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00356)

作品数:10 被引量:54H指数:6
相关作者:常小荣严洁李江山何军锋刘健华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中医学院武汉大学广东省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金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四白
  • 7篇孤束核
  • 6篇电针
  • 6篇四白穴
  • 4篇传入信息
  • 3篇针刺
  • 3篇神经元
  • 3篇胃肌电
  • 3篇基因
  • 2篇诱导大鼠
  • 2篇针刺效应
  • 2篇神经元放电
  • 2篇内脏痛
  • 2篇胃扩张
  • 2篇C-FOS基...
  • 1篇电解损毁
  • 1篇电针大鼠
  • 1篇电针效应
  • 1篇穴位
  • 1篇穴位特异性

机构

  • 8篇湖南中医学院
  • 3篇广东省中医院
  • 3篇武汉大学
  • 2篇湖南中医学院...
  • 1篇河南省中医药...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作者

  • 8篇常小荣
  • 8篇严洁
  • 7篇刘健华
  • 7篇李江山
  • 7篇何军锋
  • 3篇王超
  • 3篇符文彬
  • 2篇刘雪芳
  • 2篇刘建华
  • 2篇赵艳玲
  • 2篇陈杰斯
  • 1篇赵京伟
  • 1篇刘玉群
  • 1篇徐振华
  • 1篇王华
  • 1篇李心然
  • 1篇廖源

传媒

  • 2篇针刺研究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中医研究
  • 1篇湖南中医学院...
  • 1篇中医药学刊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医药临床杂...

年份

  • 3篇2010
  • 1篇2006
  • 6篇2005
  • 1篇200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鼠头面部腧穴和胃扩张传入信息在孤束核的汇聚—c-fos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4
2005年
目的 探讨电针大鼠头面部腧穴和胃扩张刺激诱导大鼠孤束核(Nucleus of Solitary Tract,NTS)的原癌基因c-fos表达及意义。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电针“四白”穴组、电针“四白”穴旁开组、电针“颊车”穴组、电针“颧髎”穴组、胃扩张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c-fos在NTS的表达。结果 电针“四白”穴组和胃扩张模型组NTS内均有较多的FOS样免疫反应(FLI)阳性神经元表达,且主要分布于内侧亚核(mNTS),并以延髓中尾段分布较多,其余亚核内较为稀疏,两组的FLI阳性神经元数目在mNTS比较,P>0.05;电针“颧髎”穴组和电针“颊车”穴组亦有一定数量的FLI阳性神经元表达;电针“四白”旁开组有少量FLI阳性神经元表达;空白组只有正常状态下的低FLI阳性神经元表达。结论 电针“四白”穴和胃扩张模型在mNTS内大量的FLI阳性神经元表达,两者的高表达提示来自电针“四白”穴和胃扩张刺激的感觉传入可能会在NTS发生汇聚、整合,从而影响胃的机能状态;此外,亦在形态学上为经脉脏腑相关跨神经节的初级中枢联系机制提供部分合理的解释。
何军锋刘建华严洁常小荣李江山王超
关键词:孤束核胃扩张
电针四白穴诱导大鼠孤束核c-fos表达的研究
目的:观察电针足阳明经四白穴诱导大鼠孤束核(nucleus of solitary tract,NTS)的原癌原因c-fos表达及四白穴与胃的延髓初级中枢联系。方法:采用抗FOS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电针刺激“四...
李江山何军锋严洁刘健华
关键词:C-FOS基因
文献传递
电针大鼠“四白”穴和胃扩张传入信息在孤束核的汇聚——c-fos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探讨电针足阳明经“四白”穴和胃扩张刺激诱导大鼠孤束核(NTS)的原癌基因c -fos表达及意义。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电针“四白”穴组、电针“四白”穴旁开0 .5cm组、胃扩张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c- fos在孤束核的表达。结果:电针“四白”穴组和胃扩张模型组孤束核内Fos样免疫反应(FLI)阳性神经元均主要分布于内侧亚核,以延髓的中尾段分布较多;电针“四白”穴组在内侧亚核内FLI神经元数目与胃扩张模型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 >0 .0 5 ) ,与“四白”穴旁开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0 .0 1 )。结论:电针“四白”穴和胃扩张刺激的感觉传入可能在孤束核发生汇聚、整合,是针刺“四白”穴调节胃功能的中枢途径之一。
李江山常小荣严洁刘健华刘玉群
关键词:孤束核C-FOS电针汇聚神经元数目
口面部穴位对内脏感觉的调控作用及其途径
2010年
目的探讨电针口面部穴位对内脏感觉的调控作用及其途径。方法成年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内脏痛组、四白穴组、阳白穴组、颊车穴组,每组6只。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0.9%生理盐水(1ml/100g),不给予其他任何处理;内脏痛组腹腔注射乙酸造成内脏痛模型后不给予其他任何处理;四白穴组先电针双侧四白穴20min,再腹腔注射乙酸造成内脏痛模型;阳白穴组和颊车穴组除电针穴位不同外,其余处理同四白穴组。处理完毕后,观察大鼠的行为学变化(扭体反应)以及孤束核(NTS)和三叉旁核(PTN)的c-fos表达。结果 (1)大鼠腹腔注射0.6%的乙酸后,引发典型的内脏痛行为反应(扭体反应)。电针四白穴和颊车穴预处理后,由内脏痛引发的腹部收缩次数明显减少,与内脏痛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P<0.05);电针阳白穴对内脏痛大鼠腹部收缩的次数无明显影响。(2)电针四白穴预处理后,内脏痛所致NTS的c-fos表达明显减少,与内脏痛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电针颊车穴亦产生类似的作用;电针阳白穴作用不明显。(3)电针阳白穴预处理PTN的c-fos阳性神经元数目与内脏痛组比较无明显变化。电针四白穴预处理后,三叉旁核的c-fos表达较阳白穴组明显增加(P<0.01);电针颊车穴亦出现与四白穴类似的效应。结论 (1)电针口面部穴位对大鼠内脏痛有显著的镇痛效应,且表现出一定的穴位特异性,与穴位的神经支配密切相关。(2)面口部穴位的躯体感觉传入可能经PTN中继后与胃肠道的内脏感觉传入在NTS发生汇聚并进行整合,PTN-NTS组成的二级神经元传入通路可能是面口部穴位调节内脏功能活动的重要途径。
刘健华符文彬廖源刘雪芳陈杰斯李心然
关键词:内脏痛孤束核
C纤维在电针口面部穴位镇痛效应中的作用
2010年
目的探讨电针口面部四白穴对内脏痛的镇痛作用及传入途径。方法成年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内脏痛组、电针+内脏痛组、辣椒素+电针+内脏痛组、溶媒+电针+内脏痛组,每组6只。空白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内脏痛组大鼠腹腔注射乙酸造成内脏痛模型;电针+内脏痛组先电针双侧四白穴20min,再腹腔注射乙酸造成内脏痛模型;辣椒素+电针+内脏痛组大鼠首先用辣椒素处理双侧眶下神经,术后5d待其完全恢复后电针双侧四白穴20min,再腹腔注射乙酸造成内脏痛模型;溶媒+电针+内脏痛组大鼠用溶媒处理双侧眶下神经,其余处理同辣椒素+电针+内脏痛组。各组大鼠处理完毕后,观察大鼠的行为学变化(扭体反应)以及孤束核(nucleusofthesolitarytract,NTS)和三叉旁核(para-trigeminalnucleus,PTN)的c-fos表达。结果 (1)电针+内脏痛组腹部收缩次数较内脏痛组明显减少(P<0.01);辣椒素+电针+内脏痛组大鼠腹部收缩次数较电针+内脏痛组明显增加(P<0.05);溶媒+电针+内脏痛组大鼠腹部收缩次数较内脏痛组明显减少(P<0.05)。(2)电针+内脏痛组NTS的c-fos表达较内脏痛组明显减少(P<0.05);辣椒素+电针+内脏痛组NTS的c-fos表达较电针+内脏痛组明显增加(P<0.01)。(3)电针+内脏痛组PTN的c-fos表达较内脏痛组明显增加(P<0.01);辣椒素+电针+内脏痛组PTN的c-fos表达较电针+内脏痛减弱(P<0.05);溶媒+电针+内脏痛组PTN的c-fos表达较辣椒素组显著增加(26.3±4.50vs11.7±2.44,P<0.01)。结论 C纤维在电针口面部穴位对内脏痛的镇痛效应中有重要作用,口面部的躯体感觉传入通过C纤维经PTN中继后与内脏的感觉传入可能在NTS发生汇聚并进行整合,从而产生镇痛作用。
刘健华符文彬徐振华刘雪芳陈杰斯
关键词:四白穴内脏痛C纤维孤束核
电针四白穴诱导大鼠孤束核c-fos表达的研究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观察电针足阳明经四白穴诱导大鼠孤束核(nucleus of solitary tract,NTS)的原癌基因c—fos表达,探讨四白穴与胃的延髓初级中枢联系。方法采用抗FOS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ABC法)。结果电针刺激“四白”穴组,在延髓的孤束核(NTS)、迷走神经背核(DMNX)、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nSpVc)、最后区(AP)、延髓腹外侧区(VLM)及网状结构(RF)中可发现FOS样免疫反应(Fos—like—immunoreactivity,FLI)阳性神经元,为双侧分布,无明显侧别差异。在NTS内有广泛的FLI神经元,且在孤束内侧亚核(mnTS)内FLI神经元数目电针四白组与非经非穴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提示电针足阳明经四白穴,通过激活延髓内与内脏信息相关的中枢核团神经元来调节胃功能。
李江山常小荣何军锋刘健华严洁
关键词:电针C-FOS基因
针刺足阳明经穴对大鼠胃肌电穴位特异性及胃电传出途径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7
2005年
目的:探讨足阳明经对大鼠胃肌电穴位特异性影响及其传出途径研究。方法:选用足阳明经头面部四白、地仓穴,以及手太阳经颧穴及非经非穴四白旁开点,比较观察电针对禁食24h麻醉状态下大鼠胃肌电的影响;并通过腹注阿托品、六烃季胺、利血平神经阻断剂,观察传出途径阻断后电针四白穴对大鼠胃肌电的影响。结果:电针四白、地仓穴对胃电振幅、时程及峰簇数的发放具有一定的兴奋效应,其效应以四白穴作用最为明显,地仓次之,与针刺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电针颧、四白旁开点,对胃电活动则无明显作用,与针刺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四白穴能部分取消阿托品、六烃季胺对大鼠胃电的抑制效应,部分增强利血平后大鼠胃电的兴奋效应。结论:电针足阳明经对大鼠胃肌电具有一定的兴奋效应,其调整作用具有经脉、穴位的相对特异性。而电针对胃电的调整作用,与胆碱能神经、交感神经、肾上腺素能神经的参与有关。
赵艳玲常小荣严洁何军锋李江山
关键词:足阳明经胃肌电针刺效应穴位特异性
电解损毁孤束核对电针效应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四白穴与胃特异性联系的初级中枢机制。方法:成年SD大鼠21只,随机分成四白穴组、阳白穴组和假损毁组,每组7只。在大鼠体内埋置胃电极,通过电解损毁孤束核(NTS),观察电针四白穴、阳白穴对胃肌电的作用。结果:电针四白穴后,快波峰簇数明显增加,与针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NTS损毁后,快波峰簇数较针后明显下降(P<0.01)。电针阳白穴对大鼠胃肌电无明显的兴奋作用;假损毁组,假损毁NTS后电针四白穴对大鼠胃肌电的兴奋作用无影响。结论:NTS参与电针四白穴对大鼠胃肌电的兴奋作用,是四白穴和胃特异性联系的重要中枢之一。
刘健华严洁常小荣符文彬
关键词:孤束核电解损毁四白穴胃肌电电针效应
针刺大鼠“四白”传入信息对孤束核神经元放电的影响被引量:12
2005年
目的:比较足阳明经中远近腧穴及手太阳小肠经腧穴和非经非穴点的传入信息在孤束核(NTS)的差异。方法:采用细胞外记录方法,以足阳明胃经“四白”穴为刺激点,并以同名经的“地仓”和“内庭”、手太阳小肠经的“颧”、非经非穴“四白”旁开点为对照,在刺激点上用手针施以捻转手法刺激30 s,在NTS寻找对来自体表刺激点有反应的神经元。结果:52只大鼠记录到资料完整的86个NTS神经元中,针刺“四白”后NTS有反应神经元出现的机率(含兴奋和抑制性神经元)为65.12%,而针刺“地仓”“内庭”“颧”“四白”旁开点有反应神经元出现的机率分别为50.00%、46.51%、34.88%、31.40%。统计表明,针刺“四白”后NTS有反应神经元出现的机率均极显著地高于针刺“地仓”“内庭”“颧”“四白”旁开点后有反应神经元出现的机率(P<0.01);针刺“地仓”和“内庭”后NTS有反应神经元出现的机率均显著高于刺激“颧”和“四白”旁开点的有反应神经元出现机率(P<0.05)。针刺上述穴和非穴区,NTS神经元主要是以兴奋为主。针刺“四白”“地仓”“内庭”“颧”“四白”旁开点,其兴奋性神经元频率变化率分别为(35.08±4.80)%、(28.25±5.46)%(、27.57±4.87)%、(20.02±4.23)%(、18.55±2.49)%,“四白”与各组之间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地仓”“内庭”与“颧”“四白”旁开点亦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与手太阳小肠经穴以及非经非穴点比较,足阳明经穴与NTS的关系更密切;足阳明经中远近腧穴的信息传入在NTS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提示腧穴均有一定的特异性。
常小荣严洁何军锋李江山刘建华王超
关键词:神经元放电孤束核
胃扩张和针刺大鼠四白传入信息对孤束核神经元放电整合的影响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观察胃扩张和针刺大鼠凹白传入信息对孤束核(NTS)神经元放电整合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外记录方法,先找到胃扩张相关神经元;以足阳明胃经凹白穴为刺激点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同名经的地仓和内庭、手太阳小肠经的颧髎、非经非穴四白旁开点为对照,在刺激点上用手针施以捻转手法刺激30s,在NTS寻找对来自体表刺激点有反应的胃扩张相关神经元。结果52只大鼠共记录到104个NTS神经元放电,104个NTS神经元中与胃扩张相关的有47个。47个胃扩张相关神经元中兴奋性神经元32个,抑制性神经元15个。47个NTS胃扩张相关神经元中对来自体表刺激有反应的神经元出现比例,在针刺凹白、地仓、内庭、颧髎、凹白旁开点后分别为80.85%、61.70%、57.45%、38.30%、36.17%。统计表明,在胃扩张相关神经元中,针刺凹白后NTS有反直神经元出现的几率,极显著高于针刺地仓、内庭、颧髎、四白旁开点后有反应神经元出现的几率(P<0.01);针剌地仓和内庭后NTS有反直神经元出现的几率,亦均极显著高于刺激颧髎和凹白旁开点的有反应神经元出现几率(P<0.01)。结论 与非经非穴点以及手太阳小肠经穴比较,NTS中胃扩张相关的神经元与足阳明冒经关系更密切;足阳明经中远近腧穴的信息传入在NTS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提示腧穴和经脉均有一定的特异性。
何军锋严洁刘健华李江山常小荣王超
关键词:神经元放电胃扩张孤束核传入信息手太阳小肠经手法刺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