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0891)

作品数:13 被引量:64H指数:4
相关作者:丁锦红陈婷婷蒋长好张滨熠黄雅梅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师范大学首都体育学院西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哲学宗教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多目标
  • 3篇眼动
  • 3篇视觉
  • 3篇视觉追踪
  • 2篇多目标追踪
  • 2篇信息加工
  • 2篇事件相关电位
  • 2篇相关电位
  • 2篇面孔识别
  • 1篇电脑游戏
  • 1篇电位研究
  • 1篇动量
  • 1篇动物
  • 1篇动物体
  • 1篇信息加工模型
  • 1篇眼动模式
  • 1篇游戏
  • 1篇运动知觉
  • 1篇知觉
  • 1篇认知神经

机构

  • 12篇首都师范大学
  • 5篇首都体育学院
  • 2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北京联合大学

作者

  • 10篇丁锦红
  • 5篇蒋长好
  • 5篇陈婷婷
  • 3篇张滨熠
  • 2篇汪亚珉
  • 2篇王向博
  • 2篇黄雅梅
  • 1篇代小东
  • 1篇王志贤
  • 1篇蒋静
  • 1篇石长地

传媒

  • 3篇心理科学进展
  • 2篇心理学报
  • 2篇应用心理学
  • 1篇心理科学
  • 1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心理学探新
  • 1篇人类工效学
  • 1篇Scienc...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7篇2011
  • 2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平滑追踪眼动及其对运动物体时空特征表征和预测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平滑追踪眼动是人们对环境中感兴趣的运动物体进行持续视觉追踪的一种眼动行为,它受个体在其过程中获得的视觉信息和眼动反馈信息等感知觉因素,以及心理表征和期待等高水平认知因素的影响。同时,平滑追踪眼动过程影响着个体的预测性眼动追踪、追赶性眼跳、空间定位和接触时间估计等涉及运动物体时空特征表征和预测的行为。未来的研究应注意探讨在平滑追踪眼动过程中获得的感知觉信息和高水平认知因素对上述时空特征表征和预测行为的影响。
王向博丁锦红
Effects of encoding and retrieval on the mechanism of item+context binding被引量:1
2011年
To investigate the neural mechanism of semantic representation and color context binding,we used electroencephalograph time frequency and coherence analyses to reveal local and long-range functional coupling in the encoding and retrieval phases of episodic memory.Fifteen undergraduates participated in the experiment and middle-frequency double-character Chinese words were used as stimuli in two types of study-test tasks (context recall and context recognition tests).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item+context and item in the encoding phase were observed at the electrodes in the frontal region at 600-800 ms by time frequency analysis.Further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at 800 ms by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the frontal component and the coherent component of the triangle phase locking structure among the prefrontal,right parietal and left parietal-occipital regions.In the retrieval phase,differences between item+context and item were found on the electrodes at the central parietal and parietal-occipital regions at 400 ms by time frequency analysis,on the parietal-occipital component at 800 ms by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and on the coherence component of the anterior right hemisphere and parietal-occipital regions at 1400 ms.In conclusion,the different effects of encoding and retrieval processing on 'binding' are reflected by the differing extents that brain regions engaged in cognitive operations.In the retrieval phase in particular,activities of the parietal-occipital region were specifically associated with 'binding',and coherence between frontal and temporal-parietal regions is a common brain activity in episodic memory.
XIAO Xin DING JinHong GUO ChunYan
关键词:神经机制时间频率分析
积极情绪对整体和局部知觉的影响:事件相关电位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采用启动范式和事件相关电位方法,研究积极情绪如何调制视觉系统选择性加工刺激整体特征和局部特征的神经机制。方法:对22名大学生,采用Neuroscan公司64导脑电系统记录其在3种情绪图片启动条件下执行整体和局部加工任务时的事件相关电位(ERPs)和行为学结果。结果:250~320ms时间段内,积极情绪和中性情绪启动条件下整体加工引起的事件相关脑电波幅大于局部加工的脑电波幅(P<0.01),差异主要分布于额-中央区;350~500ms时间段内,积极情绪启动的整体加工(局部加工)诱发的事件相关脑电波幅大于消极情绪启动的整体加工(局部加工)诱发的脑电波幅(P<0.01),差异主要分布于顶-枕区。结论:积极情绪促进整体和局部知觉加工的神经机制,可能存在差别,ERP早期成分的差异可能与额-中央区活动关系密切,晚期成分与顶-枕区活动联系可能更为密切。
陈婷婷蒋长好石长地
关键词:积极情绪
生物运动信息加工特异性被引量:1
2013年
人类对生物体运动具有高效的识别能力,即使在形状、质地、颜色等视觉线索均被屏蔽的情况下也可以准确判断生物体的行为意图。这是人类在漫长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特殊加工机制,以满足社会交往和环境适应的各种需求。本文从行为研究、发展心理学研究和认知神经科学研究3个方面对生物运动信息加工的特异性机制进行了综述和评价,强调了建立生物运动知觉神经模型的重要性,最后展望了生物运动知觉未来的研究方向。
陈婷婷蒋长好丁锦红
关键词:脑功能成像事件相关电位认知神经
质量表征和眼动过度追踪对表征动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人们对运动目标最终位置的记忆常常会向运动方向发生偏移,这种偏移被称为"表征动量"。现有研究对表征动量的解释涉及从低水平的知觉加工到高水平的认知加工等多个方面。本研究采用不同材质和滚动声音的球体作为刺激材料,考察高水平的质量表征对表征动量的影响以及知觉水平的眼动信息在其中的作用。实验1探讨了对目标质量的主观表征对眼动追踪和表征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质量表征会同时影响眼动追踪和表征动量。实验2通过不同的提示线索控制眼动追踪,进一步探讨眼动过度追踪对表征动量的影响。我们发现,非自然追踪的条件下,表征动量会减小,且质量表征对表征动量的影响不再显著。本研究结果表明,高水平的质量表征对表征动量的影响会通过知觉水平的眼动过度追踪起作用;然而,表征动量还受其它因素影响,眼动信息并非决定表征动量的唯一因素。
王向博代小东丁锦红
关键词:动量眼动
空间频率信息对面孔身份与表情识别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已有面孔身份与表情识别研究提示,高频空间信息可能选择性地与表情识别有关,而低频空间信息则选择性地与身份识别有关。为验证这一假设,操纵空间频率设计三个Garner效应测量实验。实验1测量全频条件下身份表情识别之间的Garner效应,结果显示,相互间的干扰均显著。实验2测量高频条件下的干扰效应,发现表情识别的Garner效应不再显著而身份识别的Garner效应无明显变化,出现分离。实验3测量低频条件下的Garner效应,结果表明,表情与身份识别的Garner效应仍显著,未受高频过滤影响。基于Garner范式,提出面孔识别的可分离度与难度双指标同时考察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并由此得出结论,高频空间信息是面孔身份与表情信息分离的有效尺度。
汪亚珉王志贤黄雅梅蒋静丁锦红
关键词:面孔识别空间频率
多目标视觉追踪的注意策略及其眼动模式被引量:7
2010年
该研究采用多目标追踪任务(MOT)对追踪过程中被试的眼动进行记录,探讨追踪过程中的眼动模式及目标数量与刺激物大小变化对眼动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追踪过程中,视觉系统采用知觉组织加工策略,以被追踪目标构成的多边形中心为注意中心;追踪成绩受到注意资源限制,随着目标数量的增加,每个目标获得的资源减少;获得较多注意资源的目标更容易被有效追踪,获得资源较少的目标更容易丢失;目标与非目标属性的共同变化不影响追踪眼动模式和追踪成绩。
张滨熠丁锦红
关键词:多目标追踪眼动模式
视觉运动追踪的加工过程被引量:10
2012年
视觉运动追踪是运动知觉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通过构建视觉运动追踪的过程模型和分析每个阶段的认知加工任务,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运动物体识别的本质。视觉运动追踪包括目标获取和运动追踪两个加工过程:目标获取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将目标与背景分离,集中注意力加工追踪目标;运动追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启动平滑追踪眼动和追赶性眼跳,并发挥行为水平、眼动水平和神经活动水平的预测机制。目标获取同时受背景和目标的运动特征和身份特征影响;运动追踪系统发挥预测机制的基础是客体表征连续性,而客体表征连续性的建立同时依赖于目标时空属性和身份特征的编码加工。因此,视觉运动追踪是视觉系统对客体运动信息和身份语义信息整合的结果。其中,客体运动信息的加工特性已经获得了比较广泛的研究,而语义信息加工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陈婷婷蒋长好丁锦红
面孔识别中的构形加工与特征加工被引量:26
2011年
面孔信息的分类方法一直复杂多样,相关研究数据丰富,但所用概念混杂。构形加工与特征加工作为使用最频繁的分类方法,其可靠性越来越受研究者们关注。从近40年来的相关文献中选择引用率高的文献做参考,遵循不同研究方法相互印证的原则分析数据,提出构形加工与特征加工的区分是面孔识别中重要并且可靠的加工类型划分,但确认两者在知觉加工上的先后关系以及在个体发展上的先后顺序尚缺乏稳定一致性的实验依据。
汪亚珉黄雅梅
关键词:面孔识别
生物运动知觉的神经基础被引量:4
2011年
生物运动知觉是视觉运动知觉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分析人类识别生物运动的神经机制,有助于理解人类如何实现远距离的交流、沟通和模仿学习各种复杂的运动行为。众多研究表明,生物运动知觉很可能由一个广泛的神经网络负责,颞上沟、梭状回、舌回和颞中区等脑区对识别生物运动起着关键性作用,其他脑区如杏仁核、小脑、前运动皮层和纹外体皮层等也可能参与其中。一些研究者在综合分析已有实验证据的基础上尝试建立可能的神经模型,典型的代表是等级神经模型和模板匹配模型。两种模型分别从各自的角度阐述了生物运动知觉的加工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以往的研究结果,但是也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澄清的问题。
陈婷婷蒋长好丁锦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