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2003C32033)

作品数:7 被引量:136H指数:5
相关作者:周永东张洪亮刘子藩姚光展徐开达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海洋学院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渔业
  • 4篇围网
  • 3篇灯光围网
  • 2篇灯光围网渔业
  • 2篇渔业资源
  • 2篇群众
  • 2篇群众渔业
  • 2篇围网渔业
  • 1篇鱼种
  • 1篇渔获
  • 1篇渔获量
  • 1篇渔业管理
  • 1篇渔业现状
  • 1篇增殖放流
  • 1篇深水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特性
  • 1篇种群
  • 1篇种群结构
  • 1篇资源衰退

机构

  • 5篇浙江海洋学院
  • 2篇浙江省海洋水...

作者

  • 5篇周永东
  • 4篇张洪亮
  • 3篇刘子藩
  • 2篇姚光展
  • 1篇徐开达
  • 1篇潘国良
  • 1篇薛利建

传媒

  • 3篇海洋渔业
  • 3篇浙江海洋学院...
  • 1篇大连水产学院...

年份

  • 4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浙江沿海渔业资源放流增殖的回顾与展望被引量:41
2004年
本文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浙江沿海渔业资源的放流和增殖(移植)工作进行了综述,总结了近20年来实施对虾、海蜇、石斑鱼、大黄鱼、黑鲷等增殖放流的经验和教训,并对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周永东
关键词:增殖放流渔业资源渔业管理经济鱼种
2006年浙江省深水灯光围网渔业产况分析被引量:8
2007年
根据2006年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的上层鱼监测资料和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的渔业统计资料,对浙江省新近发展的深水灯光围网渔业以及2006年产况不理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深水灯光围网渔业可全年作业,渔场主要为温台、温外、鱼外和舟外渔场;鲐类占渔获物总重量的80%以上;生产不理想主要是受捕捞对象资源的年间波动、捕捞技术不过关、对渔场与渔期把握不准等因素的影响。建议有关部门除了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扶持外,同时还应立项对其渔场、渔期及渔场水文环境等进行调查研究,尽快掌握东海中南部鲐鲹鱼渔场的水文特征和鱼发特点,以实现深水灯光围网渔业的稳定、持续与健康发展,使其在海洋捕捞作业结构调整和渔民增收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张洪亮周永东陈斌
东海日本鳀数量分布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被引量:13
2005年
根据2000~2002年在东海海域每年分季度4个航次双拖作业渔业资源调查和2000~2003年鳀鱼监测调查资料,对鳀鱼的数量分布和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区鳀鱼的2000~2002年平均双拖网渔获率为0.55 kg/h,以2000年冬季最高(2.06kg/h)且分布范围较广,2000秋季最低(0.0008kg/h)且极少有分布;鳀鱼在浙江近海的产卵期为2~5月,3月开始出现补充群体,经周年生长全长可达到约100mm。
薛利建刘子藩
关键词:鳀鱼生物学特性
浙江机轮围网渔获量分布的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根据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的监测资料,对2003~2006年浙江机轮围网渔获量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东海海域是浙江机轮围网的主要作业渔场,其渔获量重心呈逐年向外移动的趋势,外移的原因除与复杂的渔场环境因素相关外,还与近年来浙江群众传统灯光围网与2006年深水灯光围网的迅猛发展有关;中心渔场为高渔获量与高CPUE区,主要分布于33°~35°N、124°~125°E,26°~28°N、123°~125°E海域。
张洪亮周永东刘子藩
关键词:机轮围网渔获量CPUE
东海区大黄鱼渔业资源及资源衰退原因分析被引量:51
2007年
根据近几年东海区渔业资源调查并结合相关历史资料,对东海区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的渔业状况、种群结构、生殖特性及种群洄游分布规律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东海区大黄鱼渔业投入的捕捞力量和强度过大,已远远超过了大黄鱼资源的承受能力,大黄鱼资源量快速衰减,过度捕捞使东海区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已形不成大黄鱼渔汛,渔业部门虽然制订了许多资源保护措施,但至今大黄鱼仍属东海区资源严重衰退的鱼种;大黄鱼群体组成呈现低龄化、小型化趋势,群体优势年龄组和优势体长组分别由20世纪70年代的4~7龄(220~350 mm),减小到90年代以后的1龄(140~160 mm),且初次生殖年龄提前。
徐开达刘子藩
关键词:大黄鱼渔业资源种群结构洄游分布
浙江省群众灯光围网渔业现状的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对灯光围网调查船2002-2005年的渔业生产调查资料、舟山市渔业统计资料和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历年来的上层鱼监测资料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2002~2005年,浙江省群众灯光围网渔业的作业渔场主要集中在28°~32°N、122°~125°E之间的海域,渔期一般为每年的7~9月;鲐鲹鱼占总渔获的年均比例为98.97%;根据历史资料粗略推算,调查海域鲐鲹鱼等中上层鱼类的资源量约为12×104t,最大持续产量为5.8~6.7 t,最佳捕捞船数315组左右。目前,东海北部渔场的鲐鲹鱼资源已有被过度开发利用的迹象,灯光围网渔船发展速度过于迅猛。建议今后对灯光围网渔业的管理应由过去的扶持、鼓励向有序化、规范化的方向转变。
张洪亮潘国良姚光展周永东
关键词:群众渔业灯光围网
浙江群众传统灯光围网渔业利用资源状况分析被引量:20
2007年
根据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1971—2006年的监测资料及2001—2006年的社会调查资料,对浙江省群众传统灯光围网渔业及其利用资源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Schaefer和Fox模型估算,现作业渔场的平均最大持续产量为6.52×10^4t,相应的捕捞努力量为2.62×10^4组×天;在其发展过程中发生了两次过度捕捞,分别在1986—1988年与2003—2005年。2001—2006年间,2004年的经济效益最为显著,船均利润达23,35万元,而最差的2006年只及它的11.61%。建议今后将船组数量控制在2003年的水平,即300组左右,并将每年的6—7月设为休渔期,鲐鱼的最小可捕体重标准定为75g。
张洪亮周永东姚光展
关键词:群众渔业灯光围网
共1页<1>
聚类工具0