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3ABA140)

作品数:14 被引量:51H指数:5
相关作者:周亦武徐小虎邓伟年刘良贾冬梅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汕头大学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8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0篇脑挫伤
  • 10篇挫伤
  • 8篇蛋白
  • 7篇法医
  • 5篇法医病理
  • 5篇法医病理学
  • 5篇病理
  • 3篇组织化学
  • 3篇细胞
  • 3篇免疫
  • 3篇免疫组织
  • 3篇免疫组织化学
  • 3篇脑组织
  • 3篇大鼠脑挫伤
  • 2篇载脂蛋白
  • 2篇载脂蛋白E
  • 2篇脂蛋白
  • 2篇图像
  • 2篇图像分析技术
  • 2篇脑损伤

机构

  • 14篇华中科技大学
  • 10篇汕头大学
  • 1篇公安部物证鉴...
  • 1篇广州市公安局

作者

  • 14篇周亦武
  • 10篇徐小虎
  • 9篇刘良
  • 9篇邓伟年
  • 7篇贾冬梅
  • 6篇戴甲培
  • 6篇何光龙
  • 5篇孙来晶
  • 3篇肖爱武
  • 3篇张益鹄
  • 3篇刘艳
  • 2篇郭学荣
  • 2篇舒细记
  • 1篇朱少华
  • 1篇章诗伟
  • 1篇王成毅
  • 1篇杨晓春
  • 1篇谭亮
  • 1篇蒋艳伟
  • 1篇李欣

传媒

  • 6篇中国法医学杂...
  • 4篇法医学杂志
  • 2篇法律与医学杂...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 2篇2007
  • 6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鼠实验性脑挫伤后不同时间脑apoE的表达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观察大鼠实验性脑挫伤后脑内apo E蛋白变化的时空性规律。方法采用自由落体撞击法致大鼠脑挫伤模型,观察伤后不同时间(0.5h、2h、6h、12h、24h、3d、7d、14d)apo E蛋白的变化,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作定量统计分析。结果伤后0.5h组脑皮质神经元apo E出现阳性表达,3d达到高峰,随后下降;伤后0.5h组在海马出现apo E强阳性反应,CA1区在伤后3d达到高峰,而CA2~CA4区在24h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伤后海马apo E表达以CA1区最强。结论挫伤后apo E时空性变化规律可作为脑损伤时间推断、早期诊断及生前伤和死后伤鉴别的一个新的参考指标。
何光龙孙来晶周亦武贾冬梅邓伟年戴甲培刘良徐小虎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脑挫伤
87例大脑及脑干挫伤HSP70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探讨人大脑及脑干挫伤后神经细胞HSP70变化与损伤时间的关系及大脑与脑干HSP70变化的差异。方法对87例闭合性颅脑损伤死亡脑挫伤组织进行病理学及HSP7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进行图像分析。结果脑挫伤24h后.HSP70阳性神经细胞最多见,且免疫反应性最强,随后逐渐下降,14d组及30d组HSP70表达与对照组类似。脑挫伤部位可见较多HSP70阳性的淀粉样小体。图像分析显示大脑与脑干HSP70阳性细胞3个参数(A、IOD及AOD)之间呈高度显著正相关或显著正相关,由高至低排列为:A>IOD>AOD。结论神经细胞HSP70免疫组化染色结合图像分析技术作为推断脑挫伤经过时间的参考,大脑与脑干挫伤后神经细胞HSP70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脑挫伤灶周围淀粉样小体形成的意义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周亦武张益鹄邓伟年刘艳林元益徐小虎
关键词:脑挫伤HSP70图像分析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法医鉴定学
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及分化调控机制的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神经干细胞能够不断增殖、迁移,并具有分化成神经元、星型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能力,神经干细胞的这种特性为研究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及损伤后功能恢复奠定了基础,也为法医病理学死后时间和尸体损伤推断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对神经干细胞的分布、生物学特性、鉴定、增殖、分化与迁移的影响因素,及其在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法医病理学中的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贾冬梅周亦武何光龙徐小虎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神经干细胞巢蛋白迁移
OTS-2.2S基因芯片对人脑挫伤后基因表达差异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人挫伤脑组织中基因表达差异。方法从脑组织提取mRNA,通过OTS-2.2S基因芯片,研究脑挫伤组织与对照脑组织细胞原癌及抑癌相关基因特异性表达差异。结果发现在挫伤脑组织中,HoJ-1和KIAAOO65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降,而p107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结论在脑挫伤中仅发现3条基因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本研究是对脑损伤后基因表达水平及其法医学意义进行的探索性研究。
周亦武张益鹄刘艳邓伟年王成毅
关键词:脑挫伤基因表达脑组织抑癌基因原癌基因
大鼠脑挫伤后巢蛋白表达与脑挫伤经过时间的关系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观察大鼠脑挫伤后不同时间内巢蛋白(nestin)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其与脑损伤经过时间的关系。方法利用自由落体撞击大鼠脑挫伤模型,在脑挫伤后不同时间(0.5,6,12h和1,3,7,14,28d)观察nestin蛋白在伤侧皮质、海马齿状回及胼胝体表达情况。结果伤后0.5h伤侧皮质、海马齿状回及胼胝体nestin阳性细胞表达开始增强,7d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28d伤侧皮质、海马齿状回恢复至正常组水平,伤侧胼胝体在伤后28d仍有弱表达。结论nestin免疫组化染色可以作为法医学推断早期脑损伤时间的指标之一;nestin可作为判断脑损伤是否存在及区分生前和死后脑损伤的标志。
贾冬梅何光龙周亦武邓伟年孙来晶戴甲培刘良徐小虎
关键词:脑挫伤巢蛋白免疫组织化学
载脂蛋白E与脑损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6年
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 in E,apo E)在脑损伤愈后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损伤后不同时段,apo E含量及出现部位均呈现一定的波动性,而这些问题对探讨脑损伤的治疗及在法医学中推断脑损伤时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现就这些问题的相关研究作一概述。
何光龙周亦武刘良贾冬梅戴甲培徐小虎
关键词:法医损伤学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创伤性脑损伤
人脑挫伤后神经丝蛋白NF200表达的变化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研究人脑挫伤后NF200在脑组织中神经元及轴索中表达的变化。方法88例闭合性脑挫伤标本,按损伤时间分为0.5h、1h、3h、24h、3d、7d、14d和30d共8个实验组,另以6例非脑挫伤的脑作为对照组,应用NF2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伤后不同时间NF200的变化。结果脑挫伤后0.5h和1h组,挫伤灶内及边缘NF200免疫组化染色几乎阴性;随时间的延长,挫伤灶内残存神经元及其周围神经元NF200染色逐渐增强,甚至发生核内转移;挫伤灶周围轴索在伤后出现波浪状扭曲、肿胀和断裂,最早在24h组出现收缩球(retractionball,RB),7d组轴索病变最明显,可见大量RB。图像分析发现伤后0.5h组和1h组,脑挫伤部位NF200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AOD)下降,其后逐渐升高,在14d组或30d组达高峰。结论脑损伤后NF200变化有一定规律性,并可用于诊断轴索损伤(AI),免疫组织化学结合结合图像分析技术在推断脑损伤时间上的有一定参考价值。
周亦武邓伟年谭亮肖爱武舒细记戴甲培徐小虎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脑挫伤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脑挫伤后脑组织COX-1/COX-2的表达被引量:9
2004年
目的 观察脑损伤后COX 1和COX 2蛋白表达及其时序性变化 ,探讨脑损伤的分子机制及法医学脑损伤时间推断。方法 以自由落体撞击雄性SD大鼠右顶叶制备脑挫伤模型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处理脑组织检材 ,观察不同时间 ( 1、 3、 5、 7、 14d)脑组织COX 1/COX 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及手术对照组大鼠 ,脑组织内有低水平的COX 1/COX 2表达 ;脑挫伤后 1~ 5d ,大鼠脑组织内COX 1表达逐渐增加 ,14d时仍维持在高表达水平 ;脑挫伤后 1~ 3d ,大鼠脑组织皮质内COX 2表达逐渐增加 ,1d时海马COX 2表达达高峰。结论 脑挫伤后可诱导COX 1/COX 2蛋白在脑内表达 ,并呈现出时序性变化。
郭学荣周亦武章诗伟邓伟年刘良徐小虎
关键词:脑挫伤脑组织COX-1COX-2
大鼠脑挫伤后脑组织β-APP表达的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观察大鼠实验性脑挫伤后CNS内β-APP蛋白表达时空性规律。方法采用自由落体撞击法致大鼠脑挫伤模型,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伤后β-APP蛋白在不同时间(0.5h、2h、6h、12h、24h、3d、7d、14d)的表达情况,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作定量统计分析。结果(1)皮质内β-APP蛋白在伤后表达呈一定波动性,0.5h表达明显增加后,逐渐下降,12h降至最低,低于对照组,随后再次表达增加,3d达高峰;(2)伤后24h海马区β-APP表达开始逐渐下降,3d降至最低,14d回到对照组水平;(3)齿状回(DG)内β-APP蛋白在伤后12h低于对照组。结论实验性脑挫伤后皮质β-APP表达时序性规律可为脑损伤时间推断提供一个新的参考指标,但海马区及DGβ-APP变化规律在脑损伤时间推断方面价值不大。
何光龙贾冬梅周亦武孙来晶邓伟年戴甲培刘良徐小虎
关键词:脑挫伤Β淀粉样前体蛋白法医病理学
HSP70表达与脑挫伤经过时间的关系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观察大鼠脑挫伤后不同时间内HSP70蛋白表达的变化关系,探讨其与脑损伤时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自由落体撞击大鼠脑挫伤后HSP70蛋白在伤后不同时间(0.5h、6h、12h、24h、3d、7d、14d、28d)表达情况。结果0.5h伤侧皮质挫伤灶周围HSP70阳性细胞表达开始增强,12h达高峰,24h降至较低,3d又再次升高,以后逐渐下降,28d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结论HSP70免疫组化染色可以作为法医学推断早期脑损伤时间的敏感性指标之一;HSP70可作为判断脑损伤是否存在及区分生前和死后脑损伤的重要标志。
贾冬梅何光龙孙来晶肖爱武周亦武刘良
关键词:脑挫伤热休克蛋白70法医病理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