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创新苗圃基金(06MP076)
- 作品数:4 被引量:21H指数:2
- 相关作者:张锦明王瑞民田嘉禾姚树林郭喆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创新苗圃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多巴胺转运蛋白PET成像诊断帕金森病被引量:15
- 2008年
- 目的:探讨多巴胺转运蛋白(DAT)显像诊断帕金森病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8例正常人、31例晚期帕金森病(PD)患者分别进行11C-β-CFTPET显像,采用感兴趣区(ROI)及统计参数图(SPM)进行分析,比较正常组与PD组之间的差异。结果:ROI显示PD组尾状核及壳核各区域DAT摄取明显低于对照组,重侧基底节DAT减少较对侧明显,重侧的尾状核头、体及壳核前、中、后的区域内CFT摄取值分别为轻侧的94.6%、87.0%、89.6%、91.8%、95.4%。SPM图像显示DAT减低区域主要集中在两侧尾状核、壳核区域,以壳核中后部减低为著,重侧DAT减低区域明显大于轻侧。结论:11C-β-CFTPET显像能够客观显示帕金森病DAT不对称性代谢改变的区域,有助于帕金森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价。SPM分析为一种更全面、准确的统计方法。
- 何婷婷王瑞民陈英茂张锦明姚树林田嘉禾
- 关键词:帕金森病多巴胺转运蛋白统计参数图
- 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细胞移植的PET在体显像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PET在体显示移植于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脑内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分化结果及治疗效果。方法将RPE细胞移植于治疗组PD模型大鼠(12只,其中1只用于组织化学染色)纹状体内,对照组(11只)移植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移植前后分别进行^11C-雷氯必利(raclopride)、^11C-N-甲基-2β-甲基酯-3β-(4-F-苯基)托烷(β-CFF)PET显像,并用感兴趣区(ROI)法分析2组移植前后显像变化。移植后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善情况及分析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结果移植前PET显像示大鼠模型损伤侧纹状体^11C-raclopride摄取增高,而^11C-13-CFF摄取下降。移植RPE细胞后,治疗组大鼠损伤侧纹状体^11C-raclopride摄取降低,^11C-β-CFF摄取上升。ROI分析纹状体/小脑放射性比值^11C-raclopride由1.870±0.465(移植前)降至1.601±0.257(移植后);^11C-13.CFF由1.827±0.347(移植前)升至2.336±0.326(移植后)。大鼠旋转行为有所改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移植的RPE细胞可分化为多巴胺神经元。结论PET显像可为监测移植细胞存活、分化及转归提供一种在体、无创、可视化评价工具。
- 王瑞民郭喆张锦明沈丽尚爱加陈英茂姚树林尹大一田嘉禾
- 关键词:帕金森病
- 多巴胺D2受体PET成像在制备帕金森病大鼠模型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08年
- 将23只帕金森病(PD)成功模型大鼠分别进行11C-Raclopride PET显像,ROI方法测量模型大鼠两侧纹状体/小脑比值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侧有无显著性差异。正常与模型大鼠分别进行TH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模型大鼠毁损侧纹状体放射性明显上升,两侧纹状体/小脑比值统计比较,p值为0.000,具有显著性差异;同时,模型大鼠TH染色黑质处阳性神经元数量减少。通过PET多巴胺D2受体成像在体显示PD模型大鼠毁损侧纹状体D2受体状态,再结合行为学观察可作为证实模型成功的标准之一,为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断PD提供了一种分子成像工具。
- 王瑞民姚树林郭喆张锦明尚爱加田嘉禾
- 关键词:帕金森病多巴胺D2受体正电子发射断层
- 多巴胺转运蛋白PET成像在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研究多巴胺转运蛋白(11C-β-CFT)PET成像技术在判别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22只成功的PD大鼠模型分别进行11C-β-CFTPET显像,ROI方法测量模型大鼠两侧纹状体/小脑比值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侧有无显著性差异。正常与模型大鼠分别进行TH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模型大鼠毁损侧纹状体放射性明显下降(P=0.000)。同时模型大鼠TH染色黑质处阳性神经元数量减少。结论:PET多巴胺转运蛋白成像可结合行为学观察作为证实模型成功的检验方法之一,为基础研究及临床诊断PD提供了一种分子成像工具。
- 王瑞民王庆胜郭喆张锦明尚爱加姚树林田嘉禾
- 关键词:帕金森病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多巴胺转运蛋白P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