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C790127)

作品数:18 被引量:471H指数:12
相关作者:孙晓华王昀郭旭刘小玲李明珊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实证
  • 3篇实证检验
  • 3篇能源
  • 3篇企业
  • 2篇新能源
  • 2篇新兴产业
  • 2篇要素生产率
  • 2篇战略性
  • 2篇战略性新兴产...
  • 2篇制造业
  • 2篇生产率
  • 2篇企业研发投资
  • 2篇全要素生产率
  • 2篇装备制造业
  • 2篇经济范式
  • 2篇技术经济
  • 2篇技术经济范式
  • 2篇范式
  • 2篇范式转换
  • 1篇地区经济发展...

机构

  • 18篇大连理工大学

作者

  • 15篇孙晓华
  • 6篇王昀
  • 5篇郭旭
  • 4篇刘小玲
  • 2篇郭少蓉
  • 2篇李明珊
  • 1篇郑辉
  • 1篇王林
  • 1篇柴玲玲
  • 1篇张荣佳
  • 1篇徐帅

传媒

  • 3篇管理科学学报
  • 2篇科学学研究
  • 2篇管理工程学报
  • 2篇管理评论
  • 2篇系统管理学报
  • 1篇系统工程学报
  • 1篇数量经济技术...
  • 1篇科研管理
  • 1篇财经科学
  • 1篇经济学家
  • 1篇东北大学学报...
  • 1篇管理世界

年份

  • 2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何种类型的研发投资更有利于提高一国生产率?——来自OECD国家的经验证据被引量:21
2014年
研发投资是提高生产率的重要途径,不同类型的研发活动对于一国生产率的改善存在着差异化作用。本文构建了反映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与生产率关系的理论模型,并以经合组织(OECD)23个国家1996-2010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从宏观层面检验了不同研发投资对生产率的异质性影响,结果发现:从作用时期来看,试验发展活动对当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应用和基础研究的功能发挥则存在一定的时滞,且基础研究的滞后期更长;从影响效果来看,基础研究的偏效应大于应用研究,而试验发展的作用显现虽然非常迅速,但其对生产率的带动效果相对较弱。因此,过多地依靠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投资并不是提高一国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应充分重视基础研究的投入和积累,以发挥其在促进生产率中的核心地位和长效作用。
孙晓华王昀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
政府补贴、所有权性质与企业研发决策被引量:69
2017年
本文将企业研发行为分为"是否研发"和"投入多少"两个阶段,就政府补贴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研发决策的影响进行研究.理论方面,构建企业研发决策的两阶段模型,讨论了补贴对企业研发投资的作用机制.实证方面,以中国工业企业为对象,选择Heckman两步法和2SLS分别处理了样本选择性偏误及变量间的内生性问题,对来自国有、私营和外资企业的分类样本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所有权性质下,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资的作用存在一定差别,国有企业面对优惠政策的倾斜和需要担负的社会责任,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概率较高,但由于特殊的产权关系和预算软约束等原因,缺乏扩大研发投入的动力;对于治理机制完善的外资企业和处于市场竞争弱势地位的私营企业而言,政府补贴的研发激励效果更为明显.
孙晓华郭旭王昀
关键词:政府补贴所有权性质
“是否研发”与“投入多少”:兼论企业研发投资的两阶段决策被引量:5
2017年
研发投资是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与以往研究不同,针对中国企业研发参与度小和投入强度低的现实,本文从企业属性、行业特征和外部冲击三个角度探究了研发投资的决定因素及作用机制,进而利用Heckman两步法建立选择和投资方程,以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和工业行业的中观数据为样本,就企业研发决策的两面性问题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企业研发行为的选择性偏误确实存在,是否研发与投入多少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制约,来自所有制分组的回归结果显示,企业性质是影响研发投资的重要因素,国有、外资和私营企业在研发决策机制方面存在巨大差异。
孙晓华刘小玲王昀白郁婷
范式转换、新兴产业演化与市场生态位培育——以新能源汽车为例被引量:16
2014年
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重大技术突破和发展需求为基础,代表着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方向,对经济社会具有全局带动和重大的引领作用。本文从技术经济范式转换的视角,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演化的过程及阶段性特征,基于战略生态位管理理论,考察了技术和市场生态位在新兴产业发展不同时期的作用,针对市场生态位构建中存在的障碍因素,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探究了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生态位培育的机制设计,包括新技术与市场需求的连接机制、消费者偏好的引导机制、基础设施的供给机制和公共政策的激励机制。
孙晓华王林
关键词:技术经济范式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生态位
财政支出竞争与地区资本配置效率——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检验被引量:7
2015年
将空间外部效应考虑到财政支出竞争与地区资本配置效率的关系中来,基于Wurgler方法测算和比较了全国31个省区市的资本配置效率,进而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财政支出竞争对地区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范围来看,资本配置效率存在空间负相关性,政府财政支出竞争对地区资本配置效率具有显著的阻碍作用;分组估计显示,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东部省份的财政支出竞争有利于资本配置效率提升,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支出竞争则扭曲了资本流动方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资本配置效率。
孙晓华郭旭
关键词:财政支出竞争资本配置效率
新技术、异质性偏好与产业演化被引量:2
2014年
研究了新技术冲击下的产业演化过程,讨论了消费者异质性偏好对产业演化的影响,并利用系统模拟方法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发现:当传统企业率先进入市场时,能够凭借先发优势保持稳定的利润,新兴企业进入不会影响传统企业的主导地位;消费者对产品性能和价格要求的提高会促进更多新兴企业进入,但新旧产品仍然会共存于市场之中;消费者的异质性偏好为新产品提供了利基市场,随着传统企业的全部退出,新兴企业成为产业主导,新技术实现对旧技术的完全替代.
孙晓华郭少蓉
加价能力、行业结构与企业研发投资——市场势力与技术创新关系的再检验被引量:30
2018年
市场势力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本文创新性地从微观和中观两个层面,将市场势力分为个体企业拥有的加价能力和表征市场竞争情况的行业结构,从理论上阐述了加价能力与行业结构影响企业研发投资的机制,进而构建双层线性模型处理行业和企业的双层结构数据,以中国制造业二位码行业和微观企业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勒纳指数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显著为负,说明加价能力越强创新投入反而越低,并不存在预期的熊彼特效应;对于有研发企业而言,行业结构通过勒纳指数发挥间接作用,市场集中度的降低有利于削弱勒纳指数对企业研发投资的抑制作用,产生逃离竞争效应,而此种效应在大中型企业中更为突出,对于行业中的小型企业而言,市场竞争并不能起到激励研发投资的效果。
王昀孙晓华
关键词:勒纳指数
论产业技术政策的创新效应——需求拉动,还是供给推动?被引量:20
2017年
产业技术政策是避免创新活动市场失灵、推动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本文以装备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将产业技术政策分为需求导向和供给导向两种类型,以2005-2014年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实证样本,采用差分内差分方法考察了不同导向型产业技术政策的创新激励效果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总体上,单一导向型政策仅对一种创新产出带来促进作用,需求导向型政策有利于工艺创新,供给导向性政策有利于产品创新;(2)高强度政策下,两类导向型政策均能有效地促进产品创新,对工艺创新则没有显著影响;(3)不同导向型政策的时效性存在一定差别,其中供给导向型政策对产品创新的影响效果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得以显现;(4)政策驱动机制检验显示,产业技术政策的实施主要通过增加研发投入强度发挥作用。因此,在实施产业技术政策的过程中,应注重需求导向型和供给导向型政策的结合使用,并持续加强以研发补贴为主要形式的供给导向型政策的投入力度,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郭旭孙晓华徐冉
关键词:产业技术政策装备制造业
范式转换、异质性与新兴产业演化被引量:18
2016年
以新能源车为研究对象,从产品性能、销售价格和后续消费支出3个维度衡量新旧技术经济范式的空间和边界,在异质性条件下构建了消费者选择和企业投资决策模型,利用Matlab7.0对汽车产业的演化过程进行了模拟,并考察了政府消费性补贴和生产性补贴对新兴产业的扶持效应.结果发现:传统能源车凭借产品性能和销售价格的优势占领市场,尽管新能源车使用过程中后续消费支出较低,但无法突破传统能源车企业的主导地位;消费性补贴能够激发新能源车的购买,从需求侧倒逼新能源车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活动改善产品性能、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提高新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生产性补贴虽然从供给侧帮助更多的新能源车企业进入市场参与竞争,却没能改变市场份额和盈利水平低下的困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市场秩序,没有真正起到扶持新兴产业发展的效果.
孙晓华王昀刘小玲
关键词:技术经济范式战略性新兴产业
“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的政策效果评价——基于差分内差分方法的实证检验被引量:3
2015年
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是我国政府为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基础性作用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基于差分内差分方法,将装备制造业作为处理组,非装备部门作为控制组,从"量"和"质"两方面评估了振兴规划对于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作用。通过动态面板模型的构建,以1999-2010年行业数据为样本,对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的政策效果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振兴规划的实施不仅使装备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提高12.2%,而且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加4.8%。振兴规划推动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机制,主要是通过固定资产投资、劳动投入和研发投资实现的,资本深化程度和企业规模并没有因为振兴规划而得到明显的改善。上述研究结论表明,差分内差分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内生性问题,科学地评价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
孙晓华郭旭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政策效果评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