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20B01)

作品数:7 被引量:33H指数:3
相关作者:邵运辉张德奇李向东王汉芳方保停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篇小麦
  • 3篇干旱
  • 2篇玉米
  • 2篇水分
  • 2篇水分利用
  • 2篇目标检测
  • 2篇高产
  • 2篇高产高效
  • 1篇颜色和纹理特...
  • 1篇玉米植株
  • 1篇灾害
  • 1篇早春
  • 1篇植株
  • 1篇实证
  • 1篇实证研究
  • 1篇穗粒
  • 1篇穗粒数
  • 1篇图像
  • 1篇气候
  • 1篇千粒重

机构

  • 5篇河南省农业科...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自...

作者

  • 5篇方保停
  • 5篇王汉芳
  • 5篇李向东
  • 5篇张德奇
  • 5篇邵运辉
  • 4篇岳俊芹
  • 4篇吕凤荣
  • 3篇秦峰
  • 2篇李茂松
  • 1篇王春艳
  • 1篇吕风荣
  • 1篇马富举
  • 1篇杨程

传媒

  • 2篇河南农业科学
  • 2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农业信息

年份

  • 3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3
  • 3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豫南雨养区小麦简耕覆盖高产高效技术创新与应用被引量:1
2012年
土壤培肥、自然降水高效利用、作物秸秆循环利用、作物高产高效是土壤可持续利用和粮食生产能力持续提高的关键问题。豫南雨养农业区存在着降雨量较大但降水时空分布与作物需水时段相矛盾、土壤培肥能力不足等问题。为此,结合豫南雨养区的生产、生态实际和多年定位试验,提出了资源循环高效利用与作物持续高产假设,并集成创新了小麦简耕覆盖高产高效技术,其核心技术是机械化玉米秸秆粉碎覆盖还田和小麦免耕直播。自2006开始,在驻马店市和南阳市进行了多年示范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应。该技术解决了利用合理的耕作措施解决培肥土壤、提高自然降水和农业废弃物利用率、作物高产与资源高效协同一致的问题,为土地可持续利用和生产能力持续提升提供了技术支撑。
李向东张德奇王汉芳吕凤荣邵运辉方保停岳俊芹谢耀丽周广有
关键词:高产高效
基于图像深度学习的小麦干旱识别和分级研究
干旱是主要的农业自然灾害之一,严重影响小麦生长和产量水平。快速、精确、无损的对干旱进行监测提高灌溉的及时性和精确性,对节约水资源,保障小麦丰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常用的干旱诊断方法有土壤水分监测,农业气象预报等,此类方法通...
安江勇
关键词:小麦干旱灾害目标检测
文献传递
小麦蒙头水对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为了解蒙头水在小麦生产中的作用,以大面积种植的小麦品种矮抗58为材料,结合耕作方式研究了灌蒙头水对小麦水分利用特征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蒙头水对水分利用特征、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较大,耕作方式效应较小。与不灌蒙头水相比,灌蒙头水处理的拔节前和全生育期耗水量分别增加38.15%和15.35%,降水利用效率和土壤水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0.70%和20.94%,灌溉水利用效率降低31.18%。灌蒙头水显著提高穗数、穗粒数和籽粒产量,对千粒重影响较小。建议在播前土壤墒情不足时补充蒙头水。
方保停邵运辉岳俊芹李向东秦峰王汉芳张德奇吕凤荣
关键词:小麦水分利用
早春不同时期灌水对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5
2012年
为了提高小麦水分利用效率,针对小麦早春灌水较早的现象,以大面积应用的小麦品种周麦18为材料,设置早春起身期、拔节期灌第1水和全生育期不灌水3个处理,研究早春不同时期灌水对小麦水分利用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灌水相比,起身期和拔节期灌水分别增加耗水量16.77%和14.70%,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3.13%和19.38%,显著增加了成穗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对穗粒数影响较小;早春灌水处理间水分利用效率和边际效应以拔节期灌水高于起身期灌水,分别提高5.52%和29.64%,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差异不显著。因此,适时延迟灌早春第1水,能够改善小麦耗水特性、提高籽粒产量。
方保停邵运辉岳俊芹李向东秦峰王汉芳张德奇吕凤荣
关键词:早春小麦灌水时期水分利用
小麦田间测产和实际产量转换系数实证研究被引量:11
2016年
小麦田间测产与实际产量的折算系数长期以来一直采用0.85,但是在近些年的实践中,发现实打验收和实收产量往往高于这一系数折算后的理论产量,导致在测产系数是否需要调整及调整幅度上颇存争议。为了深入探讨这一问题,利用连续7年的田间小区试验取样测产和实收产量结果,结合大田取样测产和实打收获案例,对田间取样测产和实收产量之间的转换系数(即测产系数)进行了系统计算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使用实测千粒重进行产量估算时,测产系数平均为0.85,而使用常年千粒重时平均为0.92。由于千粒重不同年份间波动较大,因此建议在田间理论测产中使用当年实测千粒重时,折算系数采用0.85;使用常年千粒重时,测产系数采用0.90。
李向东吕风荣张德奇杨程王汉芳邵运辉方保停岳俊芹马富举秦峰
关键词:小麦穗粒数千粒重
豫南雨养区近15年小麦生产能力提升原因分析与技术对策——以西平县为例被引量:3
2013年
为了研究小麦生产能力与气候变化的相关性,实现小麦生产水平年际间的稳定和持续提高,以西平县为例,通过对15年气象因子和小麦生产情况的系统分析,结合多年定位丰产高效栽培试验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了近15年来豫南雨养区小麦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与气象因子变化和栽培技术的关系。结果表明,近15年来豫南雨养区小麦生产能力持续提升的主要因素是品种布局优化和栽培技术水平的提高。半冬性品种比春性品种的产量潜力高399.6kg/hm2(增幅5.48%);0~10cm土壤水分含量覆盖比不覆盖和常规翻耕处理均高2.75个百分点,比旋耕3.2个百分点;通过防治蚜虫、赤霉病、纹枯病和叶枯病措施,产量分别提高7.7%、10.2%、5.2%和6.6%。因此,提出以合理品种布局和优化播期播量为基础,自然降水高效利用和病虫害综合防治为关键技术的豫南雨养区小麦持续丰产高效技术途径。
谢耀丽张德奇李向东王汉芳方保停邵运辉岳俊琴吕凤荣周广有
关键词:气候小麦生产高产高效
基于Mask R-CNN的玉米干旱卷曲叶片检测
2019年
【目的】干旱胁迫严重影响玉米生长和产量水平,对玉米干旱胁迫快速、精确监测,及时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对保障玉米丰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对玉米干旱卷曲叶片进行监测是实现快速精确地监测玉米干旱胁迫的重要方法。【方法】文章使用单反相机获取干旱胁迫和适宜水分处理下的玉米植株数字图像,使用多边形框手动标注玉米卷曲叶片,建立玉米卷曲叶片目标检测数据集,使用目标检测模型Mask R-CNN对玉米卷曲叶片进行检测。【结果】目标检测模型进行玉米卷曲叶片检测的置信度高于98%,在IOU阈值为0.5时,卷曲叶片检测模型的均值平均精度为74.35%。【结论】目标检测算法能精确地对玉米卷曲叶片进行检测和分割,卷曲检测置信度高。基于叶片卷曲信息的玉米干旱胁迫识别具有快速、及时、精确等优点。随着作物表型组学的发展,目标检测算法可广泛应用于作物生物胁迫、非生物胁迫以及作物表型研究中感兴趣区域的识别和定位等研究。
安江勇黎万义李茂松
关键词:干旱玉米植株目标检测
基于颜色和纹理特征的玉米旱情统计判别模型被引量:1
2019年
利用颜色和纹理特征判定玉米植株干旱程度是玉米旱情监测识别的新途径,良好的统计判别模型构建方法对实现这一新途径意义重大。采集了玉米出苗-拔节、拔节-抽雄、抽雄-成熟3个生长发育阶段适宜、轻旱、中旱、重旱、特旱5个干旱程度的玉米植株图像,用MATLAB软件从图像中提取玉米植株的颜色和纹理特征数据,以SPSS软件对特征数据的训练集进行Fisher逐步判别分析,获得Fisher判别函数组,结合曼哈顿距离判别规则,建立了玉米出苗-拔节、拔节-抽雄、抽雄-成熟3个生长发育阶段的正视面、俯视面和侧视面共9个单视角统计判别模型,并将每个生长发育阶段的单视角统计判别模型联合构建为三维统计判别模型。玉米3个生长发育阶段的所有单视角判别模型在训练和测试时的平均判别准确率无显著差异,所有正视面和侧视面单视角统计判别模型训练和测试时的平均判别准确率均在90%以上,判别玉米不同干旱程度的准确率差异性小,所有俯视面单视角统计判别模型训练、测试时的平均判别准确率均低于85%,且判别玉米不同干旱程度的准确率差异性较大。玉米3个生长发育阶段的三维统计判别模型的训练和测试平均判别准确率在97%以上,且判别玉米不同干旱程度的差异性较小。玉米3个生长发育阶段的单视角统计判模型中,侧视面统计判别模型的判别效果最好,正视面统计判别模型次之,俯视面统计判别模型的判别效果相对较差,每个生长发育阶段的三维统计判别模型的判别效果均比单视角统计判模型好。
岳焕然李茂松王春艳安江勇
关键词:玉米干旱颜色和纹理特征FISHER判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