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0525042)

作品数:18 被引量:86H指数:6
相关作者:王福生林沪陈黎明陈良恩施明更多>>
相关机构:解放军第302医院军事医学科学院解放军第三О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2篇细胞
  • 6篇乙型
  • 6篇肝炎
  • 5篇乙型肝炎
  • 5篇淋巴
  • 5篇淋巴细胞
  • 5篇慢性
  • 5篇分子
  • 5篇干细胞
  • 5篇肝炎患者
  • 5篇B7-H1
  • 4篇乙型肝炎患者
  • 4篇慢性乙型
  • 4篇慢性乙型肝炎
  • 4篇慢性乙型肝炎...
  • 4篇免疫
  • 4篇间充质
  • 4篇间充质干细胞
  • 4篇肝脏
  • 4篇充质干细胞

机构

  • 9篇解放军第30...
  • 3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军医进修学院
  • 2篇解放军第三О...
  • 1篇空军航空医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第三○...
  • 1篇解放军第三0...
  • 1篇解放军第三O...
  • 1篇解放军第三〇...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3篇王福生
  • 6篇陈黎明
  • 6篇林沪
  • 4篇陈良恩
  • 4篇施明
  • 3篇叶文华
  • 2篇李元元
  • 2篇张晖
  • 2篇耿华
  • 1篇李永纲
  • 1篇陈新月
  • 1篇段学章
  • 1篇徐斌
  • 1篇刘庆峰
  • 1篇石英
  • 1篇陈威巍
  • 1篇姚金霞
  • 1篇毛远丽
  • 1篇秦恩强
  • 1篇付宝云

传媒

  • 3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传染病信息
  • 2篇实用肝脏病杂...
  • 2篇国际流行病学...
  • 1篇解放军预防医...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肝脏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临床药物治疗...
  • 1篇国际免疫学杂...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年份

  • 6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B7-H1分子对乙肝患者树突状细胞刺激T细胞能力的影响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髓系树突细胞(DCs)表面B7-H1分子在树突细胞介导T细胞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方法受试对象包括46例慢性乙肝患者(11名免疫耐受患者和35名免疫活化患者)和28名健康对照。取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s上B7-H1的表达水平;〔3H〕-TdR掺入试验检测DCs对T淋巴细胞的促增殖效应;ELISA测定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I、L-2I、L-12及IL-10的浓度。结果免疫耐受和免疫活化患者外周血DCs上B7-H1阳性表达率〔(2.21±0.32)%(、7.88±1.40)%〕明显高于健康对照〔(0.35±0.10)%,P<0.01〕。慢性乙肝患者DCs刺激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及产生Ⅰ型细胞因子的能力明显降低,阻断B7-H1共刺激信号途径能够增强患者DCs对T细胞的协同刺激能力。结论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DCs上B7-H1表达水平的升高,是导致DCs刺激T淋巴细胞能力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陈良恩李永纲张晖王福生
关键词:树突细胞B7-H1
肝纤维化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被引量:2
2009年
细胞外基质(ECM)的合成增加和降解减少是肝纤维化形成的主要机制,肝星形细胞(HSC)活化是肝纤维化形成的细胞学基础。去除病因,抗炎,抑制HSC活性与增殖,刺激活化HSC凋亡,促进ECM降解均为抗肝纤维化治疗的标靶。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抗纤维化尚有争议。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基因转导系统因可调控性及安全性问题,用于临床尚需时日。该文就肝纤维化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作了综述。
林沪陈黎明叶文华李元元耿华王福生
关键词:肝硬化细胞外基质肝星形细胞
B7-H1及其受体PD-1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淋巴细胞上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研究B7-H1及其受体PD-1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及髓样树突细胞(mDCs)上的表达及它们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疾病状态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正常人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4^+、CD8^+T淋巴细胞及mDCs上B7-H1和PD-1的表达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患者的HBV DNA。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B7-H1及其受体PD-1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健康对照mDCs、CD4^+及CD8^+T淋巴细胞B7-H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35%±0.10%、3.63%±0.70%和1.20%±0.19%,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为7.88%±1.40%、24.28%±2.86%和10.78%±1.62%,慢性乙型肝炎患者B7-H1在mDCs和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P值均〈0.05)健康对照CD4^+及CD8^+T淋巴细胞PD-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2%±1.75%和5.98%±0.88%,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为17.76%±2.47%和11.92%±2.2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D-1在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水平也明显高于健康对照(P值均〈0.05)。且它们的表达与患者的ALT水平及HBV DNA载量呈明显的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淋巴细胞上B7-H1和PD-1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疾病状态密切相关。
李永纲陈良恩陈国凤王福生
关键词:B7-H1PD-1共刺激分子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脏疾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0年
间充质干细胞(MSCs)可应用于治疗急性肝衰竭、终末期肝病和遗传代谢性肝病,旁分泌机制是其治疗肝病的重要机制。MSCs还可以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抗肝细胞凋亡、抗肝纤维化、促进内源性肝干细胞分化和刺激内源性肝细胞增殖、促进血管增生等修复肝组织。进一步阐明MSCs的治疗机制,合理设计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明确干细胞移植可能的副作用,是其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前提。
林沪陈黎明施明王福生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终末期肝病
B7-H1/PD-1共刺激途径与病毒感染被引量:5
2008年
B7-H1及其受体PD-1是共刺激分子B7-CD28家族的重要成员。B7-H1在淋巴组织及外周非淋巴组织广泛诱导性表达,PD-1则主要表达在活化的T细胞、B细胞及髓系细胞表面。B7-H1/PD-1共刺激途径主要作用是负性调节T、B细胞的免疫反应,参与维持外周组织的免疫耐受。病毒感染可以上调B7-H1及PD-1的表达,抑制病毒特异性T细胞的免疫功能,B7-H1/PD-1途径是病毒逃避免疫监视,引发慢性感染的重要通路,因而阻断B7-H1/PD-1共刺激途径能够恢复病毒特异性T细胞的功能,清除病毒感染,这对于病毒感染的免疫治疗,尤其是病毒慢性感染的免疫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陈良恩芮丽王福生
关键词:B7-H1PD-1共刺激分子病毒感染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细胞B7-H1表达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接受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α-2a治疗后免疫细胞B7-H1表达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PEG-IFNα-2a治疗过程中外周血髓样树突细胞(mDCs)和CD4^+T淋巴细胞上B7-H1表达的动态变化情况。体外培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分泌干扰素(IFN)γ的T淋巴细胞频数。结果PEG-IFNα-2a治疗24周,有效组和无效组外周血mDCs的B7-H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37%±2.83%和19.27%±4.04%;有效组和无效组CD4^+T淋巴细胞的B7-H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9.71%±5.18%和40.43%±7.37%,有效组mDCs和CD4^+T淋巴细胞上B7-H1的表达率明显低于无效组。有效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每1×10s个淋巴细胞可检测到分泌IFNγ的斑点数量分别为(113.33±31.41)个和(266.67±42.26)个,患者治疗后分泌IFNγ的T淋巴细胞频数明显高于治疗前;无效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分泌IFNγ的斑点数量分别为(109.87±40.81)个和(55.63±10.27)个,治疗后分泌IFNγ的T淋巴细胞频数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阻断B7-H1途径可明显提高分泌IFNγ的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频数。结论接受PEG-IFNα-2a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与其免疫细胞B7-H1的表达有关,阻断B7-H1途径可提高机体清除病毒的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
李永纲陈良恩陈国凤王福生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T淋巴细胞B7-H1
持续ALT正常、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预后与HBV DNA水平的关系被引量:3
2009年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呈现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一般包括免疫耐受期、免疫激活期、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等^[1]。目前仍不能根据乙肝病毒学和免疫学特点正确预知CHB患者的结局。
秦恩强王福生
关键词:ALTHBEAG预后
间充质干细胞在肝脏的分化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0年
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旁分泌营养机制和分化为肝实质细胞等修复肝组织,移植间充质干细胞将成为临床治疗肝病的一种重要方法。本文介绍了间充质干细胞在微环境下,分化为肝实质细胞的可能机制以及影响其分化的相关因素。
林沪陈黎明王福生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分化
AIDS的免疫重建和免疫治疗被引量:13
2009年
HIV-1慢性感染主要破坏人体免疫系统。虽然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能够通过抑制病毒复制在部分患者中实现免疫重建,但由于其本身局限性,很难清除体内HIV-1储藏库。近年来,一些新的免疫治疗策略和手段纷纷涌现,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免疫重建。本文针对AIDS的免疫重建和免疫治疗作一综述。
张政王福生
关键词:HIV免疫重建免疫治疗
程序性死亡因子1高表达影响急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乙肝病毒特异性CD8^+T细胞凋亡的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观察急性乙型肝炎发病过程中患者体内病毒特异性CTL细胞上免疫抑制性分子程序性死亡因子1(programmed death1,PD-1)的表达与凋亡的关系。方法针对HBV不同表位合成2种pentamer,同时针对CMV表位合成pentamer作为对照。采集15例HLA-A2阳性的急性乙型肝炎患者(AHB)的外周血,流式细胞仪分析各病毒特异性CTL细胞表面PD-1分子表达水平及其凋亡水平;同时进行体外实验验证PD-1表达与凋亡的关系。结果AHB患者发病早期HBV特异性的CD8^+T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增高的PD-1水平与HBV特异性CD8^+T细胞自发凋亡呈明显正相关;体外共培养HepG2.215细胞与AHB患者CD8^+T细胞,可明显诱导CD8^+T细胞凋亡。结论在HBV急性感染早期,HBV特异性CD8^+T细胞PD-1表达明显升高,并明显诱导了病毒特异性CD8^+T凋亡,从而避免了AHB患者肝脏遭受更为严重的免疫损伤。
徐斌张政石英陈新月王福生
关键词:免疫抑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