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2179)
- 作品数:2 被引量:14H指数:2
- 相关作者:王伟刘静钟宁曾令森肖萍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山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汶川地震同震滑坡物质在震区的滞留和运移及其对龙门山地形演化的影响被引量:2
- 2018年
- 2008年M_W7.9汶川地震导致龙门山断裂发生强烈地壳变形,同时引发的巨量同震滑坡加速了该地区的地表剥蚀和河流侵蚀.然而,目前尚缺少系统的数据定量研究滑坡物质的运移以及河流侵蚀速率随时间的演化规律,这些对理解龙门山前缘物质的再分配以及强震对活动造山带地形塑造的作用至关重要.为此,本研究在汶川地震后的6年间,对震区沱江上游3条支流湔江、石亭江、绵远河流域进行了多期次的定点现代河沙采样.通过系统测量河沙中的石英10Be浓度,并与震前已发表的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如下基本特点:(1)震后河沙10 Be浓度均有明显降低,表明同震滑坡物质对河沙的稀释作用;(2)震后河流对河沙的运移量增加为震前的1.3~18.5倍,因此震后龙门山地区侵蚀速率短期显著增加;(3)初步估计得到汶川地震产生的滑坡物质被完全运移出造山带所需要的时间至少为100~4000年,接近龙门山地区强震复发周期;(4)震间和同震产生的构造变形和地表剥蚀在空间上具有互补性.考虑到地表剥蚀引起的地壳均衡反弹效应,认为类似汶川地震的强震有利于龙门山的隆升.认识震前、震时和震后的地壳变形及侵蚀过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单次强震事件对高原边界龙门山地形演化的作用.
- 王伟刘静Vincent Godard张金玉许冲李志刚徐心悦许强王鹏谢克家
- 关键词:龙门山汶川地震
- 古地震序列震级差异性研究:海原断裂干盐池揭示非特征性古地震事件序列
- <正>海原断裂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一条重要的陆内活动左旋走滑断裂,从广义上来讲其西起哈拉湖,向东经祁连、冷龙岭、天祝、景泰、哈思山、海原,止于六盘山,全长近1000km,并分为多个活动性不同的段落。该断裂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地...
- 邵延秀刘静Yann Klinger谢克家袁道阳雷中生
- 文献传递
- 青藏高原东南缘芒康地区河流地貌演化的磷灰石U-Th/He记录被引量:12
- 2015年
- 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处印度与欧亚板块碰撞侧向逃逸的特殊构造部位,地势起伏相对较缓,形成三江并流的独特地貌格局。然而,对于东南缘大尺度地形地貌形成机制与水系演化的认识仍存在很大的分歧。本文获得的澜沧江流域芒康地区5个基岩样品磷灰石U-Th/He年龄表明该地区在早一中中新世(23-15Ma)经历了一次区域性冷却事件,且冷却速率在5Ma期间从40℃/Ma降低到28℃/Ma以下。目前可获得的青藏高原东缘一东南缘的低温年代学数据表明:尽管川西一藏东一滇北一带具有相似地貌特征,但高海拔、低起伏地貌面的形成是穿时性的,不能将它作为一个区域上连续的等时面来计算和探讨一个统一的区域抬升启动时间;三江地区地形属于非稳态的过渡型地形,尤其芒康一左贡地区剥蚀速率的差异比较清晰地展示了澜沧江流域地形演化处于非稳态期。此外,河流下切是塑造澜沧江流域的地形地貌主要驱动力之一:干流的侵蚀速率远远高于支流的侵蚀速率;河流下切强烈的地区(如德钦)对应的侵蚀速率及地形起伏度都较大,芒康地区微弱的地形起伏度取决于较低的侵蚀速率。第三纪以来的印度一欧亚板块碰撞导致青藏高原崛起的同时,也对周边尤其藏东南三江地区的地形地貌塑造及气候变化产生重大的影响。
- 肖萍刘静王伟钟宁曾令森Raphael Pik谢克家
- 关键词:青藏高原侵蚀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