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04DZ19306)

作品数:3 被引量:32H指数:3
相关作者:李思发龚小玲蔡完其王浩杨琴玲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水产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鳗鲡
  • 1篇日本鳗鲡
  • 1篇群体遗传多样...
  • 1篇主成分
  • 1篇主成分分析
  • 1篇微卫星
  • 1篇微卫星分子标...
  • 1篇聚类分析
  • 1篇分子标记
  • 1篇RAPD
  • 1篇长江口

机构

  • 2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上海水产大学

作者

  • 3篇龚小玲
  • 3篇李思发
  • 1篇杨琴玲
  • 1篇王浩
  • 1篇蔡完其
  • 1篇王成辉

传媒

  • 1篇上海水产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动物分类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澳洲鳗鲡微卫星分子标记的筛选与检测被引量:11
2009年
采用小片段克隆法构建了澳洲鳗鲡(Anguilla australis)的部分基因组文库,并用地高辛标记的(CA)15作探针筛选阳性克隆,共获得76条微卫星序列,其中10次以下CA连续重复序列占83.67%,没有检测到30次以上的连续重复序列。根据微卫星序列两端足够长的侧翼序列,设计引物55对,选择合成引物26对,用澳洲鳗鲡3个个体的混合基因组进行引物筛选,其中的18对具有清晰的扩增条带。将筛选出的18对引物对澳洲鳗鲡1个群体的40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其中1对引物扩增产物为单态,17对扩增产物呈现多态;17对扩增多态的引物在40个个体中扩增出等位基因数目为5~14,平均为9个。该澳洲鳗鲡群体的PIC、Ho、He的平均值分别为0.7157、0.6779、0.7374,所有位点均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P=0.05),结果证明这17个微卫星位点适于澳洲鳗鲡群体结构的研究分析。
龚小玲李思发蔡完其杨琴玲王浩
关键词:微卫星分子标记
鳗鲡属六种鱼类形态判别研究被引量:12
2010年
使用方差分析、判别分析及主成分等方法对鳗鲡属下6种鱼类(花鳗鲡Anguilla marmorata、菲律宾鳗鲡A.bicolor pacifica、美洲鳗鲡A.rostrata、欧洲鳗鲡A.anguilla、日本鳗鲡A.japonica、澳洲鳗鲡A.australis australis脊椎骨数、传统可量数据及现代的框架数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脊椎骨数方面,6种鳗鲡在总脊椎骨数、背鳍前脊椎骨数、背鳍-臀鳍起点间脊椎骨数等几个参数上几乎都存在显著差异,可据此予以区分,主成分分布图上6种鳗鲡彼此分开;2)外形的12项可量数据和16项框架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背鳍前长/全长、背鳍起点-脊椎末端/全长两个比例性状在6种鳗鲡之间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可以作为判别这几种鳗鲡的特定参数,互相证实准确率为99.2%,前3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累积达67.74%,它包含了28个变量中的23个,这些变量分布在鱼体的前、中、后各部位,由此可见6种鳗鲡的区别散布于全身,而非集中于某一区段;3)上述两大类数据的聚类结果完全一致,菲律宾鳗鲡与花鳗鲡、美洲鳗鲡与日本鳗鲡最为相似。
龚小玲李思发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长江口日本鳗鲡群体遗传多样性RAPD初步分析被引量:10
2007年
对2005年采集自长江口地区4个采样点、5批、共10尾性成熟前成鳗、82尾玻璃鳗的日本鳗鲡样本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RAPD分析。在51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具有稳定扩增、条带清晰的多态性引物16条,16条引物共检测到132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114个(86.36%)。五个采样群体各自的平均杂合度(Hc)在0.205 3-0.315 0之间,平均基因多样性指数(Ho)在0.297 4-0.452 6之间;采样群体两两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在0.050 8-0.152 4之间。群体内遗传变异和群体间遗传变异对群体总遗传变异的贡献率分别为79.18%和20.82%;Ne i的遗传距离在0.059 3-0.142 5之间;在玻璃鳗采样群体间未发现遗传差异同采样地点及月份有何显著关系,显示它们可能同属一个大混合群体。而遗传距离、遗传分化指数及NJ树分析结果一致表明:成鳗和玻璃鳗之间可能存在相当的遗传距离和遗传分化。
龚小玲李思发王成辉
关键词:日本鳗鲡长江口RAPD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