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9151170003000005)

作品数:6 被引量:75H指数:4
相关作者:魏立平林敏何晟朱恬华康闪闪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医科大学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急性加重
  • 3篇急性加重期
  • 2篇诱导痰
  • 2篇阻塞性
  • 2篇阻塞性肺疾病
  • 2篇慢性
  • 2篇慢性阻塞性
  • 2篇慢性阻塞性肺...
  • 2篇慢性阻塞性肺...
  • 2篇慢性阻塞性肺...
  • 2篇慢性阻塞性肺...
  • 2篇肺疾病
  • 1篇蛋白
  • 1篇血清
  • 1篇血清超氧化物...
  • 1篇压力支持通气
  • 1篇氧化物歧化酶
  • 1篇药物敏感
  • 1篇药物敏感性
  • 1篇药性分析

机构

  • 3篇广州医科大学
  • 2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怀集县人民医...

作者

  • 4篇魏立平
  • 2篇康闪闪
  • 2篇朱恬华
  • 2篇何晟
  • 2篇梁伟强
  • 2篇林敏
  • 1篇秦媛怡
  • 1篇陈雪梅
  • 1篇王文文
  • 1篇郑常龙
  • 1篇潘兴飞
  • 1篇黄东健
  • 1篇喻延
  • 1篇郭元
  • 1篇蔡兴东
  • 1篇李芳
  • 1篇梁永强

传媒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慢性病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改良诱导痰技术在中重度、极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应用的安全性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改良诱导痰技术在中重度、极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安全性。方法:收集住院的90例中重度、极重度AECOPD患者,其中合并Ⅰ、Ⅱ型呼吸衰竭27例,合并冠心病18例,合并心动过速38例,给予改良诱导痰,诱导过程中给予心电监护并每间隔5 min行床边肺功能检查,记录FEV1、HR、SpO2。结果:90例患者共进行了224次诱导痰,其中222次安全完成诱导痰过程,取得合格痰标本216次,诱导痰成功率为96.43%;诱导痰过程中HR上升、SpO2下降主要发生在诱导痰开始的5 min,FEV1在整个诱导过程无变化。结论:Ⅰ、Ⅱ型呼吸衰竭的中重度、极重度AECOPD患者在密切监测下通过改良的诱导痰技术进行诱导痰是比较安全的,但患者若同时合并有冠心病及快速型心率失常,进行诱导痰的风险将稍有增加,特别是在诱导痰开始的5 min内。
魏立平康闪闪何晟林敏朱恬华梁伟强李芳
关键词:诱导痰急性加重期安全性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行无创比例辅助通气的效果分析
2020年
目的探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应用无创比例辅助通气(PAV)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广东省怀集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AECOP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PAV组和常规压力支持辅助通气(PSV)组,每组8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中氧代谢及肺功能相关指标变化情况,记录并计算分析两组有创气管插管率、救治成功率、呼吸机治疗及总住院时间进行综合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气分析中氧摄取率(O2ER)与动脉血氧含量(CaO2)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PAV组的O2ER与CaO2高于PSV组(P<0.05);PAV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FEV1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明显高于PSV组(P<0.05)。PAV组的有创气管插管率低于PSV组(P<0.05),PAV组救治成功率显著高于PSV组(P<0.05),PAV组的呼吸机治疗时间短于PSV组(P<0.05),且总住院时间短于PSV组(P<0.05)。PAV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PSV组(P<0.05)。结论针对AECOPD采用无创PAV更能有效纠正患者急性加重期机体氧供需失衡,达到控制病情进展、维持内环境稳态,改善肺功能、尽早脱机治疗,提高临床有效救治率。
梁永强叶丽敏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比例辅助通气压力支持通气
氨溴索对AECOPD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氨溴索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14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70例。2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氨溴索注射液30 mg 2次/d静滴,连续治疗10 d。治疗前后监测患者SOD、PCT、hs-CRP含量,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SOD、PCT、hs-CRP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氨溴索注射液可明显改善AECOPD患者呼吸力学状态,同时减轻患者氧化应激反应,降低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对呼吸性肺损伤有保护作用。
梁伟强喻延
关键词:氨溴索降钙素原超氧化物歧化酶超敏C反应蛋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治疗前后诱导痰细胞分类、血ECP变化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9
2014年
目的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及治疗后诱导痰细胞分类、血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变化,探讨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2年8月住院的95例AECOPD患者,在入院当天和治疗7天后分别通过改良的诱导痰技术诱导痰标本进行细胞分类计数和抽血留取血标本通过荧光酶免疫法测定血ECP。结果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健康人群。经治疗后中性粒细胞比例下降、巨噬细胞比例上升(P=0.00<0.05),而嗜酸性粒细胞比例、血ECP略有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明显升高,随病情缓解而降低,嗜酸性粒细胞和血ECP并不随病情缓解而降低。提示嗜酸性粒细胞主要参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炎症过程,可能与急性加重无明显相关;中性粒细胞除参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炎症外,还与急性加重期感染有关。
康闪闪何晟朱恬华林敏魏立平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诱导痰
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32表达水平及其意义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检测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32(Interleukin-32,IL-32)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意义。方法收集35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外周血,收集25例健康人外周血作为对照组,用Trizol试剂盒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核糖核酸(RNA),用反转录试剂盒将RNA反转录为c DNA,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IL-32 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IL-32蛋白质表达;统计学方法分析IL-32表达水平与免疫球蛋白E(Ig E)、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 granulocyte,EOS)的相关性。结果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中IL-32 mRNA及蛋白质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哮喘患者外周血中IL-32表达水平与EOS、Ig E呈正相关(P<0.05),与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无相关性(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中IL-32表达增高,IL-32可能参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
郭元王文文郑常龙蔡兴东潘兴飞魏立平
关键词:哮喘外周血白细胞介素32发病
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分析被引量:27
2012年
目的 了解综合性ICU 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和细菌对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采用回顾性和前瞻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搜集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综合ICU病房229例医院感染病人资料,并对其分离出的337株病原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综合ICU病人获得性感染病原菌总体仍以革兰阴性杆菌(68.25%)为主。2009-2011年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分别为:39.13%、18.18%、15%,分离率明显下降(P〈0.05)。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菌株3年间分离率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ICU病人检出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总体有上升趋势。革兰氏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稀类抗菌素、替加环素、阿米卡星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性保持最高。革兰氏阳性球菌总体对万古霉素、喹努普汀/达福普汀、利奈唑胺、替加环素保持较好的敏感性,敏感率达100%。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应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原则,合理用药,并通过有效的监测及预防措施降低细菌的耐药率以及医院感染发生率。
秦媛怡陈雪梅黄东健魏立平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病原菌药物敏感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