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基金(R01AI-080597)
- 作品数:2 被引量:29H指数:2
- 相关作者:刘起勇奚志勇潘晓玲李永军更多>>
- 相关机构:密歇根州立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更多>>
- 发文基金: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于昆虫共生菌沃尔巴克氏体的蚊媒和蚊媒病控制研究进展被引量:21
- 2014年
- 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是一种在自然界节肢动物体内广泛存在、能经卵传递的革兰阴性胞内共生菌。估计约65%的昆虫种类和28%的蚊虫种类天然携带沃尔巴克氏体。当携带沃尔巴克氏体的雄蚊与不携带或者携带不同沃尔巴克氏体型的雌蚊交配,雌蚊产的卵将不会孵化,该性状称为胞质不相容性(cytoplasmic incompatibility,CI)。胞质不相容性赋予携带沃尔巴克氏体的雌蚊生殖优势,从而使其可以扩散到蚊群中去;同时沃尔巴克氏体在蚊媒体内能对多种人类病原体(如登革热病毒、黄病毒和疟原虫等)产生抗性。基于以上特性可建立2种虫媒病控制的新策略:①将野生的传病蚊媒改变成对人类病原体具有抗性的蚊虫,从而阻断蚊媒病的传播(种群替换);②持续诱导引起胞质不相容性的交配,从而压制或区域性根除传病蚊媒(种群压制)。
- 潘晓玲刘起勇奚志勇
- 关键词:沃尔巴克氏体
- 应用沃尔巴克氏体通过种群替换阻断蚊媒病的传播被引量:9
- 2015年
- 由蚊类传播的疾病每年造成人类大量的病例和死亡,然而包括登革热一类的重要蚊媒病至今尚无有效的疫苗用于预防。由于传统的、依赖化学杀虫剂的蚊媒控制方法正面临不断增长的昆虫抗药性和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探索对蚊媒的可持续性防治手段正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沃尔巴克氏体可以导致宿主产生胞质不相容现象,并能诱导蚊媒产生对多种人类病原体的抗性,因此基于沃尔巴克氏体的蚊媒种群替换在理论上可以阻断蚊媒病传播。相比于其他生物防治方法,该方法具有低成本、可持续以及环保等特点,已在多个国家开展实地测试,它也是目前最具潜力的蚊媒病生物防治手段之一。
- 李永军刘起勇奚志勇
- 关键词:沃尔巴克氏体蚊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