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5B05)

作品数:59 被引量:1,064H指数:17
相关作者:韩晓增宇万太周桦姜子绍马强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6篇农业科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1篇土壤
  • 25篇黑土
  • 16篇施肥
  • 12篇大豆
  • 10篇棕壤
  • 8篇有机碳
  • 8篇长期施肥
  • 7篇养分
  • 7篇土地利用
  • 7篇作物
  • 7篇微生物
  • 7篇黑土区
  • 7篇潮棕壤
  • 6篇氮肥
  • 6篇水分
  • 6篇土地利用方式
  • 6篇不同施肥
  • 5篇土壤微生物
  • 5篇土壤有机
  • 5篇供氮

机构

  • 48篇中国科学院
  • 19篇中国科学院研...
  • 10篇东北农业大学
  • 8篇黑龙江省农业...
  • 5篇中国科学院成...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吉林省农业科...
  • 2篇山西师范大学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石河子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湖南工程学院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4篇韩晓增
  • 20篇宇万太
  • 15篇周桦
  • 14篇姜子绍
  • 13篇马强
  • 10篇邹文秀
  • 8篇王凤菊
  • 8篇王守宇
  • 7篇王凤仙
  • 6篇迟凤琴
  • 6篇李晓慧
  • 6篇朱霞
  • 5篇乔云发
  • 5篇梁永超
  • 5篇严君
  • 4篇王树起
  • 4篇张久明
  • 4篇李兆君
  • 4篇朱先进
  • 4篇李良皓

传媒

  • 6篇土壤通报
  • 6篇中国生态农业...
  • 5篇大豆科学
  • 5篇生态学杂志
  • 4篇大豆科技
  • 3篇植物营养与肥...
  • 3篇水土保持学报
  • 3篇土壤学报
  • 3篇环境科学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中国土壤与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农业系统科学...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水利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7篇2010
  • 26篇2009
  • 13篇2008
  • 3篇2007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氯仿薰蒸浸提法测定土壤微生物量碳的改进被引量:15
2009年
对氯仿薰蒸浸提法测定微生物量碳进行改进,使用消煮仪取代恒温电热板进行加热,并优化了升温方式和恒温时间,取得令人满意的试验结果。另外,还对该方法的原理以及试剂的作用和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了讨论。最后,将化学法测定结果与仪器分析方法测定结果进行对照,根据测定结果的一致性提出两种测定方式的转换系数应一致。
周桦宇万太马强张璐
关键词:微生物量碳
哈尔滨市黑土养分空间异质性分析——以方正县德善村为例被引量:2
2009年
利用地统计学和GIS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哈尔滨市方正县德善村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采集土壤表层0.20cm土样51个,面积约50hm^2。经常规化验分析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质变异系数〈0.1为弱变异,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在0.1~0.9之间为中等变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的理论模型均为球状模型;速效磷和速效钾理论模型为指数模型;有机质和全氮的C0/(C0+C)分别为8.3%、8.9%,说明这两种养分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的C0/(C0+C)分别为25%、49%、50%,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其中速效磷和速效钾受随机性因子影响较大。本研究旨在为哈尔滨市土壤养分管理和平衡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张久明迟凤琴杨思平宿庆瑞
关键词:空间异质性黑土土壤养分地统计学
外加可溶性碳、氮对不同热量带土壤氨挥发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在室内条件下采用静态吸收法,研究了外加可溶性碳、氮对不同热量带经长期施肥的3种农田土壤:黑土、潮褐土和红壤氨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显著促进了土壤氨挥发,在单施氮肥和可溶性碳配施氮条件下,不同热量带土壤氨挥发量从高到低分别为潮褐土(14.3、7.37 mg.kg-1),黑土(1.52、1.11 mg.kg-1),红壤(0.998、0.402 mg.kg-1).添加可溶性碳显著减少土壤因施氮肥产生的氨挥发量,其中黑土减少27.0%,潮褐土减少48.5%,红壤减少60.0%.在黑土、潮褐土长期不同施肥土壤中,单施氮肥后氨挥发量均表现为无肥土壤>化肥土壤>化肥+有机肥土壤,与可溶性碳配施氮后氨挥发量变化规律相反;在红壤长期不同施肥土壤中,单施氮肥和可溶性碳配施氮后氨挥发量均表现为无肥土壤>化肥土壤>化肥+有机肥土壤.研究结果还表明,外加可溶性碳、氮后,潮褐土铵态氮含量的减少幅度和硝态氮含量的增加幅度均显著高于黑土和红壤,说明潮褐土中氮素损失潜能大.
朱霞韩晓增乔云发王守宇李晓慧严君
关键词:氨挥发氮肥长期施肥
不同有机物料及其配施对潮棕壤轻组有机碳的动态影响被引量:10
2008年
用埋袋法研究了潮棕壤中加入单一物料(玉米秸秆,稻草秸秆,苜蓿,鸡粪,猪粪)和混合物料(玉米秸秆-鸡粪-猪粪和苜蓿-鸡粪-猪粪)后土壤中轻组有机碳的一年内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施不同有机物料后,土壤中轻组有机碳与对照相比都有较大幅度提高。随着培养时间的推移,不同处理的土壤中轻组有机碳碳含量都逐渐下降,且其下降趋势与添加物料的C/N比值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关分析表明,施用混合物料处理中轻组有机碳的含量与单一物料处理都呈显著的正相关。
宇万太柳敏赵鑫姜子绍周桦
关键词:轻组有机碳有机物料潮棕壤
几种酸性土壤供氮力测定方法的综合评价被引量:2
2009年
模拟旱地条件进行黑麦草盆栽试验,对不同供氮力指标与黑麦草吸氮量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短期好气培养法测定的可矿化氮与吸氮量相关系数为0.820;氯化钾与氯化钙浸提的硝态氮与黑麦草吸氮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92和0.916,表明硝态氮含量作为土壤供氮能力指标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微生物量氮的测定结果不够稳定且与黑麦草吸氮量相关性不高(r=0.751)。分析表明,氯仿熏蒸-浸提全氮与吸氮量的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可达0.941,是一个较好的供氮力指标。
宇万太姜子绍周桦马强
关键词:棕壤黑麦草
温度和水分对不同肥料条件下黑土磷形态转化的影响及机制被引量:24
2009年
采用室内微宇宙试验法,研究了温度(25℃和10℃)、土壤湿度(湿度分别为最大持水量的50%和25%,即50%WHC和25%WHC)对不同肥料条件下黑土磷素形态转化及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和水分及其交互作用对不同肥料条件下土壤磷形态转化以及土壤酶活性有显著影响。土壤温度(25℃)和土壤湿度(50%WHC)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效磷、Ca2-P、Ca8-P的含量,而土壤有机磷含量显著降低;在土壤中添加氮、磷、钾肥料后,这种作用变得尤为明显。高的土壤温度(25℃)和合适的土壤湿度(25%WHC)能够显著提高土壤磷酸酶的活性,土壤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可以通过提高土壤温度和保持土壤合适的湿度来提高土壤磷酸酶,活化和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进而促进土壤磷释放。
杨佳佳李兆君梁永超张林静李万峰
关键词:温度水分黑土土壤酶活性
降水年型对黑土区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5
2009年
利用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黑土区不同降水年型下荒地、裸地和农田土壤水分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降水年型能够影响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水分的季节性动态变化和垂直变化。丰水年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含水量均呈"V"型曲线变化,最低值出现在7月份,观测期内裸地较高;平水年呈"W"型曲线变化,分别在6月份和8月份出现两个低值,不同植被类型表现为裸地>荒地>农田;枯水年除裸地在观测后期土壤含水量略有增加外,荒地和农田均持续下降。降水年型对土壤水分变异系数的影响表现为枯水年>平水年>丰水年,其中荒地土壤水分变化最为剧烈,表现在枯水年出现了速变层,而在丰水分内次活跃层也较农田向土壤深层延伸,其次为农田和裸地。
邹文秀韩晓增王守宇乔云发
关键词:降水年型黑土区土壤水分植被类型
不同形态氮肥对大豆根系形态及磷效率的影响被引量:19
2010年
采用框栽试验方法,研究生物固氮(CK),NO3--N,NH4+-N,Glycin-N,Protein-N和Urea-N 6种不同形态氮素对大豆各生育时期根系生物量、根冠比、根系形态及磷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形态N处理对大豆根系生物量、根系形态特征(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及根尖数等)及磷吸收、利用效率影响不同,随着生育期的推进,NO3--N和Protein-N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但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Glycin-N,Urea-N和NH4+-N均高于CK(生物固氮),但Glycin-N、Urea-N和NH4+-N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形态N处理的根干重、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均高于CK,而根冠比、平均直径以及磷利用效率则低于CK。
严君韩晓增祖伟
关键词:根系形态磷效率氮素大豆
黑土肥沃耕层构建效应被引量:55
2009年
东北黑土区粘重的耕地土壤,经多年不合理耕作后产生了较厚的"犁底层",成为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本研究利用田间试验,分析了构建肥沃耕层对作物产量、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含水量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沃耕层构建后,土壤形成了一个深厚的耕层,作物产量增加.与常规耕作法相比,向20~35cm土层施用秸秆和有机肥使土壤容重分别降低了9.88%和6.20%,总孔隙度分别增加了9.58%和6.02%,饱和导水率分别增加了167.99%和73.78%,表明肥沃耕层的构建能够有效地改善土壤的通气透水性,提高大气降水的入渗能力;向"犁底层"施用秸秆和有机肥处理0~1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常规耕作法,该处理玉米出苗率与0~35cm土层土壤含水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肥沃耕层的构建由于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机碳源和透气性,从而增加了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
韩晓增邹文秀王凤仙王凤菊
关键词:黑土
酸性土壤供氮力几种指标的综合评价
模拟旱地条件进行黑麦草盆栽试验,对不同供氮力指标与黑麦草吸氮量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短期好气培养法测定的可矿化氮与吸氮量相关系数为0.820;氯化钾与氯化钙浸提的硝态氮与黑麦吸氮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92和0.91...
姜子绍宇万太周桦马强
关键词:棕壤黑麦草
文献传递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