5~36.1cm和9.6~25.2cm);5)在沼泽-森林过渡带内培育落叶松人工林可获得较高经济效益(投入产出比为1:2,4~1:9.6);6)沼泽森林的分类经营模式为:典型草本沼泽生境应保持原始状态,沼泽-森林过渡带的中下部生境应培育毛赤杨沼泽林,过渡带的中上部生境可以培育人工落叶松沼泽林。
牟长城孙晓新倪志英杨明张娜
关键词:蓄积量植物多样性综合评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