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立项课题

作品数:2,373 被引量:8,119H指数:29
相关作者:倪筱楠杨道宇汤二子李宏畅赵宏霞更多>>
相关机构:渤海大学辽宁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24篇期刊文章
  • 4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35篇经济管理
  • 548篇文化科学
  • 195篇政治法律
  • 87篇社会学
  • 73篇哲学宗教
  • 72篇历史地理
  • 66篇语言文字
  • 57篇文学
  • 52篇医药卫生
  • 3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0篇环境科学与工...
  • 26篇艺术
  • 21篇建筑科学
  • 14篇天文地球
  • 8篇交通运输工程
  • 8篇农业科学
  • 7篇理学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自然科学总论
  • 3篇机械工程

主题

  • 141篇教育
  • 130篇企业
  • 99篇文化
  • 99篇高校
  • 88篇教学
  • 85篇大学生
  • 85篇实证
  • 75篇金融
  • 68篇旅游
  • 62篇制造业
  • 62篇社会
  • 54篇农村
  • 51篇主义
  • 49篇政治
  • 45篇体育
  • 43篇融资
  • 42篇实证研究
  • 42篇装备制造业
  • 40篇互联网
  • 38篇集群

机构

  • 340篇渤海大学
  • 193篇辽宁大学
  • 156篇东北财经大学
  • 138篇大连理工大学
  • 138篇沈阳师范大学
  • 129篇辽宁师范大学
  • 126篇沈阳工业大学
  • 107篇沈阳大学
  • 87篇沈阳建筑大学
  • 80篇沈阳工程学院
  • 62篇辽宁工程技术...
  • 54篇东北大学
  • 50篇大连大学
  • 49篇大连海事大学
  • 37篇辽宁工业大学
  • 37篇沈阳农业大学
  • 36篇大连海洋大学
  • 34篇辽东学院
  • 32篇大连民族学院
  • 32篇沈阳航空航天...

作者

  • 22篇杨道宇
  • 20篇倪筱楠
  • 18篇汤二子
  • 17篇李宏畅
  • 14篇朱亮
  • 14篇吴云红
  • 13篇赵宏霞
  • 12篇刘海洋
  • 12篇谭开明
  • 12篇佟晓梅
  • 12篇刘志敏
  • 11篇安玉兴
  • 10篇吉海涛
  • 9篇杨皎平
  • 8篇朱雅琴
  • 8篇罗丹程
  • 7篇刘艳春
  • 7篇李明哲
  • 6篇孙振
  • 6篇杨军

传媒

  • 88篇沈阳工业大学...
  • 57篇沈阳建筑大学...
  • 55篇理论界
  • 52篇渤海大学学报...
  • 49篇沈阳师范大学...
  • 37篇辽宁工业大学...
  • 36篇辽宁经济
  • 29篇沈阳大学学报...
  • 27篇农业经济
  • 27篇辽宁行政学院...
  • 22篇辽宁经济职业...
  • 20篇党政干部学刊
  • 19篇辽宁工程技术...
  • 19篇大连海事大学...
  • 18篇财经问题研究
  • 18篇辽宁大学学报...
  • 18篇沈阳农业大学...
  • 16篇图书馆学刊
  • 16篇东北财经大学...
  • 16篇经济研究导刊

年份

  • 18篇2023
  • 58篇2022
  • 63篇2021
  • 61篇2020
  • 76篇2019
  • 105篇2018
  • 121篇2017
  • 149篇2016
  • 193篇2015
  • 170篇2014
  • 155篇2013
  • 240篇2012
  • 134篇2011
  • 191篇2010
  • 276篇2009
  • 183篇2008
  • 64篇2007
  • 8篇2006
2,3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产业集聚、产业结构差异与区域经济增长——以沈阳经济区为例被引量:2
2012年
利用区位基尼系数、偏离-份额法以及灰色关联分析法,深入研究了1996—2010年沈阳经济区的产业结构特点以及其所属八地市的三次产业对沈阳经济区GDP的贡献。结果表明:沈阳经济区的产业集聚现象明显;沈阳和鞍山的经济增长对整个经济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3%;沈阳经济区的产业结构差异主要表现为第二产业发展较快、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差异的经济增长效应不明显。最后,针对弱化全区产业集聚程度、促进全区三次产业的协同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朱天星潘明道徐凡王昭
关键词:区域经济产业集聚经济增长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际经验的借鉴与反思被引量:1
2018年
当需求侧经济管理政策激发我国经济增长潜力的效力已成强弩之末时,适度调整经济结构改革方向转而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实现长期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水平提高,是我国顺应经济周期发展规律的应时之举。通过对德国、英国、美国三个典型国家不同时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和经验的介绍,从最优税率区间、减税与政府预算赤字、供给侧改革的收入分配效应以及改革对失业率、劳动参与率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反思和探讨,以期对制定和实施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案措施有所启发和借鉴。
陈晶冯荣凯
关键词:经济结构改革市场自由化政府预算收入分配效应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忠诚度意义的探析
2011年
辅导员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职院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实践表明,辅导员的忠诚奉献是高职院校求发展、大学生提高素质的关键,高职院校辅导员作为特殊的职业,对其职业的忠诚已经成为影响创造价值的根本因素。
曹宏刘滨付莹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忠诚度
图书馆公共讲座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被引量:3
2011年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文化服务,为社会公众提供均等的公益性服务,保障公民的文化权益;公共讲座是图书馆读者服务领域的拓展与延伸;公益性是图书馆讲座致力追求的发展方向。
王晓青
关键词: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当前中小学混合式教学评价中的问题与改进
2022年
“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已经成为当前学校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然而,当前部分中小学校及其教师对混合式教学的概念认知仍存在偏差,在评价设计与实施上出现了人为割裂“混合”与“教学”、漠视混合式教学特殊性、过多依赖现成指标模型等问题。因此,重新审视混合式教学的深刻内涵,基于其明确特征强化教师的正确认知,提高各教学评价主体的评价意识和评价能力,等等,是优化混合式教学评价的重要路径。
李倩黄永利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教学评价
LPR机制改革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被引量:7
2022年
LPR机制改革作为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提高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效率、提升银行贷款自主定价程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2016—2020年164家商业银行年度数据,通过PSM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DID方法研究LPR机制改革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和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LPR机制改革的实施将会提高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提升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LPR机制改革可以通过竞争和信贷两个渠道提高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LPR机制改革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影响较大,能显著提升农村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承担水平,而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影响较小。本研究为商业银行应对LPR改革提供对策建议,为监管部门完善机制改革、抵御利率市场化负面影响和维护金融系统稳定提供参考。
刘妍孙永志宫长亮曾刚
关键词:双重差分
健康生活视角下的老年预防医疗问题与对策被引量:1
2016年
老年人口的增加,使得子女照顾老人的压力加大,而社会上为老年服务的专门人员的缺失,直接加重了现在老年人的社会和家庭的养老负担。基于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从老年人口体能健康的视角,探讨通过预防医疗政策措施的实施缓解老年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对于延缓和预防老年性常见疾病的发生、治疗和保健问题,应该从体能锻炼、饮食结构、健康管理三个领域开展老年预防医疗,以减轻老年人患病的痛苦。
陈松商桑
FDI对东道国技术创新双重效应的机理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FDI对东道国技术创新的影响可大致归纳为两个互逆的过程:促进技术创新的正向效应与抑制技术创新的负面效应:"正向效应论"认为FDI的国际R&D会在东道国形成一定的技术溢出,通过知识的传播、吸收与应用为技术创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负面效应论"则认为FDI与东道国在技术梯度上的层级差距反而会对本土企业的技术创新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
姜博马胜利
关键词:FDI技术创新
关于创意产业的界定及其组织模式的思考被引量:3
2009年
针对创意产业界定不统一、分类繁杂,阐述了不同的创意产业定义和分类,提出了按空间分布形态并借鉴植物学分类将创意产业分为木本植物形态组织模式和草本植物形态组织模式,分析了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以及不同组织模式形成的条件,指出中国应该具体分析各个城市和地区的不同情况,构建不同组织模式的创意产业园。
张嵩罗玲玲
关键词:创意产业创意产业园
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研究及对策
2013年
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规模日益增大,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随之而来的就是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本论文首先分析了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对于自身能力的过高估计、工作过分的依赖于父母、面对就业困难出现焦躁等心理问题。并从制度的不健全、教育体制的落后、个人的过度放松三个方面分析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也提出要加强就业工作的法制建设、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就业心态的建议。
孙承鹏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
共22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