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20105504)

作品数:18 被引量:135H指数:8
相关作者:任露泉廖庚华刘庆平韩志武杨莹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空军航空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吉林省科技厅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一般工业技术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生物学
  • 9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机械工程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工程仿生学
  • 6篇仿生
  • 4篇气动
  • 3篇轴流
  • 3篇轴流风机
  • 3篇风机
  • 2篇大涡模拟
  • 2篇翼型
  • 2篇气动性能
  • 2篇气动噪声
  • 2篇减阻
  • 2篇风机叶片
  • 2篇BIONIC
  • 1篇电机
  • 1篇电渗
  • 1篇电渗流
  • 1篇雕鸮
  • 1篇多孔
  • 1篇多孔材料
  • 1篇信号

机构

  • 12篇吉林大学
  • 1篇空军航空大学

作者

  • 10篇任露泉
  • 4篇杨莹
  • 4篇韩志武
  • 4篇刘庆平
  • 4篇廖庚华
  • 2篇田丽梅
  • 2篇胡钦超
  • 2篇张成春
  • 2篇石磊
  • 2篇陈坤
  • 2篇王晶
  • 2篇张雪鹏
  • 1篇孙少明
  • 1篇刘大欣
  • 1篇梁云虹
  • 1篇卜兆国
  • 1篇高志桦
  • 1篇陈庆海
  • 1篇徐成宇
  • 1篇刘庆萍

传媒

  • 10篇吉林大学学报...
  • 3篇Journa...
  • 2篇Scienc...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Scienc...
  • 1篇中国科学:技...

年份

  • 3篇2014
  • 4篇2013
  • 6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长耳鸮翼前缘的仿生耦合翼型气动性能被引量:15
2010年
基于对流体介质中典型动物长耳鸮减阻降噪耦合功能的研究,揭示了其快速无声捕食主要取决于其高升力翼羽独有的序贯排列方式;应用逆向重构技术,量化了长耳鸮翅膀翼羽前缘形态特征几何信息,并建立仿生耦合模型,其展向前缘形态可以用波长与振幅(波峰、波谷)来限定。应用基于有限体积法和压力修正的SIMPLEC算法,对仿生耦合翼型模型的气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深度失速条件下,仿生耦合翼型结构在一定的波长和振幅范围内能够显著改善翼型的气动性能,升力增幅高达19.8%。失速攻角延迟30.3%。与波长相比,调节振幅能更好改善翼型深度失速条件下的气动性能。
徐成宇钱志辉刘庆萍孙少明任露泉
关键词:工程仿生学
蜻蜓翅膀功能特性及其仿生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3年
蜻蜓是自然界最优秀的飞行者之一,其通过翅膀的形态、构形、结构、材料等多个因素的相互耦合协同作用,展现出优异的功能特性,为航空航天飞行器和仿生微扑翼飞行器等的设计、研制和开发提供了天然的生物蓝本.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蜻蜓翅翼的几何结构、材料特性、飞行机理及翅翼飞行时的控制方式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有力助推了蜻蜓翅翼不同层面的仿生应用.本文简述了蜻蜓翅膀的飞行、自清洁、抗疲劳、消振降噪等功能特性,阐释了蜻蜓翅膀的形态、构形、结构、材料等与其功能特性之间的内在关系,分析了蜻蜓翅膀功能特性仿生研究的态势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任露泉李秀娟
关键词:功能特性构形
长耳鸮翅膀的三维建模被引量:7
2012年
通过对扫描获取的长耳鸮翅膀三维点云进行展向等距切片,依据翼型理论提取每个截面翼型的中弧线和厚度分布,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各公式系数,取平均系数以减小各翼型差异。对展向最大弧度、最大厚度、弦长和前缘线进行拟合修正,最终建立了翅膀的三维模型。翅膀模型的建立为数值分析探究长耳鸮翅膀良好气动和声学性能机理提供了前期基础,可将其应用于仿生扑翼飞行器上。
廖庚华杨莹胡钦超韩志武任露泉刘庆平
关键词:工程仿生学三维建模最小二乘法
基于CATIA的轴流风机叶片仿生参数化建模被引量:8
2012年
为解决轴流风机仿生叶片三维造型不能直接应用提取的鸟翅膀翼型问题,通过对风机叶片的几何分析,推导出叶片二维平面叶型坐标到三维空间坐标的转换关系。运用EXCEL对叶型截面各离散点进行处理得到相应的空间坐标;基于CATIA的自由曲面造型功能生成叶片曲面,再转化成实体叶片;采用FLUENT对所设计的轴流风机模型进行仿真分析,计算结果与设计要求比较吻合。
廖庚华刘庆平陈坤杨莹韩志武任露泉
关键词:工程仿生学轴流风机
基于典型鸟类翅膀特征的小型轴流风机叶片仿生设计与试验被引量:8
2012年
基于提取的雀鹰、长耳鸮翅膀的表面特征对小型轴流风机的叶片进行仿生优化,以求提高风机的气动性能。设计出8种仿生风机模型,通过CFD计算选出最优的仿生风机模型进行性能试验验证,并与原型风机进行了对比。对比试验流量-静压曲线发现,仿生风机气动性能明显好于原型风机,最大质量流量提高了6.1%,最大静压提高了7.0%,并发现V型截面好于圆弧型截面。本研究为叶片仿生参数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前期基础。
廖庚华胡钦超杨莹韩志武任露泉刘庆平
关键词:工程仿生学气动性能
肋条状仿生非光滑表面铸造成型方法被引量:3
2011年
鲨鱼皮肤表面的肋条状(riblet)非光滑结构具有减阻功能,已经被证实,但这种仿生非光滑表面在复杂铸件表面上难以实现,严重制约了它在工程上的应用。该文以横截面为三角形的非光滑结构为例,以200QJ50-26型离心式水泵叶轮表面为载体,对仿生非光滑表面一次铸造成型原理及工艺进行探讨。该工艺采用原料→切割成型→涂高温漆→粘贴→风干→修剪→成型→铸造的流程,尤其是高温漆的选择及涂抹对该成型工艺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仿生非光滑表面一次铸造成型法能形成设计要求的三角形沟槽的尖角,而且在叶轮内部全流道能够形成非光滑表面,其适应于复杂零件非光滑表面的加工。
田丽梅卜兆国陈庆海李文渊李新红
关键词:仿生减阻非光滑
大型多功能风电机组主轴制动器惯性试验台的研制被引量:5
2013年
针对我国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容量已达6MW,而现有风力发电制动器惯性试验台只能完成3MW制动器测试的问题,作者研制了可用于6MW大型风力发电机组主轴制动器测试的惯性试验台。介绍了该试验台的工作原理、结构及关键技术的解决措施。该试验台不仅可用于风力发电机组制动器测试,还可用于工业制动器、重型卡车制动器、船舶锚绞机制动器的测试,提高了设备的投资效益。初步实测表明,该新型试验台可以达到设计的功能要求。
吴东岩刘大欣谢徐州曾志勇陈胜根
关键词:机械设计风力发电机组制动器
形态/柔性材料二元仿生耦合增效减阻功能表面的设计与试验被引量:8
2013年
通过研究水生生物在流体介质运动中,皮肤可随着流体载荷的变化而发生动态变化,并与皮下组织特有的非光滑结构形成动态耦合,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表面的现象,并依据仿生学相似原理,提出一种形态/柔性材料二元耦合功能表面设计的新思想,称之为仿生耦合功能表面(BCFS),该功能表面由不同属性的双层材料构成,利用面层材料的弹性变形以及面层材料与基底材料表面上仿生非光滑结构的耦合,对流体进行主动控制,实现增效减阻功能。探索了将这种仿生耦合功能表面(BCFS)在典型流体机械-泵上面的实现方法,并以效率为目标,进行了仿生耦合功能表面增效减阻功能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这种耦合功能表面的仿生耦合水泵,效率提高了5%以上。
田丽梅高志桦王银慈任露泉商震
关键词:工程仿生学
NACA0018翼型模型的仿生降噪被引量:11
2011年
根据鸮翼后缘锯齿形和前缘非光滑形态对NACA 0018翼型模型进行仿生改形设计,设计了后缘锯齿状、前缘圆齿状以及后缘锯齿状加前缘圆齿状结构的3种仿生模型。应用大涡模拟方法和FW-H方程,对比分析了NACA 0018翼型模型和3种仿生模型在攻角α=6°,弦长雷诺数Re=1.6×105时的气动噪声。分析结果表明:3种仿生模型与NACA 0018翼型模型相比均具有降噪效果,后缘锯齿状加前缘圆齿状的仿生模型比单一后缘锯齿状及前缘圆齿状仿生模型具有更加显著的降噪效果。
石磊张成春王晶王永华张雪鹏任露泉
关键词:工程仿生学翼型大涡模拟气动噪声
A dynamic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human cervical spine with in vivo kinematic validation被引量:1
2014年
Most previous cervical spine finite element(FE) models were validated using in vitro cadaver measurement data from literatures. Although in vitro measurement can provide valuable data for model verification,the in vivo mechanical and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 of the cervical spine during its natural motions cannot be reproduced in vitro. In this study, a human FE model of skull(C0) and spinal vertebrae(C1–T1) was developed. The in vivo kine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head and neck were obtained from optoelectronic system, and used for the validation of the FE model.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ed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measured data in left/right lateral bending and left/right axial rotation, while discrepancy existed during flexion. The predicted segmental cervical vertebral angles were compared against data from previous in vivo experiment, too. Furthermore, the skin shift data from previous study was used to compensate the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 during flexion and left/right lateral bend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e model was successfully validated with the in vivo experimental data.
Jiajia WangZhihui QianLei RenLuquan Ren
关键词:有限元模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