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1075)
- 作品数:14 被引量:28H指数:3
- 相关作者:王烈成张瑾吴芳许奇解敏更多>>
- 相关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皖南医学院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兴奋下丘脑腹外侧视前区对结节乳头体核c-Fos表达的影响及其受体途径
- 2015年
- 目的研究兴奋下丘脑腹外侧视前区(VLPO)对结节乳头体核(TMN)c-Fos表达的影响及其受体途径。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LPO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m GluR5)和TMNγ-氨基丁酸A受体β1亚型(GABAARβ1)的表达;采用脑立体定位技术,观察微量注射谷氨酸(L-Glu)兴奋VLPO后对TMN c-Fos表达变化的影响。结果 m GluR5于VLPO存在阳性表达,同时GABAARβ1于TMN存在阳性表达;与对照组相比,VLPO内微量注射L-Glu后,大鼠的TMN区域c-Fos表达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存在于VLPO和TMN的m GluR及GABAAR介导VLPO-TMN的通路调节,VLPO可通过GABAAR抑制TMN神经元活动。
- 丁睿王媛丁正霞吴芳许奇张瑾王烈成
- 关键词:C-FOS
- 光通过自主感光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调节睡眠活动
- 2016年
- 目的 利用不同基因型小鼠,探讨有无自主感光视网膜神经节细胞(ipRGCs)的小鼠在光的调节下对睡眠-觉醒活动的影响。方法 四种不同基因型小鼠,分别为野生型(C57BL/6,WT),ipRGCs不感光型(MKO),仅保留ipRGCs型(MO)和视杆、视锥细胞缺失且ipRGCs不感光型(TKO)。记录小鼠在12h∶12h明暗交替下24h睡眠量和觉醒量以及在关灯后1h(即21:00)给予3h光照,观察其在光照期间(21:00~24:00)睡眠量和觉醒量的变化。结果在12h∶12h明暗交替下,WT、MKO和MO小鼠的觉醒、快动眼睡眠(REM)、非快动眼睡眠(NREM)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并且这3种时相的分布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TKO小鼠的3种时相无稳定相位,表现为自由运转。与12h∶12h明暗交替的相应时段比较,在3h光照期间,WT小鼠觉醒总量减少(P〈0.01),REM总量增加(P〈0.01),NREM总量增加(P〈0.01)以及总睡眠时间(TST)增加(P〈0.01);MO小鼠觉醒总量减少(P〈0.01),REM总量增加(P〈0.05),NREM总量增加(P〈0.05)以及TST总量增加(P〈0.01);MKO和TKO小鼠的3种时相均无显著变化。结论表达视黑素的ipRGCs在小鼠光诱导睡眠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王媛吴芳李晓凤洪艳丁正霞许奇张瑾薛天鲍进王烈成
- 关键词:生物节律睡眠
- 白藜芦醇对慢性癫痫大鼠脑组织中氨基酸类递质含量的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测定慢性癫痫大鼠脑组织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分析白藜芦醇抗癫痫作用机制。方法:动物分为生理盐水组(NS组)、癫痫组(KA组)、低剂量白藜芦醇组(L-Res组)和高剂量白藜芦醇组(H-Res组)。利用立体定位技术,在大鼠右侧海马CA3中心区注射海人草酸,建立癫痫大鼠模型,以高、低剂量白藜芦醇干预10 d,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慢性癫痫大鼠海马和皮层Glu和GABA含量。结果:与NS组比较,KA组大鼠海马和皮层Glu含量、Glu/GABA比值均明显升高(P<0.05);与KA组比较,L-Res组大鼠海马Glu含量、Glu/GABA比值均明显降低(P<0.05),但皮层Glu含量、Glu/GABA比值却明显高于NS组(P<0.05);H-Res组大鼠海马和皮层Glu含量、Glu/GABA比值均明显高于NS组(P<0.05)。结论:白藜芦醇通过维持海马Glu/GABA平衡达到抗癫痫作用效果。
- 李敏潘群皖王海华孔德虎王烈成
-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癫痫白藜芦醇
- 足底电击诱导树鼠句条件恐惧记忆模型的建立及抹除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索足底电击诱导树鼩条件恐惧记忆模型的建立及抹除方法。方法测定在无刺激条件下,树鼩在明暗箱中的活动规律;然后用梯度刺激实验测定合适的足底电击电压;最后用合适的电压通过足底电击诱导并建立实验组树鼩条件恐惧记忆模型并抹除其记忆。结果正常条件下,树鼩(n=4)在暗箱中的停留时间明显多于明箱中的停留时间(P<0.01);在两明箱中,足底电压梯度刺激实验显示,随着刺激电压的增加,树鼩(n=6)在有刺激的隔间中的停留时间逐渐减少。12 V以后树鼩在有刺激隔间与无刺激隔间的停留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 V(P<0.05)、16 V(P<0.01)、20 V(P<0.01)];实验组(n=4)暗箱用16 V刺激电压足底电击能够形成明显的恐惧记忆(P<0.001)。在形成明显的恐惧记忆后,在明箱中给予相应的足底电击4 d,实验组(n=4)树鼩在明箱中停留的时间逐渐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树鼩更趋于停留在暗箱中;16V为较为适合的足底电击电压;条件恐惧记忆能够被诱导并且被新的刺激完全抹除。
- 郭呈斌张晨王烈成
- 关键词:树鼩
- 光信号对Fmr1 KO小鼠睡眠-觉醒的调控作用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光授时信号对脆性X智力低下基因型(Fmr1 KO)小鼠睡眠-觉醒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脑立体定位技术埋置脑电和肌电电极,记录和分析在不同光照条件下Fmr1 KO小鼠和野生型(WT)小鼠的睡眠-觉醒节律的变化。结果Fmr1 KO小鼠和WT小鼠在正常光照(12 h∶12 h明暗,即8:00 am开灯,8:00 pm关灯)条件下的觉醒和睡眠均呈现一致的昼夜节律现象,且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光照的同样时间段相比较,9:00 am^11:00 am关灯期间,Fmr1 KO小鼠和WT小鼠的觉醒量均显著增加(P<0.05),且在9:00 am^10:00 am变化极显著(P<0.01),但Fmr1 KO小鼠觉醒的增加量明显低于WT小鼠(P<0.05);与正常光照的同样时间段相比较,9:00 am^11:00 am关灯期间,Fmr1 KO小鼠和WT小鼠的慢波睡眠(SWS)-觉醒(W)、W-SWS和SWS-快波睡眠(FWS)时相转换量都显著增加(P<0.05),其中在9:00 am^10:00 am极显著增加(P<0.01)。结论相比于WT小鼠,Fmr1 KO小鼠的睡眠-觉醒受光信号改变的影响有所减弱。
- 李晓凤王媛李磊许奇张瑾王烈成
- 关键词:睡眠-觉醒FMR1基因光信号
- 检测癫痫大鼠脑组织中Glu、Gly、GABA含量的异硫氰酸苯酯柱前衍生HPLC技术的建立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建立检测癫痫大鼠脑组织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Gly)含量的异硫氰酸苯酯(PITC)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并验证其检测效果。方法将海人藻酸(KA)或等量生理盐水注射入大鼠海马CA3区建立癫痫模型或对照,2周后分别取其海马和皮层组织,采用PITC柱前衍生法处理样品,采用醋酸钠缓冲液和乙腈梯度洗脱,Venusil-AA氨基酸分析柱结合紫外检测器检测,计算Glu、GABA、Gly含量。结果在30 min内3种氨基酸完全出峰。在0.20~12.50 mg/L范围内Glu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3,日内精密度为1.46%,日间精密度为1.84%,加样回收率为97.12%±2.98%;在0.01~6.25 mg/L范围内Gly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8 4,日内精密度为1.17%,日间精密度为1.62%,加样回收率为96.63%±1.28%;在0.10~6.25mg/L范围内GABA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4,日内精密度为1.00%,日间精密度为1.53%,加样回收率为99.25%±2.98%。模型组海马和皮层中Glu含量均高于对照组相应组织(P均<0.05)。结论成功建立了检测癫痫大鼠脑组织Glu、Gly、GABA含量的PITC柱前衍生HPLC技术检测效果较好。
- 李敏潘群皖王海华王烈成
- 关键词:癫痫异硫氰酸苯酯柱前衍生
- 大鼠下丘脑腹外侧视前区和结节乳头体核的直接神经纤维投射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促睡眠调节中枢下丘脑腹外侧视前区(VLPO)与促觉醒调节中枢结节乳头体核(TMN)之间是否具有双向调节的直接通路。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CSF组)与实验组(TMN+ACSF&VLPO+DiO组,TMN+DiO&VLPO+ACSF组),采用脑立体定位技术,核团内微量注射、冰冻切片等方法观察和记录大鼠VLPO和TMN分别注射细胞膜荧光探针Fast DiO后的TMN和VLPO的荧光信号。结果 TMN+ACSF&VLPO+DiO组大鼠注射Fast DiO术后72 h,TMN脑区神经细胞可见明显的绿色荧光;TMN+DiO&VLPO+ACSF组大鼠注射Fast DiO术后72 h,VLPO脑区神经细胞也可见明显的绿色荧光。结论 VLPO与TMN间有双向直接神经纤维投射。
- 丁丁丁睿吴芳张瑾许奇解敏王烈成
- 关键词:突触
- 腺苷对大鼠下丘脑视前正中核神经元调控睡眠的作用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研究腺苷(AD)对下丘脑视前正中核(MnPN)神经元调控大鼠睡眠-觉醒周期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人工脑脊液(ACSF)组、AD组和硝基苯硫嘌呤核苷(NBTI)组,每组5只。采用脑立体定位、微透析和多导睡眠描计技术观察MnPN区给予AD、NBTI对大鼠睡眠-觉醒周期的影响。结果 MnPN区微透析AD后,大鼠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增加19.4%(P<0.01)、觉醒(W)减少26.1%(P<0.01)、快速眼动(REM)睡眠无明显改变,总睡眠时间(TST)增加17.7%(P<0.01)。MnPN区微透析NBTI后,大鼠NREM增加11.6%(P<0.05),W减少16.7%(P<0.05),REM睡眠无明显改变,TST增加11.0%(P<0.05)。结论 AD在MnPN区参与睡眠-觉醒周期的调节并具有促睡眠作用。
- 尹豆张瑾江传玮赵乐章章功良王烈成
- 关键词:腺苷睡眠觉醒
-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为更好地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20只,采用基础饲料喂养;动脉硬化组20只,在正常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促动脉硬化饮食。9周后空腹24 h抽血并处死,检测两组大鼠血脂,留取动脉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观察MIF及血清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动脉硬化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硬化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动脉硬化组管壁上有典型粥样斑块,内膜增厚,中膜平滑肌细胞明显增生,并呈灶状或片状钙化;免疫组化示:正常对照组血管内膜、中膜可见少量MIF表达;动脉硬化组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中MIF表达明显增多,呈褐色;动脉硬化组中大鼠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白细胞介素-8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硬化病灶内MIF的表达增加,MIF与动脉粥样硬化有着显著的相关性,其机制可能与某些炎症介质显著相关。
- 储莉刘伏元王烈成
- 关键词: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动脉粥样硬化
- 下丘脑腹外侧视前区通过抑制结节乳头体核对大鼠睡眠觉醒的调控作用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 研究睡眠调节中枢下丘脑腹外侧视前区(VLPO)与觉醒调节关键区域结节乳头体核(TMN)之间的联系在大鼠睡眠-觉醒周期调控中的作用.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TMN+ACSF&VLPO+ ACSF组)与实验组(TMN+ ACSF&VLPO+ L-Glu组,TMN+ Bic&VLPO+ ACSF组,TMN+Bic&VLPO+L-Glu组),采用脑立体定位技术确定大鼠VLPO以及TMN插管位置并进行核团内微量注射和多导睡眠描记技术等方法观察和记录大鼠睡眠的变化.结果 与TMN+ACSF&VLPO+ACSF组(n=8)相比,TMN+ACSF&VLPO+L-Glu组(n=7)VLPO内微量注射L-谷氨酸(L-Glu)可使大鼠觉醒减少(42.30±3.75,P<0.01),非快动眼睡眠(NREM)和总睡眠时间(TST)增多(61.97±3.41,P<0.01;77.68±3.74,P<0.01),快动眼睡眠(REM)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MN+ACSF&VLPO+L-Glu组(n=7)相比,TMN+Bic&VLPO+L-Glu组(n=8)中荷包牡丹碱(Bicuculline,Bic)和L-Glu相继分别微量注射于TMN和VLPO后,大鼠觉醒增加(79.22±3.93,P<0.01),NREM(34.82±3.23,P<0.01)和REM(5.97± 1.10,P<0.05)以及TST(40.79±3.92,P<0.01)减少,即TMN注射Bic可拮抗L-Glu在VLPO引起的促睡眠作用.结论 VLPO可通过GABAA受体抑制TMN神经元活动而产生促睡眠作用.
- 吴芳张瑾丁睿江传玮解敏许奇丁丁王烈成
- 关键词:荷包牡丹碱睡眠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