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12SZYQN28)

作品数:3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吴雪丽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文化
  • 2篇寻根
  • 2篇文化寻根
  • 1篇性体验
  • 1篇叙事
  • 1篇叙事伦理
  • 1篇学史
  • 1篇审美现代性
  • 1篇启蒙
  • 1篇文化再造
  • 1篇文学
  • 1篇文学史
  • 1篇文学史意义
  • 1篇现代性体验
  • 1篇乡土
  • 1篇乡土中国
  • 1篇小说
  • 1篇话语实践

机构

  • 3篇西南民族大学

作者

  • 3篇吴雪丽

传媒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兰州学刊
  • 1篇当代文坛

年份

  • 3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乡土中国”向“现代中国”转换的美学困境——从“五四”到“文化寻根”的“现代性”体验被引量:1
2013年
在"现代性"的进程中,审美现代性一方面反抗现代性的暴力,同时也对现代性的伤痛经验进行弥合和修复。而在普遍的"西方"现代性话语中,中国提供了现代性实践和反思现代性的不同经验,从"五四"对"现代性"的全面引进到80年代的"现代化"成为全民意识形态,中国自身的现代转换和中国知识者对现代的反省,贯穿了20世纪的中国历史。而80年代中期浮出历史地表的"文化寻根"那种既内在于"现代性"又"反现代性"的文学书写,再次显示了"乡土中国"向"现代中国"转换的美学困境。
吴雪丽
关键词:审美现代性
启蒙重构与文化再造——从“五四”到“新启蒙”的思想实践
2013年
从"五四"到1980年代的"新启蒙",中国的"现代性"实践走过了艰难的历程。80年代的"新启蒙"正是通过对"五四"话语的挪用与重构,完成了历史"断裂"之后的合法化叙述,而"新启蒙"中的"文化寻根"和"五四"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又构成了有趣的对话。而理清这些思潮背后的话语实践,一方面可以丰富对中国文化、思想史的理解,同时也可以考察被简单化约的历史叙述所遮蔽的文化和思想实践的复杂性。
吴雪丽
关键词:文化再造话语实践
再解读:“文化寻根”小说的叙事伦理及其文学史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本文以"文化寻根"小说的叙事伦理为切入点,从"文化寻根"小说对民间生存本相的展示、对世俗和日常生活的关注、对"规范"之外的边地族群的生命经验和生存境遇的书写等三个方面,探讨了"文化寻根"所显示的话语方式在何种意义上构成了新的审美风格,在叙事伦理上为新时期文学提供了怎样的文学经验。同时,在小说美学和文学史的意义上,考察了"文化寻根"小说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吴雪丽
关键词:文化寻根小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