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1CB108)

作品数:7 被引量:52H指数:5
相关作者:傅廷栋刘志文涂金星马朝芝王英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农业大学大连轻工业学院大连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辽宁省教育厅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甘蓝
  • 5篇甘蓝型
  • 4篇油菜
  • 4篇黄籽
  • 4篇甘蓝型黄籽
  • 3篇黄籽油菜
  • 3篇甘蓝型黄籽油...
  • 3篇甘蓝型油菜
  • 2篇玉米
  • 2篇线粒体
  • 2篇线粒体DNA
  • 2篇基因
  • 2篇分子标记
  • 2篇分子标记辅助
  • 2篇分子标记辅助...
  • 2篇MAS
  • 2篇标记辅助选择
  • 1篇等位
  • 1篇等位性
  • 1篇等位性分析

机构

  • 7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大连工业大学
  • 2篇大连轻工业学...

作者

  • 5篇傅廷栋
  • 4篇刘志文
  • 3篇马朝芝
  • 3篇涂金星
  • 3篇王英
  • 2篇刘雪平
  • 2篇郑用琏
  • 2篇张方东
  • 2篇肖海林
  • 2篇张赛群
  • 1篇薛永常
  • 1篇单连民
  • 1篇杨光圣
  • 1篇宋来强
  • 1篇韩旭
  • 1篇周芳彬
  • 1篇毛玮

传媒

  • 3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Journa...
  • 1篇中国油料作物...
  • 1篇作物学报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甘蓝型黄籽波里马恢复系(英文)被引量:4
2009年
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和一个略作修改的轮回选择育种计划结合起来,目的将来自一个春性、稳定和纯黄DH品系No.2127—17的黄籽基因转育到一个半冬性的波里马恢复系恢5148—2中,以选育黄籽波里马恢复系。在本育种计划中,首先应用142条RAPD引物扫描12个优良的黄籽DH系,获得2个与恢5148.2背景恢复率最高的DH系。此后应用显性SCAR标记SCS1130和共显性标记SCA1分别分析BC1F1和Bc2F1分离群体,选择黄籽的单株。为了更快的将所选单株的遗传背景恢复到恢5148—2,在Bc1F1和Bc2F1分离群体中分别应用88条RAPD和60对AFLP引物进行遗传背景分析,为了节约成本和简化分析,应用两步法进行此分析,逐步缩小分析群体样本,每次选择与恢5148—2遗传距离最小的3个单株作进一步的分析。最终,经共显性标记SCA1分析,从9个纯合黄籽单株中选择5株优良的恢复系作下一步分析,背景分析表明它们与恢5148.2的遗传距离小,为0.0157~0.0364,遗传背景得到较好的恢复。
刘志文韩旭王英傅廷栋
玉米S型CMS线粒体DNA R区及其orf77的表达研究被引量:7
2003年
玉米S型CMS胞质育性基因被认为与其线粒体DNA高频重组R区相关。在多种S胞质不育材料中都观察到R区DNA的重组及其转录产物的变化。R区含orf35 5和orf77两个开放阅读框 ,其中orf77有 3段与atp9同源。选用R区全长 1 6 5kbDNA探针、2 5 4bp的orf77DNA探针以及另外 3个线粒体基因atp9、atp6和coxⅡ为探针 ,进行了Northern分析。研究发现 :orf77与R区共转录 ;在不同核背景的S rf3rf3基因型试材的雄穗小花中 ,这两个探针均检测到 2 8,1 6 ,1 1,0 9,0 7及 0 4kb共 6个转录本 ,而在恢复基因杂合的S Rf3rf3基因型植株的雄穗小花中 ,2 8,1 6kb 2个转录本表达量减少或消失 ,1 1,0 9,0 7及 0 4kb转录本则没有明显变化 ;另外T、C胞质材料的雄穗小花中则只检测到 1 1,0 9,0 7及 0 4kb 4个转录本 ,没有 2 8,1 6kb 2个转录本。以atp9为探针的Northern分析证明 ,所有以R区和orf77为探针所检测到的 1 1,0 9,0 7及 0 4kb转录本实际上为atp9基因的转录产物 ,只有 2 8,1 6kb的转录本为R区 orf77所特有。另外 ,atp6探针和coxⅡ探针在所有实验材料中均只检测到 1种转录本 ,未发现RNA表达的差异。研究结果说明atp9,atp6和coxⅡ基因与玉米S CMS的形成没有关系 ,而R区或其中orf77是玉米S型CMS胞质育性基因的重要候?
张赛群张方东肖海林郑用琏
关键词:玉米线粒体DNA基因表达
甘蓝型油菜黄籽基因的SCAR标记鉴定和快速检测被引量:2
2006年
将一个甘蓝型黄籽油菜RAPD标记(S1130)发展成显性SCAR标记(SCS1130)。比较SCS1130的三种检测方法,包括测定PCR反应物浓度、PCR板EB直接染色和电泳,结果表明EB直接染色是最简单快速的检测方法,可降低成本、省时。SCS1130的发展为开展甘蓝型黄籽油菜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创造条件,将便利和加快其选育。
刘志文王英刘雪平傅廷栋单连民涂金星马朝芝
关键词:甘蓝型黄籽油菜MASSCAR
甘蓝型黄籽油菜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6
2006年
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将黄籽性状导入到波里马恢复系中,利用杂种优势,将是提高油菜产量的理想途径。分析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甘蓝型黄籽油菜的前景和背景选择的效果,结果表明,在背景选择中,7种不同 RAPD引物数目组合方式的选择结果基本一致;应用少数连锁群上的标记可以获得与全基因组相似的选择结果。在前景选择中,随着世代的增加,每一个标记的选择准确率在降低;双侧标记的选择准确率比单侧的标记高,此外,多个单侧标记未能提高选择准确率。据此,提出了作物前景和背景选择过程中的一些改进策略。
刘志文王英刘雪平傅廷栋薛永常涂金星马朝芝
关键词:甘蓝型黄籽油菜分子标记
玉米S型CMS线粒体DNA中R区转录的组织特异性被引量:5
2004年
玉米S型CMS为配子体雄性不育类型 ,其线粒体DNA上的R区被证明与胞质育性密切相关。R区含有orf35 5和orf77两个开放阅读框 ,被认为是玉米S CMS重要的胞质育性候选基因。本研究通过对一组同质异核的S型CMS材料R区转录产物的Northern分析和RT PCR检测 ,揭示了线粒体DNA中R区的双链转录模式及其中orf35 5 orf77mRNA链转录长度的组织特异性 ,并发现核基因rf3和Rf3特异性地导致雄配子中R区转录或加工情形的变化 ,而对黄化苗和单核花粉期叶片中R区的转录无影响。R区的这种转录模式及调控机制可能是玉米S CMS的重要成因。
张赛群张方东肖海林郑用琏
关键词:玉米线粒体DNA转录
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基因及与恢复基因的等位性分析被引量:17
2006年
【目的】弄清2个不同来源的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系609AB和Rs1046AB显性核不育的遗传模式及其不育基因的等位性。【方法】采用临保系测验法和不育系可育株与临保系的杂交回交,分析恢复基因与不育基因和2个不育基因的等位关系。【结果】筛选得到28个甘蓝型油菜恢复系,确认其中15个恢复系恢复基因与609A不育基因等位,进一步证实了甘蓝型油显性核不育的复等位基因遗传,原来视为2对显性基因遗传的纯合型不育系Rs1046AB,其可育株携带的恢复基因与不育基因等位,Rs1046B的恢复基因与609A的不育基因等位。【结论】Rs1046AB和609AB均符合复等位基因遗传模式,2个不育基因等位,不育系不育株的基因型为MsMs,可育株的基因型是MsMf。
宋来强傅廷栋杨光圣涂金星马朝芝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
甘蓝型油菜种皮颜色的遗传分析被引量:7
2008年
应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并结合经典遗传学方法对甘蓝型黄籽油菜No.2127-17与黑籽油菜99Yu42和恢5148-2杂交组合的6个世代(P1,F1,P2,B1,B2和F2)群体的种子种皮颜色进行联合分析。经典遗传学表明,种皮颜色受部分显性核基因控制,并具有母体遗传特点。混合遗传分析表明,受一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D-1)控制,主基因对种皮颜色的表现起主要作用。其中,组合No.2127-17/99Yu42中主基因的加性和显性效应分别为7.58和2.48,而多基因则分别为1.91和1.33。在B1,B2和F2群体中种皮颜色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35.34%,63.27%和60.76%,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80%,7.12%和13.29%。环境对其遗传表现影响较大,方差占总方差的29.95%,-61.86%。
刘志文毛玮周芳彬傅廷栋
关键词:甘蓝型黄籽油菜种皮颜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