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0929)

作品数:6 被引量:6H指数:2
相关作者:邱一华黄彦彭聿平黄慧伟刘燕更多>>
相关机构:南通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通市应用研究计划项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氨酸
  • 3篇羟化酶
  • 3篇细胞
  • 3篇淋巴
  • 3篇酪氨酸
  • 3篇酪氨酸羟化
  • 3篇酪氨酸羟化酶
  • 2篇淋巴细胞
  • 2篇慢病毒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凋亡
  • 1篇定量聚合酶链...
  • 1篇多巴
  • 1篇多巴胺
  • 1篇性关节炎
  • 1篇诱导性
  • 1篇神经元
  • 1篇神经元凋亡
  • 1篇实时定量聚合...

机构

  • 6篇南通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黄彦
  • 5篇彭聿平
  • 5篇邱一华
  • 4篇黄慧伟
  • 3篇刘燕
  • 2篇刘展
  • 1篇曹蓓蓓
  • 1篇陈娟
  • 1篇崔世维
  • 1篇包璟崟

传媒

  • 3篇南通大学学报...
  • 2篇交通医学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年份

  • 2篇2013
  • 3篇2010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白介素-6拮抗N-甲基-D-天门冬氨酸诱导的神经元凋亡
2009年
目的:在抗凋亡成分Bcl-2、促凋亡成分Bax和凋亡关键酶半胱氨酸蛋白酶-3(cysteinyl asparate-specific proteinase-3,caspase-3)的基因水平,探讨IL-6保护神经元防止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诱导的神经元凋亡。方法:取出生后8d幼鼠的小脑进行颗粒神经元体外培养。在培养液中加入IL-6(40ng/ml),孵育8d后,用NMDA(100μmol/L)刺激小脑颗粒神经元30min,诱导神经元凋亡。用Real-timePCR法检测神经元内Bcl-2、Bax和caspase-3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未用IL-6预处理的神经元,在用NMDA刺激后,其表达Bcl-2mRNA显著减少,表达BaxmRNA及caspase-3mRNA明显增加。IL-6本身没有明显影响上述基因的表达。神经元用IL-6预孵育后,再用NMDA刺激,神经元内Bcl-2、Bax和caspase-3的mRNA表达水平与未用IL-6预处理的神经元比较,表现为Bcl-2上调、Bax和caspase-3下调的变化,这些变化均有显著意义。结论:NMDA可诱导神经元的凋亡,IL-6对NMDA诱导的神经元凋亡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刘展黄慧伟黄彦彭聿平
关键词:神经元凋亡白介素-6N-甲基-D-天门冬氨酸BAX半胱氨酸蛋白酶-3
多巴胺D1样受体在介导调节CD4^+T淋巴细胞功能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从分子水平揭示CD4+T淋巴细胞表达D1受体和D5受体mRNA的现象,探讨这些受体在调节CD4+T淋巴细胞功能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磁珠分离和纯化小鼠淋巴结CD4+T淋巴细胞。用抗CD3/CD28抗体刺激活化CD4+T淋巴细胞,并用D1样受体激动剂SKF38393、拮抗剂SCH23390分别作用于CD4+T淋巴细胞,然后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CD4+T淋巴细胞上D1受体和D5受体mRNA的表达,Th1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T-box expressed in T cells,T-bet)和细胞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的表达,Th2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GATA binding protein 3(GATA 3)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的表达,Th17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retinoid acid-related orphan receptor gammat,RoRγt)和细胞因子IL-17、IL-22的表达。结果 :D1样受体激动剂SKF38393(10-8和10-7mol/L)作用于CD4+T淋巴细胞后,CD4+T淋巴细胞表达D1样受体mRNA增高,IFN-γ的表达降低,GATA 3、IL-4的表达增高,但T-bet、RoRγt、IL-17和IL-22的表达没有变化,SCH23390(10-7mol/L)能阻断SKF38393的这些作用。结论:CD4+T淋巴细胞能表达多巴胺D1样受体,CD4+T淋巴细胞上D1样受体的激活可促进CD4+T淋巴细胞向Th2细胞分化、抑制Th1细胞功能及增强Th2细胞功能。
黄彦曹蓓蓓刘展邱一华
关键词:CD4+T淋巴细胞TH1细胞TH2细胞
酪氨酸羟化酶重组质粒标准品构建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用T-A克隆法构建含酪氨酸羟化酶(TH)基因的重组质粒,并用实时定量PCR(RQPCR)方法制备标准品。方法:提取小鼠肾上腺髓质组织总RNA,逆转录为cDNA后进行RT-PCR,回收纯化电泳胶,T-A克隆与pGEM-T载体连接,转化Top-10感受态细菌,蓝白斑筛选出阳性菌落后,大量提取质粒,再进行RQPCR反应,最后制得含TH的重组质粒标准品。结果:肾上腺髓质TH的表达,PCR扩增,菌液PCR,测序鉴定均证实TH重组到pGEM-T载体上,经RQPCR定量后得到TH重组质粒标准品的标准曲线。结论:该方法能大量制备TH质粒标准品,并且可推广应用。
刘燕彭聿平黄彦黄慧伟邱一华
关键词:酪氨酸羟化酶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miR-TH克隆及慢病毒载体的构建
2010年
目的:克隆microRNA-酪氨酸羟化酶(TH),构建慢病毒载体。方法:根据TH基因序列(NM_009377.1),设计并合成4对微小RNA(miRNA)的Oligo DNA,退火形成双链后与pcDNATM 6.2-GW/EmGFP-miRNA载体相连,用Gateway技术将构建好的pcDNATM6.2-GW/EmGFP-miR-TH载体先后与中间载体pDONRTM221、慢病毒载体pLenti6/V5-DEST连接,构建慢病毒表达载体pLenti6/V5-DEST-TH,用脂质体2000(lipofectamine 2000)将慢病毒载体以及包装质粒(pLP1,pLP2和pLP/VSVG)共转染HEK-293FT细胞,收集上清,感染293T细胞株进行滴度鉴定。结果:测序结果表明,4对pcDNATM 6.2-GW/EmGFP-miR-TH表达载体序列与参考序列一致,构建出来的慢病毒载体在293FT细胞中包装成功,并通过293T细胞测得慢病毒滴度为5×106 TU/ml。结论:成功构建了TH的慢病毒干扰载体pLenti6/V5-DEST-TH,为利用RNA干扰技术进一步研究TH基因的功能和作用奠定了基础。
刘燕彭聿平黄彦黄慧伟邱一华
关键词:微小RNA慢病毒载体酪氨酸羟化酶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小鼠的淋巴组织中CD4~+T细胞表达酪氨酸羟化酶的变化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以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小鼠模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为研究对象,探讨在CIA发病过程中淋巴组织的CD4+T细胞表达儿茶酚胺合成的限速酶—酪氨酸羟化酶(TH)的变化,为淋巴细胞的内源性儿茶酚胺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在DBA/1小鼠尾根部皮内多点注射鸡Ⅱ型胶原乳剂以诱导CIA,在初次免疫后的第22天开始进行小鼠的关节临床评分,并在初次免疫后的第35和第55天进行小鼠踝关节的组织病理学观察。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在初次免疫后的第35和55天,其肠系膜淋巴结和脾脏中的TH阳性细胞数和CD4阳性细胞数的变化,以及TH+和CD4+T细胞共定位的细胞数量变化。结果:在初次免疫后的第29~32天,小鼠出现关节红肿,临床评分升高,在第46天达到高峰。踝关节病理学检查发现,CIA小鼠在发病早期(初次免疫后第35天)和发病晚期(初次免疫后第55天)其关节滑膜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滑膜组织增生、关节间隙变窄、部分关节软骨破坏。与正常组和佐剂对照组相比,CIA小鼠在发病早期和发病晚期其肠系膜淋巴结和脾脏中的TH+细胞数目和CD4+T细胞数目均显著增多,而且TH+和CD4+共定位的细胞数目也明显增多,但在CIA小鼠的发病早期与发病晚期之间,这些阳性细胞的数目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CIA发病过程中,CD4+T细胞表达TH增加,提示淋巴细胞的内源性儿茶酚胺参与RA的发病机制。
陈娟彭聿平崔世维包璟崟邱一华
关键词: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D4+T细胞酪氨酸羟化酶儿茶酚胺
淋巴细胞不同转染方法比较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用病毒转染和非病毒转染方法将质粒载体转染进淋巴细胞,比较各种方法转染淋巴细胞的效率,确定适合淋巴细胞最佳转染方法。方法:分别用脂质体转染法,电穿孔转染法,慢病毒感染法,核转染法将构建好的酪氨酸羟化酶(TH)基因干扰质粒转染小鼠淋巴细胞,24小时后经荧光显微镜观察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表达水平,确定转染率。结果:核转染法转染TH基因干扰质粒进入淋巴细胞的效率明显高于其他转染和感染方法,24小时后通过观察EGFP的表达确定转染效率可达50%-60%。结论:核转染方法是转染免疫细胞的有效手段,是体外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免疫功能的理想手段。
刘燕彭聿平黄彦黄慧伟邱一华
关键词:淋巴细胞转染慢病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