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372029)
- 作品数:10 被引量:114H指数:7
- 相关作者:李青龙述尧钟志华侯淑娟张维刚更多>>
- 相关机构:湖南大学悉尼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一般工业技术建筑科学更多>>
- Optimization Design of S-shaped Front Rail under Impact Loading
- Crashworthiness optimization design of thin-walled aluminum circular cross-sectional S-rails under the impact ...
- S. J. Hou 1
- 关键词:CRASHWORTHINESS
- 薄壁构件的长度对抗撞性影响的研究被引量:5
- 2008年
- 基于显式有限元技术,采用响应面法,以结构的比吸能为优化函数,以提高吸能原件的抗撞性为目的,研究正方形截面金属薄壁构件的长度对抗撞性的影响;经过数值分析,得出正方形截面薄壁构件的比吸能关于构件长度和截面边长的变化规律,这些规律可以用于实际吸能原件的设计,并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 侯淑娟龙述尧李青
- 关键词:有限元薄壁构件抗撞性
- 基于显式有限元技术的梁截面抗撞性优化被引量:3
- 2006年
- 本文基于显式有限元技术,采用响应面法,以结构的比吸能为优化函数,以提高吸能原件的抗撞性为目的,对正方形截面的金属薄壁梁进行了形状优化.经过数值分析,得出了正方形截面梁的比吸能关于壁厚和截面边长的变化规律,这些规律可以用于实际吸能原件的设计,并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 侯淑娟李青龙述尧
- 关键词:有限元法抗撞性梁截面
- 汽车动态仿真中车身点焊有限元建模的新方法被引量:26
- 2006年
- 对点焊连接提出了一种新的模拟技术,即不同于传统的节点对节点模拟焊接。新型焊接单元在有限元节点与单元之间引入一短梁单元来模拟焊接关系,单元承受拉伸力和剪切力。仿真实例说明,此新型焊接单元,既保证了仿真计算的可靠,又避免了传统算法中细化局部网格的处理,减轻了工作量。
- 何文张维刚钟志华
- 关键词:有限元建模方法
- 自由曲线轮廓加工的圆弧样条刀具路径研究被引量:10
- 2006年
- 给出了一种平面曲线轮廓的圆弧样条拟合及刀具路径生成算法,该算法面向零件轮廓的光顺性刀具路径生成,通过应用曲线的曲率关系,对以NURBS表示的被拟合自由曲线按参数递增的方向用G1连续的圆弧或直线段逐段拟合,并生成相应的圆弧样条刀具路径,从而实现零件曲线轮廓表面的光顺加工。实例计算和分析结果证明了该算法具有计算稳定性好、计算效率高的优点,易于在数控加工中实现。
- 杨旭静钟志华陈泽忠
- 关键词:圆弧样条刀具路径数控加工NURBS
- 端部方锥形薄壁构件的抗撞性尺寸优化被引量:16
- 2007年
- 基于显式有限元技术,采用响应面法,以结构的比吸能为优化函数,以提高车辆吸能原件的抗撞性为目的,研究正方形截面金属薄壁构件的端部锥形尺寸对抗撞性的影响。经过数值分析,得出端部为方锥形的正方形截面薄壁构件的比吸能关于锥形长度和小锥边长的变化规律,这些规律可以用于实际吸能原件的设计,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 侯淑娟李青龙述尧
- 关键词:有限元抗撞性
- 端部圆锥形薄壁构件的抗撞性设计优化被引量:5
- 2006年
- 基于显式有限元技术,采用响应面法,以结构的比吸能为优化函数,研究了圆形截面金属薄壁构件的端部锥形尺寸对抗撞性的影响;经过数值分析,得出了端部为锥形的圆形截面薄壁构件的比吸能关于锥形长度和锥边直径的变化规律,这些规律可以用于实际吸能原件的设计,并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 侯淑娟李青龙述尧
- 关键词:有限元法抗撞性
- 矩形截面锥形薄壁管关于能量吸收和初始碰撞力峰值的优化被引量:17
- 2007年
- 以矩形截面锥形薄壁管为吸能元件,从吸能能力和轻量化角度出发,以比吸能和比吸能与初始碰撞力峰值的比值为优化目标函数,采用响应面法,利用有限元软件LS-DYNA,分析了矩形截面锥形薄壁管结构的几何参数对其比吸能和比吸能与初始碰撞力峰值的比值的影响,得到了各自优化模型下的最优结果,为汽车结构吸能元件的设计提供参考。
- 龙述尧陈仙燕李青
- 关键词:响应面法
- 基于连续响应表面法的汽车结构耐撞性仿真优化被引量:10
- 2007年
- 汽车结构的耐撞性及碰撞吸能优化是现代汽车工业重要的研究内容。耐撞性的优化涉及到材料与结构的众多参数,传统的设计、仿真及碰撞试验往往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结构的碰撞性能,而无法达到限定条件下的最优状态。为解决汽车碰撞的优化问题,文中采用连续响应表面方法,通过变量筛选技术和一阶线性响应表面模型,并结合非线性有限元程序进行全局寻优。汽车前端结构的耐撞性优化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
- 廖兴涛李青张维刚
- 关键词:耐撞性
- 响应表面法在薄壁构件耐撞性优化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1
- 2006年
- 汽车结构的耐撞性及碰撞吸能优化是现代汽车工业重要的研究内容.耐撞性的优化涉及材料与结构的众多参数.传统的设计、碰撞仿真及试验往往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结构的碰撞性能而无法达到限定条件下的最优状态.利用国际上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种优化理论方法——响应表面法,结合传统的优化手段以及非线性有限元程序对薄壁构件的耐撞性问题进行了优化研究.耐撞性优化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和有效性.
- 廖兴涛张维刚李青钟志华
- 关键词:耐撞性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