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2164)
- 作品数:7 被引量:48H指数:5
- 相关作者:杨益民王昌燧何秋菊蒋洪恩郑会平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首都博物馆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新疆阿斯塔那墓地出土唐代木质彩绘的显微激光拉曼分析被引量:14
- 2013年
- 新疆吐鲁番地区气候干燥,大量的有机质文物保存较好。阿斯塔那墓地是晋唐时期高昌城居民的公共墓地,文化内涵较为丰富,其中发现的一件木质彩绘,由九种不同颜色绘成。通过显微激光拉曼对彩绘原料进行了原位无损分析,鉴定出石膏、铅丹、炭黑、赤铁矿和氯铜矿等无机颜料,以及植物染料藤黄和靛蓝;值得指出的是,该彩绘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藤黄染料利用实物。研究结果表明,唐代吐鲁番地区的高昌居民已经娴熟掌握了颜料的制备、调配、使用,从而创作精美的彩绘作品;文物的颜料分析不仅为彩绘文物的保护提供依据,也为古代丝绸之路的颜料贸易、文化交流的研究提供佐证。
- 司艺蒋洪恩王博何秋菊胡耀武杨益民王昌燧
- 关键词:颜料
- 甘肃酒泉西沟村魏晋墓铜甑釜残留物的脂质分析被引量:6
- 2016年
- 残留物分析可为器物用途提供直接证据。铜甗是古代重要的炊具之一,其用途在文献上有较多记载,但残留物分析甚少。甘肃酒泉西沟村魏晋墓M5出土铜甑釜(分体甗)下半部分的釜内存有一些白色膏状残留物,为了解其生物来源和该器物的功能,本工作利用红外光谱、脂质分析及单体脂肪酸稳定碳同位素等方法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白色膏状残留物应为反刍动物油脂,推测是蒸制铜甑中的牛肉或羊肉时渗流下来而成,这为该釜甑组合作为炊蒸器用于加工肉食提供了有力证据。鉴于墓M5具有浓郁的游牧文化风格,而铜甗是典型的中原汉人炊具,这也反映了魏晋时期当地汉人与北方游牧民族在饮食文化方面的交流与融合。
- 任萌罗武干赵亚军麦慧娟饶慧芸杨益民王昌燧
- 关键词:饮食文化
- 古代蛋白质分析在考古学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6年
-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自然科学被广泛应用到考古学研究的诸多领域,现代考古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态势日渐明显,科技考古作为考古学研究的重要一翼的优势已明确显现,并为中国考古学研究提供了新手段和新视角,拓展并深化了中国考古学研究的广度和相关内容,同时也加速了中国考古学研究的国际化进程。但科技考古的研究理念、研究方法及崭新研究内容并未在学术界得到普及,为此本刊特邀四位学者针对科技考古中古代蛋白质分析在现代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古食谱分析方法与中国考古学研究、植物考古学与中国农业起源研究、GIS技术在聚落考古中的应用等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以飨读者。
- 杨益民张国文陶大卫张建
- 关键词:科技考古稳定同位素农业起源聚落考古
- 新疆克里雅河北方墓地出土食物遗存的植物微体化石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一、引言古代食物遗存的科技分析能为人类文化演进、先民生计方式、古代食品的加工和利用等提供丰富的信息。然而,由于有机物易降解,在考古发掘现场很难发现可见的古代食物遗存。我国新疆地区由于降水稀少,气候干燥,因此很多考古遗址中的食物遗存得以迅速干燥脱水并保存下来。利用植物微体化石分析新疆地区的古代食物遗存近年来取得了较大进展,例如龚一闻等人①对新疆苏贝希遗址的面食和点心遗存的植物学来源和烹饪方式进行了分析,得到这些面条和点心是由黍制作,并且以煮或烤制的方式加工而成;陈涛等人对新疆阿斯塔纳墓地出土的面食进行了多种植物微体化石手段分析②。
- 解明思蒋洪恩杨益民杨益民胡新军王昌燧
- 关键词:食物遗存植物微体
- 小河墓地出土草篓残留物的蛋白质组学分析被引量:5
- 2012年
- 有机残留物分析是国际科技考古领域的热点之一,蛋白质分析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为对新疆小河墓地出土草篓所含的黄褐色颗粒状残留物进行了分析,以期探索其种属来源,揭示小河墓地先民生活方式和社会活动的相关信息。本工作首先采用红外方法对墓M13出土草篓中的颗粒状残留物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了较高的蛋白质含量;提取蛋白质后,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鉴定出牛酪蛋白、牛免疫球蛋白和牛β乳球蛋白,据此推断该残留物为牛奶制品。需要指出的是,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牛奶加工证据,说明牛奶是小河墓地先民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工作还显示,蛋白质组学方法灵敏度高、所需样品量小,应可广泛地应用于古代残留物分析。
- 梁一鸣杨益民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李文瑛李晓明王昌燧
- 关键词:蛋白质组学小河墓地牛奶制品
- 新疆阿斯塔那唐墓出土彩塑的制作工艺和颜料分析被引量:17
- 2013年
- 新疆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了大量的彩塑,为了解其制作工艺与彩绘颜料成分,采用显微激光拉曼光谱,结合剖面观察和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等科技手段,对出土于唐墓的6个样品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泥胎表面先用硬石膏做打底层,再施以彩绘,且彩绘颜料厚薄有异。所使用的红、黄、黑、白和绿色颜料有铅丹、密陀僧、朱砂和土红、雌黄、炭黑、硬石膏及氯铜矿等无机颜料,而粉色彩绘是由铅丹(或铅丹和密陀僧的混合物)与硬石膏调和而成,且密陀僧作为彩绘颜料在新疆是较早的发现。其最为重要的发现是蓝色彩绘为植物性染料——靛蓝。这一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的彩塑修复与保护方案的制订提供了有价值参考。
- 郑会平何秋菊姚书文王博宋国定杨益民王昌燧
- 关键词:彩塑颜料
- 绛县倗国墓地铜簋的残留物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传统观点认为,铜簋内盛放的主要是黍、稷等C4类植物,但始终缺乏科学的证据。山西省绛县横水镇西周倗国墓地出土的一个铜簋中含有黑色残留物,通过形态观察、红外光谱、元素分析以及稳定同位素分析,发现其含有一定量的淀粉,该残留物主要由C3类植物和以C3植物为食物链底层的动物组成,推测铜簋曾盛有煮熟的大米及肉类。这说明古代铜簋的使用应是多样化,将有助于人们重新审视青铜礼器的使用方式和功能。
- 杨益民金爽谢尧亭黄文川王昌燧
- 关键词:稳定同位素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