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0868)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2
相关作者:张勇陈婷婷裴莉徐双年符刚更多>>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3篇干细胞
  • 2篇造血
  • 2篇间充质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HOXB4
  • 2篇充质干细胞
  • 1篇血液
  • 1篇血液内科
  • 1篇造血干
  • 1篇造血干细胞
  • 1篇造血重建
  • 1篇融合基因
  • 1篇受体
  • 1篇损伤小鼠
  • 1篇腺病
  • 1篇腺病毒
  • 1篇腺病毒载体
  • 1篇小鼠
  • 1篇临床教学

机构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张勇
  • 3篇陈婷婷
  • 2篇张佩
  • 2篇符刚
  • 2篇徐双年
  • 2篇裴莉
  • 1篇范文霞
  • 1篇罗云
  • 1篇王导新

传媒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造血干细胞归巢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1年
造血干细胞(hemopoieticstemcell,HSC)移植已经成为治疗难治性血液病、免疫缺陷性疾病、恶性肿瘤等的重要手段之一,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由于干细胞采集方便,移植后造血重建快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而影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能否成功最重要因素取决于干细胞数量、干细胞能否顺利归巢、植入。造血干细胞归巢(homing)是指定向造血干细胞通过静脉移植经外周血循环进入受体后,经复杂的分子间相互作用而介导其在骨髓内识别与定位。目前研究表明,HSC归巢包括一系列复杂的过程:(1)移植的干细胞滚动粘附于骨髓血窦内皮;(2)稳定的黏附并穿行内皮;(3)到达血管外骨髓微环境开始增殖分化,重建造血。现就干细胞归巢的过程及其相关机制进展综述如下。
罗云张勇王导新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受体淋巴细胞归巢
表达SDF-1/HOXB4融合基因的间充质干细胞联合脐血CD34^+干细胞共移植对辐射损伤小鼠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表达SDF-1/HOXB4融合基因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联合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s)共移植对辐射损伤小鼠的影响。方法表达SDF-1、HOXB4和SDF-1/HOXB4基因的3个腺病毒载体分别转染正常人骨髓MSCs,将其联合脐血CD34+细胞经尾静脉移植到辐射损伤的NOD/SCID小鼠体内(MSCs 8×105细胞/只,CD34+1×105细胞/只),分别为SDF-1/MSCs+CD34+组(SDF-1组)、HOXB4/MSCs+CD34+组(HOXB4组)、SDF1-HOXB4/MSCs+CD34+组(S-H组),另外3组为未转染MSCs+CD34+组(MSC-HSC组)、单纯CD34+组(HSC组)、单纯辐照组(IR组)。检测移植后各组小鼠存活率、外周血象恢复、骨髓病理变化及人源CD45+细胞植入率。结果 S-H组小鼠存活率高,且外周血WBC、HGB、PLT和骨髓造血功能恢复快。在移植后6周骨髓CD45+细胞植入率(47.43%±8.89%)较其余各组高。结论表达SDF-1/HOXB4融合基因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联合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HSCs)共移植能促进造血重建及植入,提高移植成功率。
陈婷婷张佩范文霞钱峰华符刚裴莉徐双年邹仲敏张勇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SCID小鼠造血重建
表达SDF-1/HOXB4融合基因的间充质干细胞对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及干性维持的作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构建SDF-1、HOXB4和SDF-1/HOXB4融合基因腺病毒表达载体,转染体外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比较其对CD34+细胞体外扩增及干性维持的影响。方法全基因合成SDF-1/HOXB4基因序列,以其为模板,经PCR、酶切及测序鉴定,构建表达SDF-1、HOXB4和SDF-1/HOXB4的3种腺病毒载体,转染至293A细胞进行包装和病毒滴度测定,并转染体外培养的MSCs,分别为SDF-1组、HOXB4组和S-H组,转染空腺病毒载体的为阴性对照,转录水平及蛋白水平检测MSCs中外源基因表达。4组MSCs和CD34+细胞共培养7 d,计数细胞并检测其CD34+表达。结果测序表明3种腺病毒载体构建成功,在293A细胞中成功包装并获取病毒,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3个基因在MSCs细胞中稳定高表达,MSCs和CD34+细胞共培养,扩增细胞数目SDF-1组(9.52±2.24)、S-H组(8.11±2.34)显著高于对照组(4.85±2.53,P<0.05),S-H组(CD34+表达为1.85%)较SDF-1组(1.20%)、HOXB4组(1.28%)更利于CD34+细胞干性维持。结论表达SDF-1/HOXB4融合基因的MSCs对CD34+细胞体外扩增及干性维持作用更好。
张佩陈婷婷叶枫裴莉符刚徐双年邹仲敏张勇
关键词:腺病毒载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
互动式案例教学在血液内科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评价互动式案例教学(interactivecaseteaching,ICI、)在血液内科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在第三军医大学2009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中随机挑选60名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人。实验组采用互动式案例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学期结束后对2组学生进行闭卷考试,题型包括概念题(名词解释、选择题、简答题)占70分,病例分析题占30分,共100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面4-s)表示,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科室自制学生调查问卷,对学生的反馈意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期末考试成绩分析:2组学生在概念题型方面,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0);在病例分析题型方面,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实验组的总成绩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互动式案例教学形式与效果普遍评价较高。结论在血液内科教学中采用互动式案例教学,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将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更好地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陈婷婷张勇
关键词:互动式案例教学血液内科临床教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