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5004770)

作品数:7 被引量:66H指数:5
相关作者:智发朝姜泊周殿元张迎春徐智民更多>>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基因
  • 3篇炎症
  • 3篇炎症性
  • 3篇炎症性肠病
  • 3篇双气囊
  • 3篇双气囊内镜
  • 3篇小肠
  • 3篇囊内
  • 3篇内镜
  • 3篇查对
  • 3篇肠病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小肠疾病
  • 2篇镜检
  • 2篇克罗恩
  • 2篇克罗恩病
  • 2篇溃疡
  • 2篇疾病
  • 1篇单核

机构

  • 7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智发朝
  • 5篇姜泊
  • 3篇关婧
  • 3篇张迎春
  • 3篇陈正彦
  • 3篇姚国鹏
  • 3篇林勇
  • 3篇周殿元
  • 3篇白杨
  • 3篇智佳
  • 3篇徐智民
  • 2篇肖冰
  • 2篇岳辉
  • 1篇赖卓胜
  • 1篇钟长青
  • 1篇徐迪辉
  • 1篇龙靖华
  • 1篇张以洋
  • 1篇王继德
  • 1篇赵芯梅

传媒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胃肠病学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消化内镜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双气囊内镜与胶囊内镜检查对小肠疾病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2
2007年
背景双气囊内镜和胶囊内镜技术已在我国逐步开展,对怀疑小肠病变的患者,如何选择双气囊内镜和(或)胶囊内镜,由于开展研究较少,尚值得进一步研究。目的比较双气囊内镜与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探索二者对怀疑小肠病变患者的最佳应用方式。方法我院临床怀疑小肠疾病并行双气囊内镜和(或)胶囊内镜检查者,按检查方式分为3组,即单纯双气囊内镜检查组,单纯胶囊内镜检查组,以及胶囊内镜结合双气囊内镜检查组,分析3组构成人群的临床特征,病变总体检出率,不同性质病变检出率,并发症,以及患者对不同检查方式的评价,最终加以比较,为合理应用双气囊内镜和胶囊内镜提供帮助。结果3组人群临床特征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3种检查方式也许适合不同临床特征的人群。其中胶囊内镜检查组体检人群及已经证实为IBD的患者需进一步查明小肠是否存在病变的患者显著多于其它2组。单纯胶囊内镜检查组中小肠出血患者25例,13例发现病变,阳性率52.0%,为胶囊内镜各组临床特征人群中阳性检出率最高者。其次依次为IBD患者(6例,46.2%),腹泻、腹胀、消瘦(2例,11.1%),不明原因腹痛(1例,7.1%)以及体检人群(0例,0%)。总体阳性检出率为22.4%。单纯双气囊内镜检查组中92例怀疑小肠出血者,检查阳性84例,阳性率91.3%;39例腹痛患者,检查阳性24例,阳性率61.5%;腹泻、腹胀、消瘦的23例,检查阳性16例,阳性率69.6%;IBD患者3例,阳性率50.0%,总体阳性率80.6%。另外,本组患者1次检查成功率为63.9%(99人)。胶囊内镜结合双气囊内镜检查组患者18人,其中17人先行胶囊内镜检查再行双气囊内镜检查,结果显示双气囊内镜病变检出高于胶囊内镜。另外,本组人群凡是经胶囊内镜初步证实或怀疑病变者,再行双气囊内镜检查1次成功率为100%。双气囊内镜及胶囊内镜检查分别出现并发症2例及1例。患
智发朝白杨徐智民姜泊周殿元
关键词:小肠小肠疾病双气囊内镜胶囊内镜
白细胞介素-23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炎症性肠病关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初步探讨白细胞介素-23受体(IL23R)基因中两个单链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11209026和rs11805303)的遗传多态性和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直接测序法检测50名健康人和81例IBD患者(其中克罗恩病41例,溃疡性结肠炎40例)的两个SNP位点基因多态性。结果rs11209026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克罗恩病患者分别为7.3%和3.7%,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别为15.0%和7.5%,在对照组分别为14.0%和7.0%,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rs11805303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克罗恩病患者分别为22.0%和52.4%、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别为15.0%和41.2%,在对照组分别为34.0%和59.0%,三组间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等位基因频率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rs11805303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疾病的活动性及发病部位均无关(P值均〉0.05)。结论IL23R两个SNP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克罗恩病无相关性。rs11805303位点的多态性可能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一个遗传标志,但与该病病变特点无显著相关。
陈正彦智发朝智佳姚国鹏林勇关婧张迎春王继德陈烨姜泊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炎症性肠病
双气囊内镜检查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小肠溃疡性病变的临床、内镜、病理等特点。方法临床怀疑小肠疾病者155例。按术者操作内镜并送镜,助手辅助进外套管的方法。结果 155例患者中,125例发现病变,阳性率80.6%。检出的主要疾病为小肠溃疡(含克罗恩病)、慢性炎症、美克尔憩室、间质瘤、血管畸形、小肠癌等。其中92例怀疑小肠出血者,检查阳性84例(91.3%);39例腹痛患者中,阳性24例(61.5%);腹泻、腹胀、消瘦23例,阳性16例(69.6%)。病变位于胃及十二指肠9例,小肠病变115例,大肠病变1例,全消化道未发现病变30例。在155例接受双气囊内镜(DBE)检查的患者中,检出小肠溃疡性病变43例;病灶数为单个12例,多个(2个及以上)31例;病变位于空肠的18例,回肠20例,空肠和回肠都有病变的5例。DBE 结合组织学检查对美克尔憩室、间质瘤、癌、血管病变、肠黏连的诊断与手术后诊断是完全相符的;而对溃疡性病变(主要是克罗恩病)的诊断与手术后诊断却相差较大,符合率57.1%(4/7)。发生小肠穿孔和急性肠梗阻并发症各1例。结论 DBE 目前是诊断小肠疾病安全、有效的方法,特别在发现病变方面,但对溃疡性病变的定性即使结合活检也未必是特异的,及时行外科处理对某些溃疡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都是有益的。
智发朝岳辉白杨徐智民姜泊肖冰周殿元
关键词:小肠双气囊内镜
克罗恩病CARD15/NOD2基因突变的研究被引量:21
2006年
目的 发现与中国人克罗恩病(CD)发病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其与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 临床资料完整的CD、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各30例.提取人血白细胞基因组DNA,PCR扩增NOD2基因第4、8、11外显子,纯化后直接测序.结果 5例CD患者有SNP改变,其中2例为P268S,1例为R459R,2例为P268S和R459R,而在UC患者和健康人中各检测到1例R459R.所有研究对象未发现R702W、G908R及3020insC改变.CD有4例P268S,与UC和健康体检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37,P<0.05).4例P268S CD患者病变均在回肠(χ^2=9.231,P=0.01),发病年龄小于20岁(χ^2=10.769,P<0.01),并发肠腔狭窄而需手术(χ^2=7.972,P<0.01),2例有P268S和R459R的患者病情较重,多次复发.结论 P268S可能是CARD15/NOD2基因中与中国人CD相关的SNP,与患者发病年龄、病变部位及肠腔狭窄明显相关,与患者性别及病变严重程度无关.
张以洋智发朝周殿元姜泊赖卓胜张迎春钟长青龙靖华徐迪辉张奕
关键词:克罗恩病
自噬体基因ATG16L1多态性与炎症性肠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检测炎症性肠病(IBD)患者ATG16L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2241880的等位基因多态性与IBD易感性间的关系。方法抽取80例IBD患者,其中40例克罗恩病(CD)患者、40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50例健康者外周静脉血并提取DNA,根据目的基因片断设计特异性引物,并应用PCR方法扩增DNA样本中的目的基因片断,并对扩增的目的基因片断进行测序,其测序结果与正常序列进行比较并分析等位基因的多态性与疾病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D和UC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ATG16L1基因SNP位点rs2241880的等位基因多态性之间无明显差异(χ2=4.94,P=0.293)。结论国外文献报道的与CD相关的易感基因ATG16L1的多态性位点rs2241880,在本组CD患者中并未发现与CD易感性相关,国外发现的与CD易感性相关的ATG16L1基因的SNP位点可能不是中国CD患者的易感性基因位点。
智佳智发朝陈正彦姚国鹏关婧林勇张迎春
关键词: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炎症性肠病易感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
双气囊内镜检查对小肠溃疡病变的诊断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研究双气囊内镜(DBE)检查对小肠溃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统计2003年9月到2007年12月广州南方医院DBE检查发现的小肠单纯溃疡而内镜活检显示为“小肠溃疡”或“慢性炎症”者的资料。结果符合以上条件者62例,其中男48例,女14例,年龄10-71岁,平均43.9岁。临床主诉为消化道出血38例(61.3%)、腹痛16例(25.8%)、腹胀5例(8.1%)、消瘦2例(3.2%)、腹泻1例(1.6%)。DBE诊断为克罗恩病53例(85.5%)、药物性溃疡4例(6.5%)、慢性非特异性炎症2例(3.2%)、淋巴瘤2例(3.2%)、结核1例(1.6%)。62例内镜活检常规病理全部为“慢性炎症”。其中32例行手术治疗(51.6%),在DBE诊断为克罗恩病的30例中,手术后诊断为克罗恩病22例(3例合并癌变)、淋巴瘤4例、白塞病3例、小肠结核1例,DBE确诊率73.3%;DBE诊断的1例小肠结核和1例淋巴瘤,手术后诊断均为克罗恩病。62例小肠溃疡病变DBE总的确诊率为68.8%(22/32),误诊率达31.2%(10/32)。结论对小肠溃疡病变的定性诊断,DBE结合常规活检也不是特异的,常规病理结合免疫组化技术有可能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当内科治疗效果不好时,适时外科手术对其诊断和治疗都是有益的。
智发朝白杨徐智民肖冰姜泊岳辉
关键词:小肠溃疡内窥镜检查
OCTN1/OCTN2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炎症性肠病相关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背景:近年研究证实OCTN1/OCTN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西方白种人群克罗恩病(CD)明显相关,其中OCTN1基因rs1050152位点和OCTN2基因rs2631367位点SNP与CD的相关性尤为显著。目的:初步探讨OCTN1基因rs1050152位点和OCTN2基因rs2631367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炎症性肠病(IBD)的相关性。方法:PCR联合直接测序法检测45例CD患者、45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和50名正常对照者OCTN1基因rs1050152位点和OCTN2基因rs2631367位点的基因型,比较各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CD、UC和正常对照组间OCTN1基因rs1050152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OCTN2基因rs2631367位点均未发现突变基因型。
杨小明赵芯梅陈正彦智佳林勇姚国鹏关婧智发朝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CROHN病基因型等位基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