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0270)

作品数:5 被引量:33H指数:4
相关作者:范朋飞蒋学龙黄蓓管政华田长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大理学院安徽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长臂猿
  • 3篇无量山
  • 2篇栖息
  • 2篇栖息地
  • 2篇乔木
  • 2篇黑长臂猿
  • 2篇黑冠长臂猿
  • 1篇行为生态
  • 1篇年龄结构
  • 1篇栖息地结构
  • 1篇乔木层
  • 1篇种间
  • 1篇重唱
  • 1篇相关系数
  • 1篇鸣叫行为
  • 1篇二重唱
  • 1篇非参数
  • 1篇非参数估计
  • 1篇变系数
  • 1篇变系数模型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大理学院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香港浸会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云南民族大学
  • 1篇云南财经大学
  • 1篇哀牢山国家级...

作者

  • 4篇蒋学龙
  • 4篇范朋飞
  • 1篇郑琪
  • 1篇彭华
  • 1篇许王莉
  • 1篇王瑞武
  • 1篇周守标
  • 1篇倪庆永
  • 1篇朱力行
  • 1篇田长城
  • 1篇曾卫民
  • 1篇石磊
  • 1篇管政华
  • 1篇孙国政
  • 1篇方建玲
  • 1篇黄蓓

传媒

  • 2篇Zoolog...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兽类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云南哀牢山平河黑长臂猿栖息地乔木结构分析被引量:6
2007年
采用样方方法对栖息于云南省哀牢山平河(E101°17′16.1″,N24°20′09.5″,海拔2600m)的黑长臂猿(Nomascus concolor)栖息地乔木层结构进行了调查。调查中共记录到乔木57种隶属于23科37属;木质藤本植物9种隶属于6科8属。优势科主要为杜鹃花科(Ericaceae)、木兰科(Magnoliaceae)、山茶科(Theaceae)和壳斗科(Fagaceae)植物。主要树种重要值排序表明,露珠杜鹃(Rhododendron irroratum)为该地区最主要的优势种,在各坡位中均有广泛分布。乔木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在沟底明显降低,而乔木1层和2层所占的比例以及木质藤本的平均多度均随着坡位的下降而升高。与其他地区的长臂猿相比,哀牢山黑长臂猿的活动程度较低(10—22m),果实性食物种类较少。
孙国政范朋飞倪庆永方建玲蒋学龙
关键词:黑长臂猿栖息地结构行为生态
无量山西黑冠长臂猿二重唱的声谱结构和时间特征被引量:16
2010年
2003年3月-2004年3月对无量山大寨子3群西黑冠长臂猿的二重唱的时间特征进行了监测。于2007年3月和2008年3月利用Sony TC-D5Pro2录音机、Sony C-76指向性话筒和Sony录音磁带对其二重唱进行了录音,对录音效果最好的5个声音用Signal/RTS4.0软件进行声谱分析。对无量山西黑冠长臂猿二重唱的声谱结构和时间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雄性西黑冠长臂猿的声音由起始音节、简单的重复音节和调节音节组成。根据频率变化的强度,可以将调节音节分为弱调节音节和强调节音节。强调节音节的特征是第二个音节具有非常明显的频率变化,有时第三个音节有类似变化,变频时的最高频率可达到5828Hz。雌性长臂猿一般只会发出一种类型的声音,即固定而刻板的激动鸣叫。根据激动鸣叫是否完整可以分为成功的激动鸣叫和失败的激动鸣叫。典型的西黑冠长臂猿二重唱通常由成年雄性发起,并占主导地位,且一般由雄性结束。雌性激动鸣叫结束后,雄性马上发出调节音节与之配合,雄性调节音节与雌性激动鸣叫的时间间隔平均为2.7s。平均每个群体的鸣叫频次为53%。如果发生鸣叫,一个群体平均每天鸣叫1.09次。91.5%的鸣叫发生在日出前0.5h至日出后3h之间,其中48.6%的鸣叫发生在日出后1h内。在一次鸣叫中,雌性平均发出成功的激动鸣叫4.6次,两次成功的激动鸣叫之间的时间间隔平均为115s。群体间均未显示鸣叫频次和持续时间上的差异,但激动鸣叫次数和激动鸣叫时间间隔具有显著差异。
范朋飞蒋学龙刘长铭罗文寿
关键词:二重唱无量山
云南中部无量山黑长臂猿(Nomascus concolor jingdongensis)栖息地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和结构特征被引量:8
2007年
无量山是黑长臂猿景东亚种的唯一分布区,现栖息着98群500余只黑长臂猿。长臂猿是典型的树栖性灵长类动物,通过对无量山西坡大寨子地区250个样方的调查,分析了随海拔梯度升高,黑长臂猿栖息地植被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和结构的变化情况。共记录乔木111种,隶属于33科;木质藤本23种,隶属于18科。其中优势科主要有樟科(Lauraeeae)、木兰科(Magnoliaceae)、壳斗科(Fagaceae)、山茶科(Theaceae)和杜鹃花科(Eficaceae)。根据不同海拔乔木层物种组成的差异,该区可划分为半湿润常绿阔叶林(2100-2300m)和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2400-2600m)两种植被类型。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随海拔升高在两种植被类型中均呈下降趋势;均匀度指数(Pielou指数)在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中呈下降趋势,在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中无明显变化。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中,阳坡的乔木物种多样性低于阴坡;而阳坡物种多样性在两种植被类型间差异显著。随着海拔的升高,乔木层的平均高度和上层乔木(Ⅰ层)的比例均逐渐降低,但下层乔木却呈上升趋势。6种优势乔木树种的种群年龄结构分析表明,该区植被的乔木层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
田长城蒋学龙彭华范朋飞周守标
关键词:黑长臂猿栖息地乔木年龄结构
物种间不确定性相互关系分析:一种基于非参数估计的变系数模型
2011年
物种间相互作用的研究通常假定物种间相互作用具有某种固定的模式,因此线性或者非线性参数回归模型(如指数分布或者logistic模型)被广泛用来描述物种间的相互作用.然而,这些模型假定了相互作用关系物种之间具有特定响应函数,而这个假设可能并不适用于真正的生物群落,如物种间相互作用关系随不同环境变化的混沌系统.为了用一个更精确的方法来描述这种关系,我们以榕树-榕小蜂为模式系统,建立了一个变系数分析模型进行物种间相互关系的分析.在这个模型中,用非参数估计方法分析物种间相关系数如何随其他变量(函数)的变化而变化.当其他因素对相关系数的影响效应可以用一个指定的参数模型来描述时,新方法就会转化为传统的参数相关分析.对于经验数据的分析,新方法更具有普遍性和灵活性,其与传统方法不同之处在于我们可以研究物种间的相互作用是否会随着某些因素变化而变化,或者找出维持或改变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其他关联因素.这种方法在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如流行病学和群落管理)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石磊王瑞武朱力行曾卫民许王莉郑琪
关键词:非参数估计相关系数
西黑冠长臂猿雄性取代前后鸣叫行为的变化被引量:10
2010年
本文通过长时间的野外监测,首次报道了西黑冠长臂猿的一次雄性取代行为。一个研究群体(G3)中的1只亚成年雄性长臂猿在10岁左右取代了相邻群体(G2)中的成年雄性。整个取代过程持续了15d时间。雄性取代发生前,G2中雌雄的配对关系已经不稳固,这为雄性取代提供了机会。而G2与G3群的一次长时间冲突可能消耗了G2中成年雄性大量体能,这为G3中的亚成年雄性打败并取代G2中的成年雄性创造了机会。本研究在取代发生后,对新形成群体的鸣叫行为进行了连续4个月的监测。结果表明与处于稳定时期的G2群相比,新形成群体的鸣叫频次更高,但每次二重唱中雌性的平均激动鸣叫次数降低。这证明了Geissmann(1986)提出的假说,新配对的群体应该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多练习二重唱,这样导致新配对群体的鸣叫频率明显升高。虽然经历了4个月的合唱练习,新形成群体的激动鸣叫次数仍然偏低,并且两只雌性同时激动鸣叫的频次也比较低。这说明新形成的配对之间配合依然不默契,或者说明配对之间的关系还不稳定。
范朋飞黄蓓管政华蒋学龙
关键词:鸣叫行为无量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