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无)
- 作品数:65 被引量:198H指数:7
- 相关作者:范金民张学锋夏维中刘欢萍胡阿祥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安徽大学南京晓庄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清代中外贸易中的“南京布”被引量:5
- 2017年
- 明后期起蜚声西方各国的"南京布",最初是指一种由紫色棉花织成的布匹,后来衍展为江南较为常见的代表性布匹即小号布匹。曾广泛织造于苏松地区,称之为"苏松棉布"或"江南棉布"或更为恰切。南京布的得名当因其产自明代南直隶所属苏州、松江二府。南京布销往欧洲的时代,始于16世纪中后叶葡萄牙和西班牙人东来,1786-1832年间,每年外销100余万匹,价值约在白银40万-50万两之谱,足证当时的商品流向与鸦片战争后迥然不同。为数可观的江南棉布,绝大部分由美、英两国商船尤其美籍商船输出,但其他各国商船的输出量,也不容忽视。南京布输入俄国的历史,远早于欧美,交易数量亦曾二三倍于后者,但其衰也早。西方世界输入南京布的盛衰过程,正与江南棉布销路由盛转衰的过程相一致,充分反映了江南棉布在中西贸易中前后地位的变化。
- 范金民
- 关键词:清代中外贸易
- 明末清初徽州书画商人的经营活动被引量:2
- 2014年
- 明末清初活跃在江南的徽州书画商人,其经营活动旨在获取商业利润,其间自有"浮慕"者,但决非能以"附庸风雅"概而言之。徽州著名书画商人吴其贞、王越石,以及方樵逸、胡雅竹的经营都相当成功,不但积累起雄厚的家资,而且搜罗收藏了大量书画珍品瑰宝,还培养了其家族或邻近地域的不少书画经营人才。明末清初李日华、张丑等人的收藏鉴赏事业,有赖于广大徽州书画商人的商业经营。
- 姚旸范金民
- 关键词:明末清初
- 江南文化视域下的乾隆南巡刻石探析被引量:1
- 2017年
- 清代乾隆皇帝的六次南巡催生了大量刻石。它们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生产主要缘于地方官绅邀宠志恩、刻意逢迎,同时也不乏皇帝本人的彰功显绩自我炫耀。异于普通刻石,南巡刻石具有御制性、官方性的特质。它们以特有的形式见证了清帝巡狩巨典,记录了一代帝王对江南风物文化的恋慕之情。更重要的是,这些刻石为江南的山水名胜注入了新的文化元素,丰富其文化内涵,对江南地域名胜及文化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发挥着深远影响。
- 刘欢萍
- 关键词:刻石江南文化
- 明清时期福建商帮在江南的活动被引量:3
- 2014年
- 自明中期到清中期,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极为发达的江南,是福建商帮经营活动的重要地区,无论苏州、杭州、上海等大城市,还是乍浦、双林等市镇,都活跃着福建商人。福建各府商帮均在江南各地建立会馆,大力经营棉花布匹、生丝丝绸、米粮、蔗糖、木材、纸张、蓝靛、烟叶、花木、南货等商品,开张典当铺等,与其他地域商帮展开竞争。其活动直接推动了福建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习尚的改变,促进和影响着江南的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
- 范金民
- 关键词:明清
- 南京大报恩寺及其琉璃塔在海外的影响
- <正>永乐十年(1412年),永乐皇帝下令在宋元天禧寺原址,以"准宫阙规制"即以修建皇宫的标准,为其父母即明太祖朱元璋夫妇修建南京大报恩寺。至宣德三年(1428年),大报恩寺最终落成,前后费时长达17年。大报恩寺占地40...
- 夏维中冯洪河郑玉超
- 文献传递
- 清代中期上海成为航运业中心之原因探讨被引量:2
- 2013年
- 清代中期,上海替代苏州,崛起成为南北洋航运业中心。推原其故,它既是清代前期海洋贸易商品流通政策下的产物,又是全国商品生产大势商品流通格局下的产物,更与江南腹地发达的商品生产基础和特殊的商品生产结构以及上海的地理区位优势大有关系,上海担负着输出入江南腹地大宗商品和转输米豆等商品的功能。
- 范金民
- “苏样”、“苏意”:明清苏州领潮流被引量:18
- 2013年
- 明代后期流行起来的"苏样"、"苏意",是苏州风尚的代名词,从生活方式到行为方式,举凡服饰穿着、器物使用、饮食起居、书画欣赏、古玩珍藏、戏曲表演、语言表达,无所不包。自明后期至清中期绵延了近三个世纪之久的苏州风尚,不仅仅是一种炫耀性的风尚,而且还是品位和身份、意蕴和境界、风雅和脱俗的象征。在长期的慕仿效法过程中,全国各地持续保持着对苏州的仰慕、崇敬以至迷信的状态,亦步亦趋式地效仿和追随。苏州时尚的风行,苏州强大无比的影响力,是由苏州人刻意制造出来的。苏州人擅长发挥和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始终牢牢控制着时尚的话语权,制定着适合自身、有利自己的苏州标准,操控着海内上下进退之权,而且还以无形的力量开拓和营造着有形的商品市场,使得苏州的商品生产始终走在前列。
- 范金民
- 关键词:明清
- 试论宜兴亳村陈于泰的评价失真问题
- 2013年
- 一般而言,士大夫在王朝更迭之际对新朝故国的态度及表现,应是其获得历史评价的第一依据,但也不尽然,明末清初宜兴亳村的陈于泰就是一个例子。某种程度而言,宜兴民变实际上已经给陈于泰的道德形象定了格,并使其成了晚明缙绅贪婪形象的符号。更可悲的是,随着明亡之后汉族士人痛定思痛、自我反省的不断深入,加之新朝的有意渲染,陈于泰的这一形象不仅在身后毫无反转的可能,反而还被继续强化。陈于泰在明清鼎革中的真实表现,自然也被有意无意地忽视。这一实例提醒我们,由于明清之际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这一时期的士人评价之难度要远远超出一般。
- 汪莉夏维中
- 关键词:明末清初士人
- 论乾隆南巡对江南形象传播之影响——以南巡相关绘画与仿建行为为中心
- 在历代帝王巡游中,清代乾隆皇帝的六次南巡最为世瞩目,其频率之高、规模之大、影响之重及后世传闻之广,堪称旷古未有。南巡期间,乾隆命画师相随,将江南名园、景致摹绘成图,大量仿建于北方御苑行宫。这种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移植"效法...
- 刘欢萍
- 关键词:绘画仿建园中园
- “近世都城”的出发——以南唐金陵城为例被引量:4
- 2015年
- 从中国历代都城规制出发,南唐都城金陵无疑是近世都城的先驱。中世纪都城虽然规划严整,但同时具有大而不当及过于封闭的缺点;当社会的发展迎来近世以后,人们在利用中世纪都市的同时,无一例外地对其进行了整改。在抛弃封闭坊市的同时,城市的空间范围大大缩小,更多地认可现实,注重城市的功能,朝着更加开放,更加合理化,更加活性化的方向发展演变。
- 张学锋
- 关键词:唐宋变革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