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506012)
- 作品数:3 被引量:27H指数:3
- 相关作者:于卫东刘琳孙振宇高立宝舒启更多>>
-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环境科学和数值模拟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海洋环境科学与数值模拟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太平洋低纬度西边界流和涡旋结构季节变化的观测分析被引量:6
- 2008年
- 利用漂流浮标、ADCP和Argo等观测资料,对太平洋低纬度西边界流和涡旋结构的季节变化进行了分析。根据漂流浮标资料计算的北赤道流、棉兰老海流和北赤道逆流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而且北赤道流/棉兰老海流和北赤道逆流在冬春、夏秋之间具有明显的反位相变化,这一特征造成了气旋式棉兰老冷涡强度的季节变化很弱,水团分析表明,该冷涡的水团特性主要是北太平洋热带水。反气旋式的哈马黑拉暖涡强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其水团特性主要是南太平洋热带水。给出了棉兰老涡和哈马黑拉涡强度的垂直结构,表明这两个涡旋的强度在0~30m迅速减弱,在30~450m近似线性减弱.在450m以下涡旋消失。
- 高立宝于卫东
- 东北印度洋上层海水热含量及影响要素的季节变化被引量:4
- 2009年
- 探讨了影响东北印度洋上层海水热含量变化的各要素的季节变化,以及其对热含量变化的贡献和作用过程。根据MOM4数值模拟所得的气候态数据,利用热力学方程积分所得的热通量方程,分析了热含量和各影响要素的季节变化过程。结果表明,东北印度洋海洋动力过程的作用主要存在于海洋上层100 m以内;该区域上层海水热含量的季节变化,是典型的海-气相互作用的结果,由动力过程和海表净热通量共同控制,2种作用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并且随区域的变化两者贡献有所变化;西南季风爆发前,上层海洋热含量最大值的出现,是之前几个月动力作用和海表净热通量共同加热的结果。
- 刘延亮吕连港舒启于卫东
- 关键词:热含量热通量夹卷东北印度洋
- 基于Argo浮标的热带印度洋混合层深度季节变化研究被引量:18
- 2007年
- 根据2004-2005年热带印度洋(30°S以北)的Argo浮标(自持式海洋剖面观测浮标)温度-盐度剖面观测资料,采用位势密度判据(Δσθ=0.03 kg/m3),针对每个Argo浮标的温度-盐度观测剖面确定了海洋混合层的深度,然后采用Krig插值方法构建了3°×3°空间分辨率的月平均网格化混合层深度产品。通过与已有气候平均混合层深度资料的比较表明了该产品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热带印度洋海盆尺度的混合层深度空间特征和季节变化规律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Argo浮标资料可用于热带印度洋混合层变化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热带印度洋海-气相互作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 孙振宇刘琳于卫东
- 关键词:ARGO浮标混合层深度热带印度洋海-气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