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军队“十一五”面上项目(06MA051)

作品数:10 被引量:131H指数:7
相关作者:王建荣毕娜邢霞李俊玲吴冬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第309医院唐山市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军队“十一五”面上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5篇输液
  • 5篇静脉
  • 5篇护理
  • 4篇气管
  • 4篇气管切开
  • 4篇切开
  • 4篇重型
  • 4篇重型颅脑
  • 4篇重型颅脑损伤
  • 4篇吸痰
  • 4篇颅脑
  • 4篇颅脑损伤
  • 4篇脑损伤
  • 4篇静脉输液
  • 2篇气管切开患者
  • 2篇满意度
  • 2篇护理满意度
  • 1篇液面
  • 1篇依从
  • 1篇依从性

机构

  • 10篇中国人民解放...
  • 8篇解放军第30...
  • 1篇唐山市第四医...

作者

  • 10篇王建荣
  • 9篇毕娜
  • 2篇邢霞
  • 1篇焦卫红
  • 1篇蔡永琴
  • 1篇李俊玲
  • 1篇吴冬梅

传媒

  • 5篇解放军护理杂...
  • 3篇中华现代护理...
  • 2篇护理管理杂志

年份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吸痰指征的确定及评价被引量:23
2014年
目的评价重型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吸痰的时机。方法 2011年8月至2012年10月,便利抽样选择3所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ICU收治的符合研究条件的首次接受气管切开术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6例。在术后第1天8:00开始进入实验研究,至第7天结束,观察并分析患者痰液黏稠度、痰液量、心率、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听诊痰鸣音、吸痰间隔时间、呼吸道湿化液量、咳嗽反射的变化情况,以及肺部影像学、支气管镜检查结果。结果 36例患者130例次气管切开吸痰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痰液量为因变量,自变量中是否出现自主咳嗽、氧饱和度变化值、呼吸道湿化液量、呼吸频率变化率、与肺部理疗间隔时间、听诊痰鸣音性质的偏回归系数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吸痰指征推荐标准为:患者出现自主咳嗽;肺部听诊痰鸣音;肺部物理治疗后5.5 min之内;呼吸道湿化液量累计11.0 ml;脉搏氧饱和度值下降2.5%;呼吸频率增加17.65%;心率变化率达到患者基础心率的7.75%。
毕娜王建荣李俊玲邢霞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
应用Delphi法构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按需吸痰指征指标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 构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按需吸痰指征指标体系,为按需吸痰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7个省市11所医院的40名医疗护理专家为咨询专家,对经文献检索初步筛选的3类25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按需吸痰指征进行3轮函询.结果 专家权威系数为0.90,3轮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5.00% 、91.18% 、100.00%.第3轮咨询结束后,听诊有痰鸣音、脉搏氧饱和度下降、自主咳嗽、呼吸频率变化率、上一次吸痰时痰液黏稠度、气道湿化液量、吸痰与肺部物理治疗间隔时间、与上次吸痰间隔时间、心率变化率这9个指征的重要性>4,变异系数0.06 ~0.18.结论 专家推荐听诊有痰鸣音、脉搏氧饱和度下降、自主咳嗽、呼吸频率变化率、上一次吸痰时痰液黏稠度、气道湿化液量、吸痰与肺部物理治疗间隔时间、与上次吸痰间隔时间、心率变化率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按需吸痰指征指标,此指标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和针对性.
毕娜王建荣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吸痰
我国静脉治疗护理现状及发展趋势被引量:21
2013年
静脉治疗护理是指在体液与电解质、药理学、感染监控、儿科、血液制品输注治疗、胃肠外营养、抗肿瘤治疗及质量管理方面从事静脉输液的技术与临床实践。近年来,我国静脉治疗护理管理正步入专业化、体系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快速发展轨道。本文就我国静脉治疗护理现状及发展趋势综述如下。
毕娜吴冬梅王建荣
关键词:静脉治疗护理输液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按需吸痰指征应用现状调查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评价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吸痰指征应用现状。方法对北京、上海、福建、辽宁4个省市的75名护理专家和专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指征包括A类气道受阻导致血氧含量下降引起的症状或体征,B类气道分泌物聚集引起的肺部体征和患者的生理反应,C类护士气道管理过程中的护理行为3个方面的16项指征。调查项目包括目前临床使用频率、优先程度。结果目前临床使用频率分为3个档次,最高档次有4项,A类、C类指征各2项;第二档次有9项,其中A类指征3项,B类指征为4项,C类指征为2项;最低档次有3项,其中A类指征1项,B类指征为2项。优先程度分为分为3个档次,其中最高档次有4项,其中A类指征为3项,B类指征为1项;第二档次有10项,其中A类指征3项,B类指征为5项,C类指征为2项;最低档次有2项,均为C类指征。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按需吸痰指征目前临床使用的以A、C类指征为主。 B类指征是判断气道痰液聚集的最直接证据,需要通过相关培训提高护士评估能力,保证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按需吸痰效果。
毕娜王建荣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
连续静脉输液最小安全余液量概念的建立及应用效果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建立连续静脉输液最小安全余液量的概念,为确定连续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最佳液体更换时机提供依据。方法对8名护士采用面对面小组深度访谈确定最小安全余液量标准;测量14种北京市目前使用的输液器,建立直线回归方程,建立最小安全余液量概念和评价标准。将2011年11月神经科病房收治每日输液4瓶以上的40例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由护士指导使用最小安全余液量标准判断液体更换时机;对照组为常规健康教育组。比较每次更换液体时患者呼叫情况和护士判断结果:患者呼叫记为"是",未呼叫记为"否";统计护士更换液体时余液量等于、小于、大于安全余液量的比例,观察时间为14d。在患者进入本项研究后14d由第三方人员现场发放调查问卷,评价患者对巡视环节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共更换液体2 992例次,其中研究组1 524例次,对照组1 468例次。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余液量小于、等于、大于安全余液量情况的发生率及静脉输液呼叫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1);研究组及对照组呼叫的例数中,余液量小于、等于和大于安全余液量所占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1)。研究组余液量不足的178例中,患者呼叫占44.38%;对照组余液量不足的612例中,患者呼叫占6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1)。两组患者对静脉输液巡视满意度,研究组为(28.00±0.67)分、对照组为(24.85±1.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5)。结论建立和应用连续静脉输液最小安全余液量概念可以提高静脉输液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降低护理风险,改善护理工作满意度。
毕娜王建荣焦卫红邢霞
关键词:护理风险
临床基本护理技术风险-频次图的设计及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评价临床常用基本护理技术风险等级,绘制临床基本护理技术风险-频次图,为护士分层管理和护理技术授权提供借鉴。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20项临床常用基本护理技术风险半定量评价表》,对2012年10月北京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临床常用20项基本护理技术风险发生可能性、风险威胁性和护理纠纷可能性进行评价,同期统计3所医院上述20项基本护理技术的操作次数,应用CHISS 2011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项临床常用的基本护理技术风险值和操作频次构成比的散点图显示:风险值R≥6为高风险操作,6>R≥3为中风险操作,R<3为低风险操作;操作频次的构成比≥10%为高频次操作。高风险高频次操作项目共计0项;高风险低频次操作项目共计3项,分别为PICC穿刺、PICC维护和动脉采血;中风险低频次操作项目共计11项,分别为留置导尿、吸痰、鼻饲、灌肠、卧位护理、静脉输液、静脉采血、特殊口腔护理、膀胱冲洗、静脉注射和吸氧;中风险高频次操作项目共计1项,为静脉续滴;低风险低频次操作项目共计3项,分别为肌内及皮下注射、雾化吸入和会阴护理;低风险高频次操作项目共计2项,分别为生命体征及出入量观察记录和床单元整理。结论基本护理技术风险-频次图可指导护士分层管理和分级培训,提高护理风险管理的预见性和满意度。
毕娜郭尉王建荣
关键词:护士分层管理护理满意度护理管理
改良深部吸痰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探讨改良深部吸痰法在重型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3年6-10月解放军第309医院神经外科ICU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早期非机械通气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研究组采取改良深部吸痰法,即在吸痰管尖端超过套管末端0.5cm时减慢插入速度,直至患者出现呛咳反射或感觉到气管隆凸阻力时吸痰。观察两组患者气道黏膜损伤情况、吸痰时患者屏气时间、人工气道通畅程度及临床肺部感染积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CPIS)。结果两组患者气管切开后3、7d时的CPIS均高于气管切开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个时间点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吸痰时患者屏气时间短于对照组,气道黏膜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人工气道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深部吸痰法可以降低传统气管切开吸痰造成气管黏膜损伤的发生率,缩短吸痰时屏气时间,能够达到预防和减少肺内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的目的。
毕娜王建荣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
静脉输液技术环节风险评价的研究被引量:35
2011年
目的通过测量和分析静脉输液操作环节风险,为护理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12月至2011年4月,选择5个城市的120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0.1~10模拟评分法,测量静脉输液技术31个操作环节产生风险事件的可能性、风险事件的威胁性和纠纷的可能性。结果静脉输液技术总体风险值为4.86,风险可能性、威胁性和纠纷可能性分别为(5.12±2.03)、(5.01±2.28)和(4.39±2.35)。对风险可能性的评价,初级职称组低于中级职称组和高级职称组(P<0.05)。对风险威胁性和纠纷的可能性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1个操作环节分为高风险环节12个,中风险环节8个,低风险环节11个。结论静脉输液环节风险评价可以从护理安全管理、护理人力资源配备、护理纠纷规避和护理工作预见性等方面提高静脉输液技术安全性。
毕娜王建荣
关键词:静脉输液风险管理护理质量
静脉输液护士手卫生依从性的质性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深入探讨影响静脉输液护士手卫生依从性的原因,为卫生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北京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注册护士10名,均为女性,目前从事临床一线护理工作,具备静脉输液操作资质,现场考核均能准确完成手卫生"六步洗手法"。通过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法收集资料,采用持续比较的方式对资料进行比较、归类,形成主题。结果静脉输液护士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包括3个一级主题、8个次主题。护士主观因素包括从众心理、自我保护和侥幸心理;洗手设施和物品因素包括舒适度、便捷性和可及性;工作因素包括时间因素和情境因素。结论改革手卫生培训内容、改善手卫生设施的状况、改进手卫生监控方式等有助于提高静脉输液护士的手卫生依从性。
毕娜王建荣蔡永琴
关键词:手卫生静脉输液依从性
不同病室更换液体液面高度尺的设计与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设计不同病室更换液体液面高度尺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11月将神经科病房收治每日输液4瓶以上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自行设计的“不同病室更换液体液面高度尺”,分别在每次更换液体时记录液面位置、患者呼叫情况,观察时间为14d。在患者进入本项研究后14d,现场发放住院患者静脉输液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患者静脉输液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共更换液体2992例次,其中观察组1524例次,对照组1468例次。观察组患者更换液体时液面位置过高、最佳、过低比率分别为8.20%,80.12%和11.68%;对照组分别为19.21%,39.10%和41.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33,P=0.00);观察组患者呼叫发生率(42.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7.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12,P=0.00)。两组患者对静脉输液巡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观察组(28.00±0.67)分,对照组为(24.85±1.1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2,P〈0.05)。结论应用《不同病室更换液体液面高度尺》可以减少液体更换过程中的护理缺陷,并为临床护理管理提供客观、有效、可行的评价标准。
毕娜王建荣
关键词:护理满意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