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7052030)

作品数:29 被引量:166H指数:8
相关作者:宋为群胡洁霍速张艳明汪洁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9篇磁刺激
  • 8篇卒中
  • 8篇经颅磁刺激
  • 8篇康复
  • 5篇卒中后
  • 4篇血管
  • 4篇失语
  • 4篇失语症
  • 4篇事件相关电位
  • 4篇重复经颅磁刺...
  • 4篇相关电位
  • 4篇脑损伤
  • 4篇脑血
  • 4篇脑血管
  • 4篇脑卒中
  • 4篇经颅磁刺激治...
  • 4篇磁刺激治疗
  • 3篇单侧
  • 3篇单侧空间忽略
  • 3篇电生理

机构

  • 29篇首都医科大学...
  • 7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市宣武区...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河北省人民医...
  • 1篇华北电网有限...
  • 1篇武警北京总队...

作者

  • 29篇宋为群
  • 11篇胡洁
  • 8篇张艳明
  • 8篇霍速
  • 7篇汪洁
  • 6篇刘霖
  • 5篇杜巨豹
  • 5篇岳月红
  • 5篇王茂斌
  • 5篇陈真
  • 4篇萧演清
  • 3篇罗跃嘉
  • 2篇杜博琪
  • 2篇屈亚萍
  • 2篇杨远滨
  • 2篇戴洁
  • 2篇吴东宇
  • 2篇潘钰
  • 2篇周景升
  • 2篇孟志勇

传媒

  • 22篇中国康复医学...
  • 4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年份

  • 2篇2017
  • 3篇2014
  • 1篇2013
  • 7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卒中后失语症的临床应用进展被引量:7
2012年
失语症系脑部器质性病变所致大脑语言区及其相关区域受损,而造成的一种语言障碍综合征[1]。急性卒中后失语症的发病率高达30%~40%。
程亦男汪洁宋为群屈亚萍
关键词:卒中失语经颅磁刺激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视觉空间忽略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0
2007年
目的:采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视觉空间忽略的患者进行治疗,通过行为学方法观察其治疗前后忽略的变化并探讨其脑机制。方法:14例脑血管意外后伴视觉空间忽略两周后无自然恢复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例,治疗组采用rTMS进行治疗,刺激强度为运动阈值的90%,频率0.5Hz,刺激位点位于患者健侧大脑的顶叶后部(EEG10-20标准的P3点)。每次治疗15min,每天2次,连续治疗2周。并连续观察治疗两周后忽略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rTMS对左侧大脑的顶叶后部进行连续刺激两周后,患者的忽略明显改善。其中线段划消及直线二等分测试均表现为治疗前后有明显的差异。结论:使用rTMS后,患者的视觉空间忽略明显改善。经颅磁刺激治疗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治疗方法,对视觉空间忽略有效。本结果支持注意网络的半球竞争理论。
宋为群李永忠杜博琪徐倩杜巨豹潘钰吴东宇杨远滨周景升罗跃嘉王茂斌
关键词: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脑卒中康复
范围提示下视空间注意老龄化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采用“提示-目标”的视觉实验模式,以范围提示不同等级的搜索范围,通过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研究视觉注意老龄化脑机制。方法用青年人和老年人各16名为健康受试者,背景由3个同心黑色圆形线条组成,提示为大、中、小不等的3个圆圈组成,刺激材料是随机选取的大写英文字母,组成3个同心圆圈。当大圈提示时,靶刺激 T 可出现在3个圈;中圈提示时,靶刺激 T 出现在中和小圈;当小圈提示时,靶刺激 T 出现在小圈。结果随着提示等级的增大,两组反应时均逐渐延长,早期 ERP 成分 P1与 N1波幅均减小,与青年组相比,老年组反应时更长,且后部 P1显著增强和 N1明显抑制,老年组 P2成分受到显著抑制,这种抑制不仅表现在波幅上,还表现在波形的不规则和不稳定。结论老年组 ERP 的 P2成分显著抑制,表明老年人对靶刺激的评估识别能力降低,提示可能导致视觉空间注意(非随意注意)的前脑区功能缺陷。
宋为群宋为明杜巨豹陈真潘钰吴东宇王茂斌罗跃嘉
关键词:视觉注意力诱发电位衰老
θ节律串刺激对视觉空间注意的行为学及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2014年
目的:研究持续性θ节律串刺激(c TBS)对视觉空间注意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例正常受试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刺激组)和对照组(假刺激组),两组经过TBS刺激后进行事件相关电位(ERP)实验,实验范式为"提示—靶",包括范围提示和汉字提示,范围提示为"大"圈和"小"圈,汉字提示为"大"字和"小"字。TBS刺激参数频率为30Hz,刺激强度为刺激器输出的50%,刺激部位为受试者右侧大脑的顶叶后部(P4),刺激脉冲801串,刺激间隔100ms。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汉字提示和范围提示时,反应时表现出提示等级效应(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汉字提示下P1、P2波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范围提示下PO4部位的P1、N1、N2波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汉字提示与范围提示比较,范围提示时P1、P2、N2波幅更大(P<0.05);对照组汉字提示与范围提示比较,范围提示时P1、N1、P2波幅更大(P<0.05)。结论:对右侧顶后叶皮质(PPC)进行抑制性c TBS刺激,能够影响大脑皮质神经元兴奋性活动,尤其会影响对左侧靶目标的识别及加工。
张艳明宋为群单桂香付伟胡洁杜巨豹霍速张冉
关键词:事件相关电位
中医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膀胱的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07年
神经源膀胱是脊髓损伤后的重要并发症,膀胱功能障碍可引起严重的尿潴留和尿路感染,甚至慢性肾功能衰竭。据Tanagho报道,截瘫患者伤后25年的病死率为49%,其中因肾功能衰竭而死亡的占43%。因此,重建脊髓损伤后患者的膀胱功能对于提高截瘫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祖国医学对脊髓损伤的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治疗手段也很丰富,近些年来国外也开始应用中医学方法治疗神经源膀胱,现将近10年来国内外中医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膀胱的概况综述如下。
陈真刘志顺宋为群王桂芳刘波袁英王茂斌
关键词:神经源膀胱脊髓损伤中医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膀胱功能障碍截瘫患者
电生理学评价方法对意识障碍患者结局预测价值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7年
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心肺复苏术和重症监护医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从严重脑损伤中存活的患者数量增多,存活的患者大都存在不同水平的意识障碍,准确可靠的预后判断可为患者家属和临床医师制定合理有效的医疗决策提供有益的信息,因此对其准确的预后判定非常重要。
张晔杜巨豹霍速单桂香李冉郝建会宋为群
关键词:意识障碍患者严重脑损伤心肺复苏术重症监护
脑损伤后单侧空间忽略的康复治疗进展被引量:19
2011年
单侧空间忽略(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USN)是指脑损伤后对来自病灶对侧空间的刺激不能报告、反应或定位,不能注意到来自对侧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刺激,这些表现并不是因为感觉或运动障碍所导致。患者对患侧空间的注意能力下降,就像有一半的空间不存在。
张艳明胡洁钱龙宋为群
关键词:单侧空间忽略脑损伤后康复治疗
脑损伤患者脑室-腹腔分流管堵塞的诊断、治疗及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脑损伤患者脑室-腹腔分流管堵塞的早期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2002年10月—2004年10月收治的脑室-腹腔分流术后2个月—2年的30例患者,通过分流管超声、连续CT、MRI,脑室分流管造影三种检查方法来判断脑室分流管的分流情况。对于分流管堵塞的患者实行再通术及术后康复治疗。结果:18例诊断为脑室-腹腔分流管堵塞,15例患者进行了再次手术,术后8例患者康复水平较前明显提高,4例呈低反应状态,3例无变化。15例再手术患者手术前和术后半年的GCS评分、FIM评分以及左右脑室直径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通过分流管超声、动态CT、MRI检查及脑室分流管造影检查并结合临床症状可判断脑损伤患者的脑室-腹腔分流管分流情况。脑室-腹腔分流管再通术及术后康复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陈真华扬宋为群陈革杨远滨朱琳
关键词:脑损伤康复预后
经颅磁刺激应用于运动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6
2009年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新技术.它只对大脑皮质有作用,而对脑深部组织无影响。TMS对于有运动障碍的患者最普遍的应用是测试大脑皮质间和皮质内连接的兴奋性,通过这个测试可以提供相关病理生理信息。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可以使运动系统产生长时的可塑性改变.这使得人们产生了将rTMS应用于临床治疗的想法。
胡洁宋为群
关键词:运动功能障碍大脑皮质RTMS非侵入性深部组织
大脑右半球在失语症恢复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1年
自19世纪Broca通过对失语患者的尸体解剖发现他们的病变部位大多位于左侧大脑半球以来,即认为左侧大脑半球具有语言功能优势。但早期Gowers对失语症恢复期的患者进行观察,发现右侧大脑半球发生新的损伤后,会使失语再发[1],还有Kinsbourne研究发现失语症恢复的患者,
程亦男汪洁宋为群
关键词:失语症左侧大脑半球失语患者右侧大脑半球尸体解剖语言功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