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105008-E)

作品数:2 被引量:21H指数:2
相关作者:孙省利王伟荣陈伟杰陈作志龚玉艳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浮游
  • 1篇影响因素
  • 1篇原生动物
  • 1篇植物
  • 1篇群落
  • 1篇群落结构
  • 1篇群落结构特征
  • 1篇周年变化
  • 1篇桡足类
  • 1篇夏季
  • 1篇近海
  • 1篇雷州半岛
  • 1篇浮游动物
  • 1篇浮游细菌
  • 1篇浮游幼虫
  • 1篇浮游植物

机构

  • 2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 2篇孙省利
  • 1篇章洁香
  • 1篇张瑜斌
  • 1篇张才学
  • 1篇龚玉艳
  • 1篇陈作志
  • 1篇郭凯旋
  • 1篇陈伟杰
  • 1篇王伟荣

传媒

  • 1篇海洋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湛江湾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周年变化被引量:11
2015年
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对湛江湾浮游动物进行了周年调查,研究了其群落结构的周年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共检出浮游动物87种和29类浮游幼虫,隶属于16大类群,群落结构主要由桡足类(30种)、浮游幼虫(29类)和原生动物(23种)所组成,分别占总种类数的25.86%、25.00%和19.83%。浮游动物种类数以4月最多,2月和3月最少,4~9月的总种类数均高于其他月份。湛江湾浮游幼虫以底栖动物幼虫为主,在4月种类最多,5月丰度最高,4~7月为湛江湾海洋动物的繁盛时期。浮游动物优势种共有22种(类),其中浮游幼虫9类,原生动物7种,桡足类3种,水母类、毛颚类、被囊类各1种,以12月、4月和5月优势种最多(8种),2月最少(2种),无全年优势种,群落结构明显趋于小型化。各相邻月份的共有种类数在18~33种,物种更替率R的范围为37.25%~73.61%,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J及丰富度d的年均值较低,分别为2.64、0.54和3.32。在调查期间,湛江湾浮游动物丰度出现了3个高峰,且分别由不同的浮游动物类群组成,其中12月份的高峰主要由原生动物组成,2月份的高峰主要由桡足类组成,而5月份的高峰则主要由浮游幼虫组成,3大类群共同主导湛江湾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浮游动物生物量仅在2月和9月出现高峰,呈现月份双峰型变化。湛江湾浮游动物的周年变化主要受水温、食物及摄食压力的影响。
龚玉艳张才学陈作志叶丽娣陈伟杰王伟荣孙省利
关键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桡足类原生动物浮游幼虫
雷州半岛近海夏季浮游植物和浮游细菌生物量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0
2012年
于2010年7月(夏季)调查了雷州半岛近海海域浮游植物和细菌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其与海区主要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雷州半岛近海海域夏季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变化范围为15.66~1114.92mg.m-3;平均值为192.49mg.m-3;夏季浮游细菌生物量的变化范围为3.36~50.12mgC.m-3,平均值为18.43mgC.m-3;浮游植物生物量水平分布格局在不同区域间没有显著差异,浮游细菌生物量的水平分布呈现西部海区>东部海区>南部海区的格局,差异极显著;浮游植物和浮游细菌生物量在表底层的垂直分布格局没有明显的规律,表、底层生物量或高或低,差异不显著;浮游植物和浮游细菌生物量多体现近岸站位>中间站位>远岸站位,即从陆向向海向呈递减的分布格局;夏季雷州半岛近海海域浮游细菌生物量与水温、pH和硅酸盐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盐度、TOC和磷酸盐呈极显著负相关;浮游植物生物量与pH和DO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盐度和TOC呈显极显著负相关;浮游植物生物量与浮游细菌生物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二者存在着相互影响的调控关系。
郭凯旋张瑜斌章洁香孙省利
关键词:浮游植物浮游细菌影响因素雷州半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