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2008-YB-170)

作品数:2 被引量:16H指数:2
相关作者:林汉良苏祖兰梅开勇陆光明欧阳小明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原发性
  • 2篇临床病理
  • 2篇临床病理分析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瘤
  • 2篇病理
  • 2篇病理分析
  • 1篇原发性胃肠道...
  • 1篇原发性中枢神...
  • 1篇原发性中枢神...
  • 1篇神经系
  • 1篇神经系统
  • 1篇中枢神经
  • 1篇中枢神经系统
  • 1篇中枢神经系统...
  • 1篇胃肠
  • 1篇胃肠道
  • 1篇胃肠道淋巴瘤
  • 1篇病理学
  • 1篇肠道

机构

  • 2篇广州医学院第...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2篇梅开勇
  • 2篇苏祖兰
  • 2篇林汉良
  • 1篇欧阳小明
  • 1篇黄世章
  • 1篇陆光明

传媒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2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26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免疫表型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PCNSL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采用HE染色及EnVision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其病理组织学特点和免疫表型特征。结果PCNSL的组织学特点为淋巴瘤的瘤细胞形态较单一,弥漫浸润,瘤细胞常围绕血管形成袖套状,伴灶性坏死和出血。免疫组化染色24例为B细胞型,2例为T细胞型。B细胞型中均为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T细胞型中1例为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1例为结外鼻型NK/T细胞性淋巴瘤。结论PCNSL为高度侵袭性淋巴瘤,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增高、肢体乏力、瘫痪和神经精神症状,可为单发或多发性病损;病理组织形态与淋巴结内淋巴瘤相似,瘤细胞弥漫分布,围绕血管浸润,有坏死、出血,淋巴瘤类型主要为B细胞型,小部分为T细胞型。
梅开勇林汉良苏祖兰黄世章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病理学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特点。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CK、LCA、CD3、CD45RO、CD20、CD79a、CD5、CyclinD1、CD10、BCL6、MUM1、CD30、CD56、Ki-67,运用原位杂交检测EBER,观察其免疫表型特点和EB病毒感染情况。结果患者临床上表现为腹痛、腹部包块或便血。发生部位:胃22例、小肠24例、回盲部15例、结肠12例、直肠5例。所有病例均表达LCA,69例表达CD20和CD79a,3例表达CD5和CyclinD1,9例表达CD3和CD45RO,1例表达CD30,1例表达CD56,Ki-67阳性表达率约20%~70%不等,2例EBER原位杂交检测阳性。所有病例CK均未检测出阳性。病理组织学类型:36例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30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3例套细胞淋巴瘤,6例非特殊型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肠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各1例。结论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以B细胞淋巴瘤多见,T细胞淋巴瘤少见。临床上很难与胃肠道癌鉴别,确诊靠胃肠粘膜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及免疫组化染色,辅以原位杂交检测。
梅开勇苏祖兰林汉良欧阳小明陆光明
关键词:淋巴瘤肠道病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