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0160)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2
相关作者:王健鑫刘雪珠戴秋萍李鹏罗红宇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海洋学院浙江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多样性
  • 3篇海域
  • 2篇群落
  • 2篇群落结构
  • 2篇邻近海域
  • 2篇近海
  • 2篇近海域
  • 2篇北极黄河站
  • 1篇淀粉酶
  • 1篇东海海域
  • 1篇选育
  • 1篇异养细菌
  • 1篇诱变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态效应
  • 1篇全球环境
  • 1篇全球环境变化
  • 1篇株产
  • 1篇微生物
  • 1篇海平面升高

机构

  • 3篇浙江海洋学院
  • 2篇浙江海洋大学

作者

  • 3篇王健鑫
  • 2篇刘雪珠
  • 1篇何建瑜
  • 1篇赵荣涛
  • 1篇陶诗
  • 1篇罗红宇
  • 1篇李鹏
  • 1篇吴方伟
  • 1篇戴秋萍

传媒

  • 2篇海洋科学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水产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4
  • 2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北极黄河站邻近海域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分析
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对于研究北极海水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北极斯瓦尔巴德附近的表层海水中九个不同地点进行了取样,通过荧光计数,稀释培养技术,生理试验和16S rDNA基因鉴定方法,研究了北冰洋表层海水中可培养浮...
刘嘉佩
关键词: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
东海表层沉积物纯培养与非培养细菌多样性被引量:8
2013年
于2011年7月采集了浙江舟山沿岸海底沉积物样品(122°10′41″E,29°49′7″N),通过埋片原位观察、荧光显微计数、纯培养菌分离以及非培养细菌构建克隆文库的方法,分析和研究了东海表层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埋片原位观察和荧光显微计数法的结果表明:沉积物样品中细菌的细胞数量为(9.30±3.44)×107cells/g;通过分离纯化共获得313株细菌,分属于20个属,4种培养基对细菌的分离效果依次为RO>M1>Zobell2216>MR2A;常规形态学与生理生化鉴定结果显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海球菌属(Marinococcus)从数量和种类上皆为优势菌属,分别占分离菌株总数的21.08%和17.25%;对73株典型海洋细菌进行16SrDNA分子鉴定发现,厚壁菌门(57.5%)、γ-变形杆菌纲(32.9%)、黄杆菌纲(4.1%)和放线菌纲(5.5%)等为主要类群。非培养细菌克隆文库序列分析发现:细菌克隆子主要属于厚壁菌门和变形杆菌门,而芽孢杆菌纲和γ-变形杆菌纲是上述两个门的优势类群。综合纯培养与非培养数据得出东海海域表层沉积物细菌多样性丰富,具有进一步开发研究的价值。
何建瑜刘雪珠赵荣涛吴方伟王健鑫
关键词:东海海域海洋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
海洋酸化对异养细菌生态效应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3年
全球环境变化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大气CO2浓度升高是导致环境变化(全球变暖、海平面升高、上部混合层浅化等)的主要元凶,2010年全球C02排放量首次突破100亿t(10.0Pg±0.9Vg),大气CO2浓度达到(389.63±0.13)×10^-6,并继续以年平均约3%的速率递增,全球大气环境恶化的趋势更加严峻。
王健鑫刘雪珠陶诗
关键词:生态效应异养细菌大气CO2浓度升高全球环境变化海平面升高
一株产淀粉酶海洋放线菌菌株的选育及发酵条件的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为筛选到海洋来源的淀粉酶,采用Yoo改良法测酶活,对从浙江舟山群岛海域潮间带海泥样中筛选到的一株玫瑰暗黄链霉菌A46进行选育,通过紫外线和DES诱变处理,得到一株酶活为105.6 U/m L的突变株,该突变株酶活提高213.3%,经过10次传代,酶活仅下降3.6%,是一株性状稳定的优良菌株。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应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方法(RSA)对该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系统优化,得到优化发酵条件:培养温度33℃、接种量2.25%、盐度23.4、初始p H值为8、转速200 r/min、装瓶量为20%、淀粉含量为0.5%、培养时间为72 h。研究表明,在此条件下的酶活为125.8 U/m L,酶活比优化前提高了19.1%。
李鹏王健鑫罗红宇戴秋萍
关键词:淀粉酶诱变PLACKETT-BURMAN
北极黄河站邻近海域浮游细菌多样性初步研究
2018年
通过荧光染色、稀释培养、生理生化和16SrRNA基因鉴定等方法,研究了北极黄河站附近海域海水中浮游细菌的丰度、可培养浮游细菌形态学特征及多样性;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黄河站附近采样站点(BJ2)的不可培养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可培养研究结果表明:(1)9个站点(BJ1-BJ9)水样平均含菌数为2.88×108个/L;(2)21株可培养浮游细菌中,仅AB08、AB09和AB17三株细菌为革兰氏阳性菌;(3)细菌主要包括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黄杆菌纲(Flavobacteriia)和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其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为优势菌(占71%)。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在得到的1 467个不可培养浮游细菌OTU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优势菌群,所占比例分别为49.71%和41.61%,还有少量的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其中变形菌门中以α-变形菌纲(α-Proteobacteria)为主要类群。
刘嘉佩陈蔷薇徐倩刘雪珠樊英萍戴秋萍王健鑫
关键词:浮游细菌多样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